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付出,而不是索取。当一个人或者团队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然后充分发挥优势特长,以坚强意志支配行动,最终完成了神圣的梦想。彼时,他们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其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其生命意义是极其伟大的。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将会取得长足发展,从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文化的繁荣必定全面促进经济大发展,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小康社会。
风筝寻梦俱乐部正是以“十八大”精神为发展主旨,努力承传民族文化艺术,为促进祖国文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风筝寻梦俱乐部创始人缪伯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他18岁那年,不远数千里从浙江来到文化之都北京,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梦之旅。
曹氏风筝第二代传人、中国风筝艺术界泰斗孔祥泽大师一直是缪伯刚心中的偶像,而孔祥泽大师对缪伯刚执着于风筝艺术的精神十分欣赏。于是一老一少产生了强大的思想共鸣。此后,缪伯刚拜孔祥泽大师之子、曹氏风筝第三代传人孔令民先生为师,开始了系统而深入的风筝艺术学习,使他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曹氏风筝第四代传人。
2012年9月9日,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因为99谐音就是“久久”,缪伯刚带领志同道合的风筝同好们一起,成立了风筝寻梦俱乐部,以“完善小康,志在大同”为使命,致力于中国风筝及相关文化艺术的发展,搭建合作发展平台,为使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为更好地弘扬中国风筝文化艺术,使之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缪伯刚带领风筝寻梦俱乐部全体成员,在全国多所中、小学组织举办风筝比赛,使学生们对风筝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制作风筝的强烈愿望。在俱乐部的引荐下,多位清华学子拜会了不对称型风筝艺术大师马捷如。通过马老的详细讲解及现场放飞等活动,使得清华学子们对风筝艺术非常喜爱,从而使他们萌发出一个愿望:尽自己的影响力,充分弘扬传播风筝艺术,感召更多人支持中国风筝事业的发展。
在使命践行过程中,风筝寻梦俱乐部的成员们以坦诚的胸怀,信誉至上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中国风筝艺术界的一致认可。近年来,俱乐部先后与哈亦奇、冷世祥、吕铁智、费宝龄、郭霄云、马捷如、赵桐、石顺祥等多位蜚声国内外的风筝艺术大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全力弘扬各门派艺术特色的同时,使得寻梦俱乐部资源整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产生了深远而有力度的社会影响。
在“十八大”精神引导下,风筝寻梦俱乐部全体成员将众志成城,励志进取,依托平台资源优势,让民族文化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