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清--中国第一个女首富 (转)梁海燕

 鹤鸣于野2021 2013-11-17

巴清——“红顶商人”、女首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和私人保镖上万。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寡妇清势力的强大。

重庆周勇老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设定巴寡妇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巴蜀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巴清,其祖上从商业,开采丹砂,日渐形成了垄断,后等到她继承祖业的时候,他们家族产业已经如雪球般滚得很大很大了,在当时,她成了“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但真正的炼丹术却起源于秦始皇。 当时炼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不死之药,二是求炼金之方。 巴清丹砂产业的鼎盛时期,刚好是那个时代!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秦朝的记载是一部信史。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而产丹砂矿的地区,巴蜀地区距离陕西最近。提供水银者正是巴清。尽管如此巴清也“要跨过长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汉水,经千里栈道,最后到达关中平原,其困难及艰险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不仅仅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

 

秦朝的“贞节牌坊”

 

“巴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她修建了“怀清台”,在其晚年,邀请其到都城咸阳安享晚年,而且,巴清还被特许“合法”拥有着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直到离世。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死后葬于长寿县千佛场龙山寨。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的巴寡妇清的墓,文革时造破坏

 

     重庆长寿区江南镇镇政府

 

给经济让路,龙山寨已变成开发区。目前“寡妇坟”准备移往别处,目前,巴清尚没有“入土为安”。   摄于2010年5月12日。

 巴山巫女

巴清所掌控着的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是“不死之药”。而丹砂的主要产地恰在川东南一带,峡江的巫山又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灵山,那里是中国巫文化的发祥地,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掌控大量的“不死之药”的巴清,应该是一个“巫山神女”!所以希望长生不老,求“不死之药”的秦始皇对巴清倍加尊重。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

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巴寡妇清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千古传颂。历代名人、学士也来贞女山龙山寨凭吊她的高风懿德,考察她的仙踪遗迹。明代诗人金俊明登临怀清台后,写下了怀感诗:"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自卫守能贞。祖龙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礼妇清。"明代诗人李开光写成的《长寿八景诗》中,以"龙寨秋容"为题,对龙山寨怀清台,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当代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于1942年亲临龙山寨考察怀清台,并因此写下了五幕历史话剧《高渐离》。

 

 

巴清——“红顶商人”、女首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和私人保镖上万。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寡妇清势力的强大。

重庆周勇老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设定巴寡妇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巴蜀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巴清,其祖上从商业,开采丹砂,日渐形成了垄断,后等到她继承祖业的时候,他们家族产业已经如雪球般滚得很大很大了,在当时,她成了“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但真正的炼丹术却起源于秦始皇。 当时炼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不死之药,二是求炼金之方。 巴清丹砂产业的鼎盛时期,刚好是那个时代!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秦朝的记载是一部信史。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而产丹砂矿的地区,巴蜀地区距离陕西最近。提供水银者正是巴清。尽管如此巴清也“要跨过长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汉水,经千里栈道,最后到达关中平原,其困难及艰险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不仅仅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

 

秦朝的“贞节牌坊”

 

“巴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她修建了“怀清台”,在其晚年,邀请其到都城咸阳安享晚年,而且,巴清还被特许“合法”拥有着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直到离世。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死后葬于长寿县千佛场龙山寨。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的巴寡妇清的墓,文革时造破坏

 

     重庆长寿区江南镇镇政府

 

给经济让路,龙山寨已变成开发区。目前“寡妇坟”准备移往别处,目前,巴清尚没有“入土为安”。   摄于2010年5月12日。

 巴山巫女

巴清所掌控着的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是“不死之药”。而丹砂的主要产地恰在川东南一带,峡江的巫山又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灵山,那里是中国巫文化的发祥地,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掌控大量的“不死之药”的巴清,应该是一个“巫山神女”!所以希望长生不老,求“不死之药”的秦始皇对巴清倍加尊重。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

