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负担为什么越减越重?

 无名小兵 2013-11-14
学习负担为什么越减越重?

    ■安雪慧

    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下文,但实际效果如何?近日,教育部发出“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督查情况的通报”, 通报了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的“减负万里行”活动督查情况,指出了目前中小学生减负存在的若干问题。在这份通报上,上海一小学因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大而被点名批评,一时间减负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回顾“中国式减负”历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减负政令持续推出半个多世纪,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却越减越重。在一轮又一轮对减负的关注中,在长时间减负的历程中,大家似乎已经淡忘了减负减什么、怎么减、给谁减、减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把减负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在校时间短、不留家庭作业。今天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重新反思这些关键性问题。

    减去不合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什么是减负?

    顾名思义,“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里必须明确的是,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从最初针对机械重复学习提出减负问题到如今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都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负担。从学校和家长的初衷来说,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是,减负不能忽视质量问题,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里所关注的质量不仅仅是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开发过程,让他们对世界感兴趣。能力虽与学生天赋有很大关系,但从大概率角度看,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关性更强。

    减负并不简单等于减少在校时间

    减负减什么?

    从教育系统来说,减负既要减少学生学习和作业时间,又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必然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但是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家庭作业量却成为了最大关注点。尤其是在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业发展的模式下,如果减负就是减少在校时间和减少作业,那么在不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条件下,必然造成教学质量或者学习成绩下降,这才是家长和社会所最担心和关注的。

    从目前各地的减负政策看,一些地方对在校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即相对于过去减少学生在校时间。比如北京在今年2月出台的8项减负具体措施中规定,各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各中小学校不得早于8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早上8点到校,下午2点就放学了,留下了整个下午的空闲时间。

    增加在校时间真的会增加学生负担吗?减少在校时间真的会减轻学生负担吗?如果要获得同等的教育质量,且假设获得同等教育效果所获得的学习时间同等,那么减少在校时间,必然会增加校外学习时间,否则必然造成学生学业成就下降。如此一来,教师担心教学质量问题,必然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来强化学习效果。如果对教师布置作业量又作出限制,那么引起的后果必然是家长担心学习质量,于是让学生参加各种辅导班,出现了“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减负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减少学生在校时间,而是减少重复无效的机械重复练习。比较欣慰的是,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再次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对学生在校时间作出具体要求,这使得各地的政策制定更为灵活。

    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么减负?

    减负远不是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不留家庭作业这么简单。关于怎么减负的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在一次学校调研中,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课,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最喜欢下课”。这脑筋急转弯似的幽默答案,使得大家开始思考:为什么今天的学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课?这就不是简单地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和不留家庭作业的问题。

    减负的关键在于采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上课,把学习内化为一种自主性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减负根本要从教学系统内部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老师水平、强化学校管理等。这些“软件”得到提高强化了,教学质量上去了,作业量自然会减少,学生再也不觉得学习枯燥,家长也不会毫无目的地增加很多课外辅导课程。

    学生和学校都需要减负

    给谁减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包括充分的备课、有效率的教学和对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反馈等,这些都是一个有效课堂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因此,减负一定是给学生减负,而不是减少教师、学校、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责任。减负之后,应该是学生轻松有效学习了,而不是教师和学校工作责任减少了。

    也有专家认为,学校同样需要减负。当今的学校没被赋予充分的权力,但却承担着近乎无限的责任,而这种社会给学校的巨大压力,最终会转嫁到学生身上。如果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那么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了解学生潜能优势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和学业评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减轻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责任和负担,相反,如果学生负担减轻,学校教育教学负担会更重,学校需要的只是自主权和一个良好的自主运行制度。

    学校要形成良好的自主运行机制,前提条件是改变对学校的评价模式,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需要从多元角度评价学校,让学校真正享有学校管理自主权。没有考试指挥棒的压力,学校才会有精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减负

    谁来减负?

    一系列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多方面因素,涉及独生子女政策、社会用人制度、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多种因素重叠,层层传递到学校内部,就构成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为教育部门,只能解决学校内部的问题,而外部的问题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解决。比如,如果单纯减少学校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那么校外学习时间的增加依赖于整个社会,这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掌控的。因此,必须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融合度,让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需要再次明确的是,虽然减负问题成因复杂,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其复杂性,而任意采取采用减负措施。如果太过随意,造成的必然是减负问题越减越重。(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