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能说会道 杏叶书签 这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话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把握得好,其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说话,在人类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一种现象,它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 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交往空间也不断拓展,“说话”也从普通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丰富成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宣扬个人或集体意志的一种服务性的工具。在商场谈判,国际交往中,“说话”甚至是战胜对手的利器。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本文只就说话要适时、适宜的角度谈点细枝末节。 吞吞吐吐,算不上能说会道;只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算不上能说会道。 俗话说:“会说话的人想着说,不会说话的人抢着说。”仔细观察一下许多政治家,伟人都没有抢着说话的,他们说话都会想着说。也许有人会问:那些反映敏捷,说话语速快的也算不上“能说会道”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知道,说话是要给别人听的,你的思维敏捷,语速快,受话人没有接受,有作用吗!除非是骂街的刁男泼妇故意要骂得别人开不了口。 说话能够适时、适宜,能够注意场合,注意情境,注意速度,注意用词的人,才真正是能说会道的人。 古今中外有学问,懂交际的人,都很讲究说话的适宜与适时。孔子在他本乡人面前“恂恂如也,似不能言。”(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在士大夫面前“侃侃如也,訚訚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态度友好的样子。)在 有位行人闯红灯,险些被一个司机撞上。司机停下车来骂道:“把你撞死了,老子要去坐牢(被骂者也许会想:管我屁事。),你妈要去养老院(被骂者也许会想:问题严重),你老婆要去嫁人(被骂者也许会想:不能接受。),你儿子要成孤儿(被骂者也许会想:闯大祸了)……”这个排比修辞的骂人句,虽然有些粗陋,不够文明,但是对闯红灯者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所以被骂的人,只能忍气吞声,因为骂得在理。这个“说话”也算得上适时。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说话是人心灵的亮相。”我们有些年轻人,面对长辈或年长者,夸夸其谈,口无遮拦的大放厥词,这样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有些人很爱打断别人的讲话,把别人的发言搞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场面尴尬难堪。一个有理性且尊重他人人格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讲究说话的适宜与适时,是一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只有多思考,多学习,才能准确的驾驭说话的各种能力与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