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酬男”、“宅男”哪个更值得嫁

  2013-11-16
 

  “酬男”的痛并快乐

  极端的“酬男”是每天必须认识两个新朋友,必须抽两包烟,每天接拨的电话不少于30个,收发的短信不少于40条,其中不乏来自同性的坏事邀约和异性的黄段子。

  因为上帝将生儿育女这个重担交给了女人,男人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一二三四五”:用一个字概括,就是“钱”;两个字,就是“事业”;三个字就是“责任感”;四个字,就是“财色双收”;五个字,就是“为老婆服务”。所谓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都是包装后的雅词,衡量一个男人的成就,相当大程度上,就是看他挣了多少钱。

  男人的职业千差万别,有黑道,有白道,还有灰道,但挣钱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挣熟人的钱,比如领导、客户、朋友。二是挣陌生人的钱,比如投资股市、房市、债市和黄金,或者抢银行。从陌生人那里挣钱,要有足够的坏心眼和风险意识,要么智商高,要么胆子壮,是少数人干的活,绝大多数男人只能通过打工或开公司,从熟人那里挣钱。

  要挣熟人的钱,就必须应酬。什么叫应酬?应酬的本质是“狩猎”,即通过与同性建立亲密关系和利益同盟,共同获取食物。喜欢应酬的男人大多属“场依存型”。他们的赢利模式,通常是资源交换,因而最看重人脉,爱朋友胜过爱老婆。他们性情如水,亲和力强,擅长与三教九流打成一片,与谁都是自来熟。他们性格相对外向,熟悉人情世故,喜欢注重察言观色。他们爱吃喝玩乐,既不喜欢独处,也不善长创造,讨厌一切深刻的东西。酬男以前可能爱读书,但现在要么不喜欢,要么没时间。他们大都是社会名流,要么有一官半职,要么是职业经理人和个体老板,要么是VC、记者、中介、广告SALES、保险推销员……他们有一个外号叫“公家男人”,简称“酬男”。

  极端的“酬男”是每天必须认识两个新朋友,必须抽两包烟,每天接拨的电话不少于30个,收发的短信不少于40条,其中不乏来自同性的坏事邀约和异性的黄段子。他们通常抱怨太忙,其实一旦闲下来,就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他们更像电脑内存,获取(Copy)信息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传播(Paste)给别人。他们一晚上要赶好几次场,很少在十点前回家。他们是聚会的主角,常常不加思考地将他从A饭局上那里听到的最新内幕、新闻、轶事、艳史贩卖给B饭局,以此获得B饭局朋友的尊崇和信任,再拿他们的资源与C饭局的朋友做交易。

  男人应酬的高峰期,是30~45岁,一开始是身不由己,后来是乐在其中。男人最初应酬,大都出于好奇,喝酒、唱歌、洗澡、按摩一条龙服务,多爽!在这种地方谈生意,比办公室轻松有效多了。成天在办公室能干什么?喝酒、打球、玩麻将才是真正的工作!

  然而,很快,男人就发现应酬也有负面作用。应酬的本质是商业交易,其润滑剂是“色”和“酒”。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乃刮骨钢刀。”喝酒要“红白黄三种全会”,“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情感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天天这么喝,身体焉能不受影响?经常应酬的男人,身体一般不太好,大多有脂肪肝、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的甚至不孕不育,生不出孩子。男人一旦结婚生孩子,或工作忙碌,或身体下降,很快就会意识到应酬是一种负担。白酒变红酒,红酒变成啤酒,度数也直线下降。肠胃肝脏严重受损的人,干脆将吃饭改成喝茶或喝咖啡。

为什么应酬一定要喝酒?因为中国的酒文化“恶”多于“善”,惩罚大于尊重,暗算大于真诚。所谓“惩罚”,是指通过把别人灌醉,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所谓“暗算”,是指在谈事情时,务必要使自己头脑清楚,对方糊涂。酒是一种“淘汰机制”,更是一种“友情催化剂”。对官场而言,喝酒充分地体现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自杀式的豪饮,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淘汰了那些身体不好、不善交际、不善于把握场面的人进一步往上爬,而这三者是从政的必要素质。至于商场,打的是时间仗,分秒必争,必须用酒买时间,让客户和合作伙伴快速放下戒备,速成朋友——因为酒精的作用,进饭馆前大家还是谨慎提防、充满敌意的“陌生人”,出去时已是无话不谈、热烈拥抱的“铁哥们”。

  酒将“小人”变成“君子”,实在是好东西。 酒文化的流行,最充分地说明,官场也好,商场也好,都是战场,充满着野蛮和血腥。越是男性主导的、传统、资源型、暴利行业,酒的作用就越大;越是女性主导的、时尚、国际化、微利行业,离酒就越远。所以,白领大都不怎么爱拼酒劝酒,而暴发的土大款,通常都因过度应酬而变得脸色紫黑、大腹便便。

