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来 Amsterdam,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游览这座魅力的欧洲水城,闻名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经常能流传于耳边,加上作为欧洲大陆一个重要的“关口”,以至于忽略了这座魅力的城市。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延绵不绝的城市河道、风车村、郁金香、水坝广场、超大史基浦机场,还有我一直偏爱的Pickwick茶包......自从上次到丹麦培训认识了Pickwick,就一直纠结着拥有那个超豪华的木盒茶包礼盒,但无论如何都从没在商店、网上见过有的购买。所以位于艾斯比约BWV Workfactory 的Office的那个Training Room,我唯一见到那个礼盒的地方,也是我一直很想“打劫”的地方...... 回到阿姆斯特丹,天气一直不好,没有在柏林的大雪,也没有在耶拿的蓝天,这里只有阴雨连绵... 阿姆斯特丹(荷兰语:Amsterdam[ɑmst?r?dɑm]),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这表明了该城市的起源:一个位于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即今水坝广场址。12世纪晚期一个小渔村建于此,而后由于贸易的迅猛发展,阿姆斯特丹在荷兰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那个时代,该城是金融和钻石的中心。19和20世纪,该城扩展,许多新的街坊与近郊住宅区形成。 作为当前荷兰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历经了从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辉煌与破坏,以及世界大战的洗礼,从一定程度上讲,她的历史也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 这一次,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地坐船游览阿姆斯特丹。 精心的城市规划造就了现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17世纪早期,人们就开始营造以IJ湾为核心的半圆形运河系统。著名的荷兰运河就是为了发展居民区而兴建的,它主要分为绅士运河、皇帝运河与王子运河三部分。而第四运河辛厄尔运河(Singelgracht)(不要与古老的辛厄尔(Singel)相混淆)主要是为水管理和城市防御而修建。防御工事主要修建于城门附近,是由护城河以及防御堤坝构成。 工程开始于1613年,由东向西延伸,跨越整个城市。历史学家黑特·马柯(Geert Mak)形容其像一个巨大的雨刷。南部工程于1656年竣工。随后,居民区的建设也缓慢开展,但是东部城区的辐射阿姆斯特尔河与IJ湾运河计划却从未得到实施。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地区被用来兴建公园、敬老院、剧院和其他公共设施,却没有兴建水利。 看到这个木屐,大概也知道此处是风车村了吧, 所有的沿途风光,店铺,甚至售票入口,都有种似曾经历的熟悉感。 其实我很喜欢,很沉迷这种感觉。在相距自己半个地球以外的地方,也曾有自己“熟悉”的地方,每当回到那处,又能回想起当时一些片段,那种感觉真的很能让人悸动,沉醉。 这五颜六色整齐的木屐,真是一道美丽的人造风景线,每次都忍不住按下快门,恨不得把他们全部“带”回家,实在不行,只好印在相纸上,永远保存下来。 中午在Amsterdam市区一家pub用餐,老外帮我们order果然很有特色,没有一件是我吃过的,稀奇古怪不说,味道还很特别。因为点了太多,这一顿实在太饱了,晚饭的时候都没有食欲了。 三年后重回水坝广场,陌生中还是带着一些记忆的碎片,除了奢侈商店橱窗里面的商品和模特,其他的几乎没有变化,以致我越逛越有种淡淡的归属感。我们住的NH Grand Hotel Krasnapolsky就位于水坝广场中心,大皇宫对面。地理位置超一流的五星级酒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