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医药学家——李时珍(2)

 钟家台 2013-11-16

5医药学家——李时珍2

  历史考证方法是李氏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文献考柬,《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来自天竺、大食、南洋、胡人、蕃人及由梵文、佛经中得到的医药知识。经过历史考证,指出“按《本经》胡麻亦名巨胜,《抱朴子》云,巨胜一名胡麻,以黄麻于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不可不辨”。

  李氏主张人定胜天,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药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药引之使降,李氏昭示迷信神仙说之误,批判服食飞升举之谬,服金银,为赖水谷血肉之躯所不堪,“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说;服食成仙“误食之罪,通乎天下”,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李氏治学严谨,对未知事物,常用“未审然否”?“亦无所询征,妨附于子,以俟博识”,作为结语。

1578年,《本草纲目》撰成。1580年,李氏赴太仓访王世贞求序。李氏殁后,方得刊行。书印行后,节译成全译成日、朝、拉丁、德、英、法、俄诸种文字,流行全世界。英·李约瑟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濒湖脉学》1卷,撰于1564年。李氏强调四诊合参,反对单以脉诊决病。至于论脉,将24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把浮、大、数、动、滑划为阳,沉、短、涩、弱、微划为阴。

  《奇经八脉考》,约撰于1577年,1卷。本书考证历代文献,对奇经循行和主病,详加说明,且附已见。

  李氏临证,推崇张元素,重辨病证,立法严谨,用药得当。治疗时,或化裁古方,或自组新方,或用民间单验方,多有良效。

  李氏提出命门在两肾之间,为赵献可所发挥;指出“脑为元神之府”,肯定脑为全身中枢的功能。尚著有《命门考》、《集简方》、《白花蛇传》、《脉诀考证》等,已佚。《纲目》一书,乃父乃子及弟子庞鹿门均参与编写,次子建元为书绘图,可谓以李时珍为主的集体著作。

李时珍治心理病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出名后,求医者甚多。有的病人已经请别的医生看过,但不见效,还要请他再看看。有一回,李时珍路过某镇,镇上一位财主拿出前几天一个郎中开的药方说:“我吃了这药一点儿也不见效。”李时珍一看,药方上开的“四君子汤”,共是四味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李时珍给财主一按脉,病人气虚,服“四君子汤”没错。他摊开纸笔,略思片刻,替财主另外开了一张药方,也是四味中药:鬼益、杨木包、松腴、国老。李时珍让病人按药方连服半月。财主见这四味药自己从未服过,心中高兴,连服15天,果然药到病除。财主登门向李时珍道谢:“还是您的药方灵呀!”李时珍笑道:“我给你开的药也是四君子汤:人参的别称叫鬼益,杨木包也就是白术,松腴正是茯苓,国老和甘草本是同一味药啊!”财主听罢,半天没回过神来。

名画治好肠胃病

    宋朝文学家秦观有一年在河南汝阳县得了肠胃病,久治不愈。一天,有个姓高的朋友拿着一幅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给他看,并说:“看了这幅画,你的病就会好,我曾用它治好过几个病人哩!”秦观很奇怪,画怎能治病呢?然而,朋友一番好意,不妨试试。于是他病卧于床,每天细细观画。渐渐地,每当他看到这幅山明水秀的图画时,就好像自己已经离开了病床,一步步走进了那迷人的画中境界,呼吸着山谷中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森林深处传来的阵阵鸟鸣。经过几天“画中游览”,秦观的病痊愈了。看画为何能治病呢?以现代医学观点分析,秦观的肠胃病经过反复治疗,只因他心中不愉快,体内免疫功能一直处于低下状态。而当他看到王维的名画时,由于心情振奋,以前降低的免疫功能便很快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机体得以自我调节,身体自然也就很快康复了。

