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能否放弃核电

 老老树皮 2013-11-14

当今世界核电厂倚仗的技术主要是核裂变,其原理是通过原子分裂产生能量。 与此相反,核聚变则是通过融合原子核释放能量,但这一技术至今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

在日本福岛、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和美国三里岛发生的核灾难已经证明,核裂变也存在风险。 因此,核裂变的真正挑战在于人类是否具备安全地使用这一技术的能力? 核工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同时还面临严重的技术短缺,尤其是在美国。

与此同时,核裂变也是最耗水的电力生产来源之一。 而核电厂联网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也很高。 施工延误也很寻常,增加了相关生产的成品。 以法国弗拉芒维尔的EPR反应堆为例,其建造成本一路从33亿美元飙升至110亿美元,交付期也推迟了6年。

目前,世界各国核电站主要采用的是两套反应设备:以中国和法国所代表的压水堆技术,主要生产商有美国西屋电气和法国阿海珐;和以美国、日本、韩国和英国所代表的沸水堆技术,主要提供商为GE公司。

其中,在全球95套沸水堆核电设备中,日立与GE建立的合资公司一共参与了其中约70%项目的建设。

诚然,核电厂一旦联网,将能够提供稳定的低碳发电来源。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将具备特殊的吸引力。 事实上,其他条件不变,全面淘汰核电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将大幅上升。

然而,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质疑核的好处是否能够抵消其承担的风险和成本。国家核电容量越大,关停的经济压力就越大。如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在福岛事故后已经决定逐步淘汰所有核电站。

能否放弃核聚变,答案是否定的,问题是代价有多大。与核裂变相反,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核废物,产生的能源400万倍于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能量。 核聚变仍处于研发的早期,短期内无法取得重大进展。 但该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重大,轻言放弃确实可惜。

其他替代清洁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也为安全能源困局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与其他形式的能源相比,核电成本如此之高,以至于“很难”证明其合理性。

他指出,随着天然气变得“永久廉价”,大多数国家正在转向这两种发电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