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可可汁转变成巧克力?

 dongchang 2013-11-16

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只有音乐和巧克力不受语言的限制——这是日本乐口巧克力的广告语。时至今日,巧克力仍然是风靡全球的食品之一,也常被人们作为礼物赠予他人。在恋人之间,巧克力还象征着爱情的甜蜜。

  要知道,如今已是甜食代表的巧克力,其鼻祖“Xocoatl”却是“苦水”的意思。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早在16世纪初,可可豆就被哥伦布从南美洲带到了欧洲,直到16世纪30年代初,可可才在欧洲受到广泛的欢迎,并且将Xocoatl从最早的液体状态改良成固态的巧克力,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三次转变。

1

  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一支探险队到达了墨西哥腹地。旅途艰辛,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一个平缓的高坡上,但是队员们都已经精疲力竭了。这时,从山下走来几个印第安人。见此情形,印第安人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就地生火架锅,把那些可可粉倒入锅里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汁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不一会儿,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连那些已经累得躺在地上的队员闻到香味都翻身坐了起来,大家都很好奇印第安人弄的是什么?

  印第安人把煮好的可可汁端给科尔特斯及队员们喝。科尔特斯尝了一口,觉得又苦又辣,很难喝。但是,为了表示对印第安人的尊重,他和队员们每人都喝了几口。不可思议的是,喝完没多久,队员们一扫之前的疲惫,竟然都精神起来,体力也得到了恢复。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汁的配方,印第安人如实相告,并骄傲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2

  之后,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豆做成的“神仙饮料”,不过考虑到国王肯定不会喜欢这种苦辣的味道,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结果,国王非常喜欢,甚至授予他爵士头衔。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有一个名叫拉思科的商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制作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食品,并把它称作“巧克力特”。

  从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做成的“神仙饮料”到“巧克力特”,巧克力经历了第一次转变。

  随着“巧克力特”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很多人都喜爱上了这种食物。但是西班牙人对巧克力特的配方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配方,将巧克力特引入到英国。英国商人对巧克力特进行了改良,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诞生了。从“巧克力特”到“奶油巧克力”,这是第二次转变。

1

  虽说“巧克力特”和“奶油巧克力”的味道都还不错,但因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无法与水、牛奶等融为一体,因此口感很不爽滑。1829年,荷兰科学家豪威发明了可可豆脱脂技术,经过脱脂处理后生产出来的巧克力,爽滑细腻,口感极佳,而通过这第三次转变,巧克力真正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如今,巧克力早已有了各种各样的风味,并且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