  对不能喝酒的人,应酬实在痛苦。喝醉后非常难受,男人半夜惊醒,满头虚汗,跑到卫生间干呕,吐不出来,就使劲用手指抠嗓子眼。一边吐,一边后悔:为什么要喝这么多呢?为什么要三种酒混着喝?为什么要打通关,一个一个敬酒呢?一次敬所有人不行吗?干吗这么实在,别人一敬就全干,不能一次只抿一小口吗?下次说什么也不喝这么多了,最好开车去,以开车为借口逃避喝酒;或者说精酒过敏,滴酒不沾。男人大醉后的后悔程度,简直堪比女人跟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生了孩子。可是真到了下次,他被热闹的场面感染,立刻又豪气干云,忍不住满杯起身去“打通关”。

  “酬男”老公的利与弊

  如果说“极端宅男”带给女人的是一种“赤裸的幸福”,那么“骨灰级酬男”带给女人的,就是一种“空洞的安全”。

  女人嫁给酬男,有利有弊。酬男一般都比较“坏”,社会关系多,能力强,能挣钱,能让女人和孩子衣食无忧,甚至更希望女人安心在家做全职太太,只管花钱,别管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如果女人特别缺乏物质上的安全感,或者缺乏自立能力,那么,嫁一个热爱应酬、挣钱养家的坏男人,未尝不是好事。

  然而,凡事都有代价。最新调查表明,我国七成男性性生活质量不合格。超过3万个调查对象中,有70%的人给自己的“性福”指数打分低于60分,仅有1%的人打80分以上。另外,14%的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碍和性心理障碍。为什么?首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68%的男性经常会出现焦虑、失眠、多梦、乏力、易疲劳等情况。其次,是不爱锻炼、不注重自我保健。这些男人在忙什么?当然是忙着应酬。

  比如麻将爱好者,除了久坐抽烟外,通常还要熬夜。说好了下班后开始“战斗”,晚上十二点结束,一不小心就通宵。何故?输了的不愿走,赢了的不好意思走,赌注输赢越大,加时赛的可能性越高。严重的可能三天四夜不休,最后晕倒在麻桌上。30岁之前,男人熬完夜,还可以晨跑,还可以跟老婆在床上做做“早操”,但35岁之后,别说当天,就一周之后都不想这事,见到老婆绕道走。至于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而妻离子散的,不在少数。

前面说过,男人骨子里都是流浪汉。外界应酬,使男人得以摆脱家庭琐事的羁绊和女人的唠叨,成天与志同道合的哥们儿混在一起,简直幸福死了。男人应酬,有时并非为了工作,而是为了应酬而应酬,甚至打着应酬的旗号调情泡妞,不管老婆任何时候打来电话查岗,他们的回答不是“开会”,就是“谈事”。

  中国男人热爱应酬,既是爱玩的本性使然,也与我们的商业潜规则和人际文化息息相关。男人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一些无谓的吃喝应酬,这不可避免地要牺牲其健康状况和休闲时间,因而必然要牺牲其生活质量和女人的幸福感。男人一些不够健康或者说不够“环保”的谋生方式,是导致家庭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这些苦果,大部分却不得不由女人来承担。酬男带给女人的安全感要远大于幸福感。如果说“极端宅男”带给女人的是一种“赤裸的幸福”(缺乏安全感的幸福),那么“骨灰级酬男”带给女人的,就是一种“空洞的安全”(缺乏幸福感的安全)。因为受狐朋狗友的影响,或出于逢场作戏的需要,酬男免不了在外面干“坏事”。酬男的老婆,如果自立能力强,不能忍受“怨妇”的生活,或者不能接受他陆续发展的“小三”、“小四”、“小五”们,通常会选择离婚。

  男人应酬,实质是以牺牲家庭幸福的代价,去获取经济安全。对于中国这种福利严重不健全、穷人富人均普遍缺乏安全感的国度,应酬不仅必不可少,而且意义重大。应酬的多少,以及座驾的档次,已成为男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于是,就出现了“人人说忙”的神奇景象。有些男人,不管任何时候接电话,都要说“出差”或“外面有事”,哪怕他在家睡觉。因为在他看来,让朋友知道他在家“宅”着陪老婆孩子,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

