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础巳杂辑]玉米叶子、饥荒、太君

 木立 2013-11-16

我写的这个系列,都是道听途说,再加上胡思乱想。所以称之为杂辑。

玉米应当是非常好的一种庄稼,自从南美传入后,中国的人口就无可抑制地膨胀起来,为什么?产量多啊!玉米亩产能达到小麦斤两的二倍。再加上番薯、土豆,中国人的营养虽不高,但中国土地好歹能养活更多人了。

这个就是明末清初人口大增长的技术原因。再往前推,还有一次因为占城稻的引进所导致的人口激增,不过咱这次不讨论这个。

玉米浑身是宝。玉米粒可以吃,磨面,熬糊糊,做窝头。剥光了粒儿的玉米棒子用来生火,最好了。玉米秸秆存起来切碎,牲口能吃一冬。剩下的玉米气根,在来年耕地的时候翻入地下,慢慢腐烂,就成了下一茬庄稼的肥料了。

哦,对了,当它没有成熟的时候,你掰下来煮熟,就是你最爱吃的玉米棒子了。

记住,一定要未成熟的,秋天的棒子不能直接吃,否则门牙有危险。


以上是一副多么和谐的田园牧歌图啊。

可是,在五十年前的那场大饥荒中,完全不是这样。没错,我说的就是六零年,那场“三年自然灾害”。粮食都交上去了,榆树皮、榆钱、野菜也都吃光了。人饿到最后就软乎乎的,开始水肿,然后浑身都亮晶晶的,摁一个坑,半天起不来。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这人差不多了,生产队就从库里拿出一点黄豆来,发几斤,让人家临走前吃点好的。

为什么发黄豆?因为黄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粮食品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固氮嘛!你种玉米种小麦都得下肥料,种豆子基本不用,而且还肥田。所以,水肿福利就发黄豆。农民到现在都觉得黄豆金贵,那年夏播,种小秋黄豆,我和邻居大爷在地头等播种机,大爷不小心撒出了一小把黄豆。我被迫着,愣是和大爷一起在烈日下,从草丛里、土坷垃缝儿里把黄豆一粒一粒捡起来!大爷说,现在吧,如果是撒了玉米,觉得也没啥,可是是黄豆,还是觉得可惜。还是要捡。没错,五分钟捡起来的豆子,差不多就是你们吃黄豆猪蹄剩下的那点豆子。

黄豆是给将亡人准备的,一般人吃不上。人都活不了,牲口自然也就被杀得差不多了。每年剩下喂牛的玉米秸秆怎么办?牛都没了,谁吃?

自然是人咯!

这可是好东西,玉米秸秆中间是像泡沫塑料一样的组织,白白的。塞到嘴里嚼就能嚼出一丝丝的甜来,何况是大饥荒的年代!而且,这东西是做饴糖的好原料。

可是玉米还会有长长的叶子,怎么办?

还是要吃,直接煮了不行,那比树叶子都糙。吃下去完全是挑战你的食道和胃。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提取淀粉。大家把叶子搜集起来,泡在大缸中,加满水,泡到一定程度,撒上石灰,搅拌。然后在烈日下暴晒,静置。一缸缸的臭水中就浮起了泡沫和白面儿。据说,经过水的浸泡和石灰的腐蚀,可怜的淀粉就从玉米叶子上被剥离下来了。人们用笊篱把泡得稀软的玉米叶子捞起来,然后,要像拧毛巾一样,把叶子里的水分全部拧到大缸里,因为叶子的缝隙中还会残留一点可怜的淀粉,这是决计不能浪费的。

人们捞、人们拧,拧完的玉米叶子像干手巾把儿一样,堆满了院子。就在院子的角落里静静地堆着,一过好几十年,饥荒过去了,干枯如僵尸手臂一般的玉米叶子把儿仍旧在那,不曾挪动。

剩下一缸黑臭的水子,这可是宝贝,要架起火来熬。这一开锅,满院子就不能呆人了,太臭!要是家家户户都熬,整条街都臭不可闻。

所幸,玉米叶子还没那么多,所以都是生产队在有限的几户大院子里执行。我外婆家有幸就成了厂房。春泉涌当年酿造黄酒的作坊全部用来熬黑汤。

像熬盐一样,水分减少,灰色的粉子就出来了。据说,这就是淀粉。

真可怜!


这东西口感可不行,好吧,我们也就不追求口感了。只要能做成面条儿果腹就行。

可更要命的是,它粘度很低,几乎擀不成面条。

榆树在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人们把榆树皮扒下来,当然要留一道儿,要不树就死了。把树皮晒干,磨成粉,叫榆皮粉,一般简称榆皮。

五把淀粉,一把榆皮,和成面团,擀出来的面条个个光滑水溜,韧性极佳,吃到嘴里特别有嚼头。就是不好拉出来。榆皮就是能起到粘合的作用,高粱面也不容易做面条,通常和榆皮拌起来做“剔尖”,是晋中名菜。不过那是个偶尔换餐的调剂,不像这个,当代用食品。

拉不出来你就用手抠,下不去手就用铁丝勾。总之用一切道具蹂躏你可怜的菊花。

你费尽心机终于搞到了一点食物,然后千辛万苦终于又把它拉了出来。你看着那坚硬如铁的粑粑,再想起那些领着黄豆、浑身浮肿、苟延残喘等时辰的人,再摸摸空瘪瘪的肚子,你会热泪盈眶。你会渴望、你会觉得、你会咒骂:能吃饱饭,真他妈幸福!


在那个年代,要是单靠粮食的话,要死很多人。可是大能而智慧的人民想出了无数的办法:当我们没有粮食,我们吃什么。

我虽没经历那个年代,但我一想起来总生出力量来。人总是坚强的。而且,闲愁最苦,吃饱了饭没事儿干就会研究哲学,智商如果不过关,就会钻牛角尖、走死胡同,然后心如死灰,带着满肚子的鸡鸭鱼肉跳楼去。所以,我就珍惜每一粒粮食,吃掉它。啊?以上两句没有逻辑关系?哦,没有就没有吧,你看不出是你智商低。

之所以在标题里写上太君,不是和侵华日军有吊毛事。在那几年中国人还是吃得不错的,起码侵略军还去我奶奶家的菜园子里买过冬的白菜。我奶奶不会日语,日军不会汉语,我奶奶就比划,总会把钱要到手的。

提到太君的原因,是这篇文字是送给太君蒙歌的。 @蒙歌(221022632 )他说了,他喜欢看《础巳杂辑》。但大家也都知道,姿势贴是最难写的,我又懒而且笨,所以常常好几周、好几个月都写不出一篇《础巳杂辑》。如今惊悉太君住院,故愿把这篇献在他床前,以利于他病隙涉猎。并祝愿,当年那么困难的日子,我大华夏群众都挺了过来,如今这点小毛病,算个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