分享

王东石亦曾经为梅调鼎的“日岭山房”制过壶

 闯王兄弟 2013-11-13

何心舟,字子陶,号韻石、石林、石林居士,斋名曼陀花馆、林园。浙江绍兴人。他是清同治、光绪年间成就最高的紫砂艺人,但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生前不太知名,以至于他的生卒年月、字号都鲜为人知。当代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曾在《溯源话艺——谈文人及书画界与砂艺的结合》一文中,写道:“要到同治中叶延至光绪的数十年中,……这个阶段在文人与砂艺的结合史上继续谱写光彩的,要推梅调鼎与制壶家韻石(生平难考)的合作。”


    其实韻石即何心舟也,何以见得呢?何作过一把乳鼎壶,底镌“曼陀花馆”、“石林何氏”,把捎下有“心舟”小章。“曼陀花馆”为何心舟斋号:而唐云藏柱础壶,底印也为“曼陀花馆”,把梢印却是“韻石”。洵知“心舟”与  “韻石”乃同一人也,


    何心舟的最佳搭档是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梅调鼎是浙江慈溪人,出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逝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字廷宽,号友竹、赧翁。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这样写道:  “梅调鼎不很著名,只有上海宁波一方面的人知道他。他是个山林隐士,脾气古怪,不肯随便替人写字。尤其是达官贵人,是他所最厌忌的。因此,他在当时名誉不大,到现在,他的作品流传也不多。说到他的作品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呢!”


    正是这两位“在当时名誉不大”的人的联袂,掀起了紫砂陶艺史上的又一波高潮。用顾景舟的话来说是:“所有传器,品式多样,形制亦雅,最值得赏识的是壶上书法端秀,刀镌利索:从鉴赏角度而言,制作技法虽不够精致,造型结构却别出心裁,一脱陈俗意趣。铭句、书法与壶身三者融合无间,堪称‘曼生壶’之后又一佳话。”


    何心舟,梅调鼎合作的茗壶,流传到今的数量不多,却把把都是精品。如唐云旧藏的汉铎壶、南瓜壶、高柱础壶、博浪锥壶以及别家藏的秦权壶。


    何心舟是练泥、调砂的高手:他的调砂壶质坚砂匀,粗而不糙;淘土壶表面光滑,却异常透气。笔者收藏的一把柱础壶,冬日泡茶,桌面竟会有一壶底大小的圆形水气,而抚摸壶底却一无水痕;其泥料之透气性居然达到明代草创期之水平!这该是鉴别何心舟壶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造型多为仿器形的柱础、秦权、汉铎、乳鼎与象生形的南瓜、匏形等,也有独创的博浪锥和五铢钱壶(半月壶的变体)。其共同点是壶身都有较大的块面便于镌刻壶铭。


    茗壶的制作一丝不苟,能够十分到位地体现出造型设计的要求。看似没有什么技巧,其实是臻于“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梅调鼎的壶铭每以极简练的文句既点壶的造型又说茶事,切壶切茶而浑融无迹,如南瓜壶的“生于棚,可以羹:制为壶,饮者卢”。此“卢”当为写《七碗茶歌》的卢仝。秦权壶的“载船春茗桃源卖,  自有人家带秤来”。“秦权”就是秦代的秤砣。有了秤与秤砣,尽可卖茶了!短短几句铭文,无不营造出一种至精至美的文化氛围,源于生活在而又高于生活,令人遐思不已。


    如果说梅调鼎壶铭的文学性不逊于陈曼生,那么其书法水平则要高于陈曼生。梅书“节奏舒和,气息调匀,骨势开张,举重若轻。提挈顿挫之间劲力内含,品调高雅,笔锋的起落及转换,照应清晰,交代明白……真是道丽淳质,笔力天成”。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在紫砂壶铭文与壶铭书法两方面已达到的审美文化高度,至今还没有人能同时逾越。”  (汤鸣皋语)


    据秦权壶铭文“光绪丁酉季秋,赧翁”可知,何、梅合作制壶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左右。作为以制壶谋生的紫砂陶人,何心舟当然还单独或与其他人合作过更多的壶。他做壶喜用本山团泥,壶铭中的壶名或主要内容常用琢沙底镌刻。他还与陶友王东石结伴到宁波创建玉成窑,烧造紫砂壶。制器常钤“浙宁玉成窑造”阳文楷书章。

 

    王东石亦曾经为梅调鼎的“日岭山房”制过壶。目前所见东石署款,底钤“日岭山房”方印的就有波浪壶与秦权壶各一。令人奇怪的是,梅调鼎从未在王东石制的壶上留铭,即使是为自己做的砂壶也吝于落笔。秦权壶便是舍近求远地请上虞籍的晚清著名篆刻家徐三庚(号褒海)题的铭,也许梅调鼎与何心舟合作是在宁波的玉成窑,慈溪本来就是宁波府的一个县。而请王东石制的壶出白宜兴,梅氏不便赶到宜兴去题铭吧?不过,王东石与书画家的合作时间更早,其石瓢壶便由海上名画家任伯年书款,其时在“光绪己卯仲冬之吉”,为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比何梅联手要早近20年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艺人与文人的合作已经蔚然成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