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巴寡妇清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千古传颂。历代名人、学士也来贞女山龙山寨凭吊她的高风懿德,考察她的仙踪遗迹。明代诗人金俊明登临怀清台后,写下了怀感诗:"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自卫守能贞。祖龙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礼妇清。"明代诗人李开光写成的《长寿八景诗》中,以"龙寨秋容"为题,对龙山寨怀清台,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当代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于1942年亲临龙山寨考察怀清台,并因此写下了五幕历史话剧《高渐离》。

 

 

巴清——“红顶商人”、女首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和私人保镖上万。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寡妇清势力的强大。

重庆周勇老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设定巴寡妇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巴蜀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巴清,其祖上从商业,开采丹砂,日渐形成了垄断,后等到她继承祖业的时候,他们家族产业已经如雪球般滚得很大很大了,在当时,她成了“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但真正的炼丹术却起源于秦始皇。 当时炼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不死之药,二是求炼金之方。 巴清丹砂产业的鼎盛时期,刚好是那个时代!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秦朝的记载是一部信史。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而产丹砂矿的地区,巴蜀地区距离陕西最近。提供水银者正是巴清。尽管如此巴清也“要跨过长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汉水,经千里栈道,最后到达关中平原,其困难及艰险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不仅仅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

 

 

巴清——“红顶商人”、女首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和私人保镖上万。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寡妇清势力的强大。

重庆周勇老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设定巴寡妇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巴蜀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巴清,其祖上从商业,开采丹砂,日渐形成了垄断,后等到她继承祖业的时候,他们家族产业已经如雪球般滚得很大很大了,在当时,她成了“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但真正的炼丹术却起源于秦始皇。 当时炼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不死之药,二是求炼金之方。 巴清丹砂产业的鼎盛时期,刚好是那个时代!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秦朝的记载是一部信史。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而产丹砂矿的地区,巴蜀地区距离陕西最近。提供水银者正是巴清。尽管如此巴清也“要跨过长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汉水,经千里栈道,最后到达关中平原,其困难及艰险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不仅仅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

 

秦朝的“贞节牌坊”

 

“巴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她修建了“怀清台”,在其晚年,邀请其到都城咸阳安享晚年,而且,巴清还被特许“合法”拥有着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直到离世。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死后葬于长寿县千佛场龙山寨。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的巴寡妇清的墓,文革时造破坏

 

     重庆长寿区江南镇镇政府

 

给经济让路,龙山寨已变成开发区。目前“寡妇坟”准备移往别处,目前,巴清尚没有“入土为安”。   摄于2010年5月12日。

 巴山巫女

巴清所掌控着的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是“不死之药”。而丹砂的主要产地恰在川东南一带,峡江的巫山又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灵山,那里是中国巫文化的发祥地,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掌控大量的“不死之药”的巴清,应该是一个“巫山神女”!所以希望长生不老,求“不死之药”的秦始皇对巴清倍加尊重。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

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巴寡妇清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千古传颂。历代名人、学士也来贞女山龙山寨凭吊她的高风懿德,考察她的仙踪遗迹。明代诗人金俊明登临怀清台后,写下了怀感诗:"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自卫守能贞。祖龙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礼妇清。"明代诗人李开光写成的《长寿八景诗》中,以"龙寨秋容"为题,对龙山寨怀清台,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当代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于1942年亲临龙山寨考察怀清台,并因此写下了五幕历史话剧《高渐离》。

 

 

巴清——“红顶商人”、女首富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编钟,又铸造了十二个重3万公斤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宫廷里。这表明秦始皇对民间武装的忌讳之深。

《秦律》也有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在一个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的时代,巴清竟拥有自己的武装,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长寿县志》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既指豪强地主土地上的依附农民,又指豪强豢养的私人武装)和私人保镖上万。

一些学者从秦灭巴国改设巴郡的历史,考证当时巴清家族的所在地——枳县(包括今长寿、涪陵、武隆、南川、彭水、垫江、綦江、黔江等地),人口总计不到5万人。而巴清家族的徒附家丁竟占据枳县人口五分之一,这可以让我们从侧面看清巴寡妇清势力的强大。