李时珍巧治怪病

    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到处去采药问方。这一天他路过一座府城,见城门口围着一堆人,心生好奇,挤拢身一看,却是在看一份告示。那告示说,本府知府得个怪病:通身不痛不痒,不烧不冷,整天不思饮食茶水。如有高明郎中能妙手除病,愿谢纹银百两。李时珍想,我多年行医,各种病症也诊过不少,不知这病是何症;如果诊好了,将来修《本草》也会给后人多留一条验方。心动手伸,一下子把告示扯了,看告示的人见他风尘仆仆,衣裳破旧,都说:“你这过路郎中吃了豹子胆!府城的郎中都没有诊好,你诊得好?莫让屁股叫板子开花啊!”知府的家人心里也看不起李时珍,见告示已经扯了,只好把他带回府衙。 老爷已经病得像一桠剌(蕲县方言,形容非常瘦的样子,意同骨瘦如柴)。李时珍见了二话不说,先把知府的两只手脉一拿,心里有底,才对他说:“你这病本不是什么大病,只是那些郎中乱用人参鹿茸给耽误了。“我得的什么病你快说,说对了有重赏!”李时珍说:“老爷的病是经血不调,只要吃了我的药包好不误。”“什么?什么?”知府怀疑耳朵回潮,没有听清楚,连忙追问。李时珍对知府又重说了一遍:“老爷这个病是妇人之症,每月经潮不定,只要吃我几包药管保药到病除。”“胡说!”知府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大,“你是哪处刁民,敢假充郎中来蒙哄本官?快实招免打。”李时珍不在意地一笑,对知府说:“我说的句句是实话,你要不信,只怕病就好不了。”知府见李时珍敢强嘴,气得半死,他手拍床梃喊人:“来人啦!把这个刁民给我打出去!”家丁一拥而进,把李时珍连打带搡地赶出大门。李时珍回头对知府说:“不要打,过些时我还是要来讨诊病钱的。”赶走了李时珍,知府越想越好笑。他想,我的病看过的郎中不少,他们虽说本领不大,也没有一个像这过路郎中那样疯癫的,把个男人当成女人诊,这真是世上有五谷杂粮,人有千奇百怪。每天,他想起这件事就要大笑一阵,说也怪,往日他不感到饿,笑过以后就晓得饿了,要吃东西。开头还是要吃粥,过两天就想吃干饭。一天,两天,十天半月,饭量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健旺,也没有再找郎中看病吃药,病就自己好了。

    一天,知府正在后花园喝酒赏花。家人进来说李时珍又来了,口口声声要讨上次看病的钱。知府听说上次那个疯疯癫癫的过路郎中又来了,有心要戏弄他,就叫把他带上来。李时珍刚进知府喝酒的花亭,知府就问:“莫不是你又扯了告示来给我看病?”李时珍说:“你的病上次我诊好了,这次来讨诊病钱的。”知府一听,咦!这个过路的郎中还想讹我的钱,真是老鼠捋猫胡须,想找死!他把手里的酒杯朝桌上一顿,拍着桌子对李时珍说:“你哪给我看过病?莫不是敢讹老爷的钱不成?!”

    李时珍说:“我看病向来是按病收钱,贫寒人家无钱也诊,还要送他的药,哪里谈得上讹你老爷?”“不是讹钱,你没有看病,没有给药,干嘛跑到我府衙来要钱?”李时珍说:“我没有看病,你的病是怎样好的?”知府得意地说:“上次你胡说老爷是经血不调,男人得了妇人病,我想起你说的话就好笑,病就慢慢好了。”李时珍说:“着哇,你的病还是我诊好的,钱还是赖不脱的。”知府见李时珍说他赖帐,气得眼珠翻白。“你老爷的病是你诊好的,你说出病症我听,说对了症就算了,要是瞎说,老爷就办你强嘴胡说,欺骗官府之罪。”李时珍说:“实话相告,你得的是气闷在胸,五焦不通的阴郁惘仲之症。”“那你为什么事要说我得的是经血不调的病呢?”李时珍一笑,说:“你这病只有用笑才诊得好。一笑百病除。自能散气顺心,通脉活血,疏郁愁为畅意,要是我直说病症,你就笑不起来,病也诊不好。我故意说你男人得了妇人病,你会觉得荒唐,想起来要笑,病才好得了。”知府听李时珍说得有枝有叶,入情入理,像庙里的菩萨变成了呆神。好半天,他才醒转过来,知道李时珍是医道高明的医圣,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出了大门。