  林语堂说“艺术是悠闲的产物”,其实幸福也是。只有当中国男人不需要通过大量低级应酬就能过上中产生活时,男人的生活质量和女人的幸福感才能快速提高。衡量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人是“真中产”还是“伪中产”,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他一周有多少时间用来生活和陪伴家人,多少时间不得不应酬工作。当28~58岁的中国男人或在酒店觥筹交错谈生意,或在KTV包房搂着小姐引亢高歌,或在麻桌上激战正酣时,45岁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正陪老婆萨曼莎休产假,50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带着妻女去玛莎葡萄园岛避暑,而56岁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则在爱丽舍宫迎娶超级名模女友布吕尼。哪国女人的幸福指数更高?(注:考虑到本书是2011年出版,上述年龄是以2011年算的,出版时切记将注释去掉)

  “宅男”的物种起源

  中国的“宅男”大致分三种:“下班就回家”的“内向型宅男”;把家当办公室的“SOHO型宅男”;事业受挫、等待机会重新出山的“蛰伏型宅男”。

  “宅男”原是一个泊来词,通常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门,不是看书写博搞开发,就是上网聊天打游戏的男人。他们性格相对内向,喜静不喜动,不爱热交。往雅了说,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往俗了说,是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更喜欢独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宅男是怎么来的?他们是有着一种怎样的心理?中国的“宅男”大致分三种:“下班就回家”的“内向型宅男”;把家当办公室的“SOHO型宅男”;事业受挫、等待机会重新出山的“蛰伏型宅男”。

“内向型”宅男

  话说一男人自从结婚后,每天下班就回家,老婆暗喜:我真幸福,摊上了个贤惠爱家的模范丈夫。三个月甚至大半年过去了,男人还是每天下班就回家,不是上网,就是打游戏,老婆有点受不了了。终于有一天,她对老公大吼:“你一个大老爷们,成天傻呵呵地下班就回家,能有什么出息?!”

  内向型宅男,宅的是心态,或者是性格。因为性格内向,不善长社交,没什么朋友,又不会玩,下班不回家去哪,难道去抢银行吗?因为性格内向,“内向型宅男”从事的大多是技术性工种,多是独立工作或与成天机器打交道,不需要与人协作。长此以往,特别容易沉迷网游,可以废寝忘食、成宿成宿地打游戏,而浑然不知。

  “内向型宅男”内心通常很丰富,玩大了,还容易“精神出轨”,在游戏中跟别的女人结婚,“亲爱的老婆”、“宝贝,爱老虎油”喊个不停,还贴钱给对方买道具。比如一女网友就说,自己的男朋友在游戏中和别人结婚后,在家话语明显变少,说他几句就冷战几天;而另一男网友则直言,游戏中的“老婆”多次给他打电话发信息,似乎愿意从网上走到现实,而自己已有女朋友,现在焦头烂额。

  “内向型宅男”通常是“场独立型”,爱静不爱动,因为朋友太少,挣的是辛苦钱,除了少数天资聪颖者,事业通常不会特别好。如果他的老婆(女友)是女强人,喜欢在外打拼后,回家时有一种亮着的灯等着她,那么这样的男人会让她一种安定感。但如果女人指望男人挣钱养家买房子,还那是悠着点。要么尽早买房,逼他还月供;要么尽早生孩子,逼他赚奶粉钱;要么大把花钱购物,做“月光公主”,激发他的不安全感。只有这样,女人才能逼着“内向型宅男”尽量外向地融入社会。

  “SOHO型”宅男

  “SOHO型宅男”一般是自由职业者,作家、演员、撰稿人、摄影师、音乐家、词曲作者、美术设计师、艺术家、程序员、哲学家、顾问、商业博主。“内向型宅男”与“SOHO型宅男” 虽然状态类似,但实质大不同。前者“心如止水”,上班的时候就想着回家陪老婆,晚上和节假日基本宅在家,在家是纯休息,很放松;后者7×24宅在家,想宅就随时能宅,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家的时候也想着挣钱,把家当办公室,是一种“半创业状态”,虽然穿着随意,作息十分不规律,其实神经高度经紧张,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收入。

  “SOHO型宅男”比“内向型宅男”性格相对外向,年龄较大,朋友也较多,见多识广,不然他就做不了自由职业者。“SOHO型宅男”除了家之外,爱上茶馆、酒吧、咖啡吧。偶尔会约上一两个朋友,但绝大分时间是一个人,拎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或者iPad,静静地坐着。对他们来说,宅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工作形态。通过宅来体验生活,以一个“生活家”的名义,从生活中发掘人生的意义,本身也极有商业价值。

  “SOHO型宅男”虽然也是“场独立型”,但不排斥社会活动。实质上,他会不定期组织或参加朋友聚会,甚至在聚会扮演中非常活跃的角色。但一旦回到家,就立即切入另一种状态。喜欢(至少是能够)独处,看书看电视,下棋打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