重庆周勇老师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保守设定巴寡妇清的家兵规模为2500人,按现有最低生活标准计算,每人每天支出6元生活费,2500人每天的生活支出就是1.5万元,月耗45万元,年消耗540万元。如果按人平月工资800元计,那么2500人的月工资需要200万元,年工资总计就是2400万元。再看保镖装备消耗,按每人每月折旧消耗50元计,那么年消耗又是150万元。

光这3笔开支就显示,今天养这样一支保镖队伍的年支出是3290万元。如果再加上一些非常规的费用,每年花在保安上的费用至少是4000万元。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巴蜀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长寿县志》对她的记载则有更多的信息,说巴清家族的仆人上千、徒附和私人保镖上万。 巴清,其祖上从商业,开采丹砂,日渐形成了垄断,后等到她继承祖业的时候,他们家族产业已经如雪球般滚得很大很大了,在当时,她成了“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

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东汉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理论著作,书中提到当时的炼丹家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晋代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对汉晋以来的炼丹术作了详细记载和总结。但真正的炼丹术却起源于秦始皇。 当时炼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求不死之药,二是求炼金之方。 巴清丹砂产业的鼎盛时期,刚好是那个时代!

上世纪末,一个由美国国家考古队牵头的考古团来到陕西临潼郦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考古专家在地宫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结论是,地宫里隐藏着大量水银。水银的分布走向,分明就是一幅大秦帝国的疆域版图。《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

2003年,中国考古队再次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勘查。经过周密分析,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学理推论,地宫中里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有100吨水银。
    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也在反复梳理史料并两次实地取样检测后确认:地宫水银藏量不虚。
    考古发掘多次证明,《史记》秦朝的记载是一部信史。上百吨水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水银是珍稀的液态金属,上百吨的水银从哪里来?谁向秦陵地宫供应了这么多水银?

天然水银非常稀少,当时,水银主要是用丹砂提炼出来的,而产丹砂矿的地区,巴蜀地区距离陕西最近。提供水银者正是巴清。尽管如此巴清也“要跨过长江,溯嘉陵江北上,穿巴山,涉汉水,经千里栈道,最后到达关中平原,其困难及艰险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秦皇修建长城时,巴清也出了巨资捐款。

在巴清与秦始皇之间架上桥梁的,不仅仅是水银和提炼水银的丹砂,以及修建长城的捐资。

 

秦朝的“贞节牌坊”

 

“巴清”早年丧夫,终生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誉巴清为“贞妇”,为表彰其贞节,不仅命令巴郡的郡守在她生前为她修建了“怀清台”,在其晚年,邀请其到都城咸阳安享晚年,而且,巴清还被特许“合法”拥有着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直到离世。   

《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死后葬于长寿县千佛场龙山寨。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寨的巴寡妇清的墓,文革时造破坏

 

     重庆长寿区江南镇镇政府

 

给经济让路,龙山寨已变成开发区。目前“寡妇坟”准备移往别处,目前,巴清尚没有“入土为安”。   摄于2010年5月12日。

 巴山巫女

巴清所掌控着的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是“不死之药”。而丹砂的主要产地恰在川东南一带,峡江的巫山又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灵山,那里是中国巫文化的发祥地,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掌控大量的“不死之药”的巴清,应该是一个“巫山神女”!所以希望长生不老,求“不死之药”的秦始皇对巴清倍加尊重。

宋代学者刘攽有《女贞花》一诗写道:“巴妇能专利丹穴,始皇称作女怀清。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

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巴寡妇清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千古传颂。历代名人、学士也来贞女山龙山寨凭吊她的高风懿德,考察她的仙踪遗迹。明代诗人金俊明登临怀清台后,写下了怀感诗:"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自卫守能贞。祖龙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礼妇清。"明代诗人李开光写成的《长寿八景诗》中,以"龙寨秋容"为题,对龙山寨怀清台,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当代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于1942年亲临龙山寨考察怀清台,并因此写下了五幕历史话剧《高渐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