唾液治蛇伤

    一次李时珍挖药回来,路过一个茶馆,就进去歇一歇脚。

    当时天气炎热,茶馆里几个人打着赤膊抹纸牌,有一个人靠壁坐着,每次用手指在嘴唇上舔一下沾点唾沫再起牌,他忽然感到背后发痒,就和沾着唾沫的手指去抓痒。一连几次都是这样,这个人觉得很怪,打完了牌回头一看,壁上有个窟窿,里面有条蛇,蛇头朝外,已经半死不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李时珍把这条蛇翻过来倒过去地看了看,又看了看那个抹牌人的后背,心里就清楚了。原来打牌的人背上发痒是蛇的舌箭在舔,打牌人不断地用沾着唾沫的手指来抓痒,人的唾沫带到蛇的嘴里,蛇就快要僵死了。此后,把药草放在嘴里嚼嚼再敷在蛇咬的地方的治疗方法就流传了下来。

李时珍解开“仙果”

    明朝嘉靖年间,均州的太和山上有一座道教寺院叫五龙宫,五龙官的后院有一种奇特的果树,每年长出像梅子大小的“仙果”,道士们说,果树是真武大帝所种,人吃了这“仙果”可以长生不老。皇帝闻讯,降旨下令五龙官道士每年在“仙果”成熟时采摘作为贡品送到京城,供皇家享用,并不许百姓进五龙官后院,谁要是偷看、偷采“仙果”,就是“欺君犯上”,有杀身之罪。

    当时,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中药学巨著一一《本草纲目》,正带着弟子庞宪到各地名山大川采集中药。一天,他们来到太和山下,听说山上有“仙果”,就想弄清“仙果”究竟是何物及其药用功效,于是在山下找客栈住下。次日,李时珍来到五龙官,对寺院道长说:“我是从蕲州来的医生,专门采集药材,研究药效的,听说贵寺有仙果,能否给我看一看?”白发苍髯的老道长将李时珍仔细打量一番后说:“念你是个医生,不懂这里的规矩,我不想找你什么麻烦,但我要告诉你,这里是皇家禁地,仙果是皇家的御用之品,你还是快快离去为好,不然当心皮肉之苦。”李时珍只好无奈地下山了。

怎么办?难道让这“仙果”永远成为一个谜?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苦思苦想,茶饭不思,突然展颜而笑,弟子庞宪不解问之,李时珍只是笑而不答。夜深人静,李时珍从另一条小道摸上山,此时五龙官里处一片寂静,道士们早已酣然入睡,他轻步绕到后院外,翻墙入院内,捷步来到果树下,迅速采摘了几枚“仙果”和几片树叶,然后翻墙出寺,连夜赶下山去。

    回到客栈,李时珍和弟子亲口尝一尝“仙果”,后又仔细对其进行研究,终于解开了太和山“仙果”之谜。原来它只不过是一种榆树果子的变种,名叫榔梅,其药用功效与梅子差不多。李时珍后来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五果类写道:“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杏形桃核。气味甘酸平,无毒,主冶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李时珍行医趣事两则

    李时珍刚出道行医时,运气不济,虽然病人不少,但疗效总是欠佳,尽管李时珍诊治疾病时小心翼翼,但仍然磕磕绊绊。有一次,李时珍治疗一个脾胃虚弱的病人,为了小心谨慎,时珍给他仅开了一包甘草粉,嘱其回家拌饭服。但未想到患者在回家的途中,买了一碗面条,当时因为没有筷子,患者就随手在路边折了两根小棍当筷子将面条吃了,同时,药也吃了。结果回家没有多久这个患者就死了。原来这名患者随手在路边折的是甘遂的茎,甘遂反甘草,吃了就会死人。出了这件事后,李时珍感慨不已,以后诊治疾病更加小心。

    后来李时珍迁到另一地方继续行医,一天,有人来请李时珍出诊。李时珍走时忽想起还有一个病人要来取药,就告诉妻子说该病人来取药时,就将灶台上那包药给他,随后就出诊去了。回来后,李时珍发现那包药还在那里,而旁边的一包砒霜不见了踪影,仔细一问,结果真是其妻将药拿错了,误将在灶台焙烤的砒霜当成患者的口服药发给了患者。吓得李时珍赶紧往那位患者的家跑去。刚跑一半,就碰上患者的家属高高兴兴地朝这个方向来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患者家属正是来感谢他的。原来是一名妇女患了“症瘕”,腹胀疼痛,闭经。服用砒霜后,立刻下黑血一盆,腹部肿大也随即消了,疼痛也减轻了,患者顿感精神明显恢复。于是患者家属便高兴地来感谢这位治好他家人经久不愈之病的“神医”。经过这两件事后,李时珍十分感慨,运气不济时甘草也要医死人,时来运转时砒霜也能治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