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鲜热词:骗子综合症

 昵称535749 2013-11-13
发布于2013-11-13 08:00:44                  

壹心理导读:有一种病叫“骗子综合症”,患者纵然功成名就,也依然无法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自命为名不副其实的骗子,将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是机缘巧合。似乎眼前的辉煌并非最终结果,意外终有一天会降临。

“倘若一无是处是罪过,恐怕我罪孽深重。时至今日,我依然如此认为。”语出自集演员、编剧、导演三重身份于一身的加拿大电影人迈克·梅尔斯(MikeMyers,代表作有:《反斗智多星》、《王牌大贱谍》等——译者注)。

很多极具天赋、创意的人士都经历过类似的心理过程。尽管他们在客观上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在主观上,他们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有欺世盗名之嫌。

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骗子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瓦莱丽·扬博士是研究这方面的权威,美国《企业家》杂志曾刊登过她相关的论述。扬博士认为:无论企业家还是社会名流,太多人无法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通常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是机缘巧合。总有一种眼前的成就并非最终结果,随时会有意外发生的忧虑。尤其少年得志或涉世未深便平步青云的人,患有该综合征的概率更高。此外,不被外界看好却最终成功的人也同样是高发人群,譬如在传统男性行业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女性。

凭借影片《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一角为中国观众熟知英国演员的艾玛·沃特森也曾坦露过自己类似的困扰:

“我努力取得的成绩并无法增强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无能。进步越大,这种自我怀疑越是强烈。这就像一个怪圈。我时常忧虑,生怕别人发现其实我是个‘骗子’,我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引自2013年5月29日的英国《每日邮报》)

无独有偶。曾出演影片《剧院魅影》的苏格兰影星杰拉德·巴特勒曾坦言:“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觉得自己名不副其实,我想我的回答不是偶尔,是每天有18小时都沉浸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自怨自艾的时候绝对多过奋发向上的时候。”

英国演员蒂尔达·斯文顿,由于其在电影《迈克尔·克莱顿》中的出色表演,赢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在接受《查理·罗斯访谈录》节目采访时,却坦言:“我从未设想自己成为一名演员。大家都把我当作一名演员来看待,我自己却无法坦然面对这个身份。我甚至希望能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演员站出来,告诉大家:她其实是个‘骗子’”。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身上。1989年,她凭借自身在影片《被告》(又译《暴劫梨花》)中的精湛演绎,问鼎奥斯卡影后。可当时的她对自己毫无自信,“只觉得自己是硬撑着才完成了那些不可能的任务。有一天公众会发现其实我有太多不明白的东西。当时不明白,时至今日依然不明白。”(引自笔者的文章《才女的认知与情感》Gifted Women:Identity and Expression

当然,这类缺乏安全感、自我怀疑的心理困扰绝不仅限于演员这个行当。

美国畅销书《了了》的作者,乔纳森·萨佛兰·福尔曾说:“对于自己取得的这点小成绩,我并不感到自豪。尽管拙作颇为畅销,我依然觉得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或者说,读者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我。”(Jonathan Safran Foer,197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曾获普林斯顿大学的论文创作奖,于2000年获西洋镜小说奖。其作品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中文翻译成“了了”,颇有深意。——译者注)

由于内心的恐惧、安全感的缺乏、或是对自身的批判心理,“骗子综合征”患者往往抱着“求稳”的心态,惧怕竞争或挑战。他们告诫自己能力有限,不要冒险,甚至不敢尝试任何需要创意的项目。而这类心态与患者自身的才能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中有些人甚至才华横溢、功成名就。换言之,“骗子综合征”并不单纯是缺乏自信的问题。

美国咨询心理学博士艾瑞克·梅塞尔在其著作《恶意的批判》(Toxic Criticism)中谈及:“批判与自我批判(原文是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为与天朝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开来,特此翻译成:批判与自我批判——译者注)二者共同作用,帮助或阻碍人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说,我们是否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二者息息相关。”

上文提及的瓦莱丽·扬博士,专注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已有数年。她认为“骗子综合征”患者的自我怀疑心理往往由来已久。然而,虽是顽疾,却非绝症。她还援引卡罗·德威克(Carol Dweck,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译者注)的著作《心理定向与成功》(Mindset)中的观点:“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会左右人们自我评价的方式。如何面对成功与挫败,也正是取决于此。”

她还研制出了治愈“骗子综合征”的“药方”,此方由六味药组成(不是“六味地黄丸”啊),如下:

第一味:相信他人评价

客观能力的强弱并不是自我评价的全部,“骗子综合征”患者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还需多多参考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小组评议的结果、上司的提拔、给自己推荐信的内容,这些通常都更为客观、公正。 

第二味:抓住竞争机遇

别总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做起事来也会变得畏首畏尾。该出手时就要大胆出手,让大家看到你的才能。

第三味:拒绝孤立无援

人都是需要陪伴与分享的,常与信任的朋友、同事聊聊心事。找到工作中相信你能力的导师和同盟。

第四味:坦然面对成就

取得成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允许自己“沾沾自喜”,大胆享受成功与褒奖。

第五味:切莫盲目谦虚

对于他人的赞美,何必推辞?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表示感谢。

第六味:无需高估他人

那些看来自信满满的人,也有可能腹中空空,他们未必就懂的比你多。人类容易高估自己,这点已得到研究证实。

译者:Natalie_the_Obscure

作者:Douglas Eby

来源:psychcentral

原文:Feeling Like A Frau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