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国画竹子作品欣赏

 翁氏奇门易道 2013-11-17

竹林拨阮图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边竹林下,三位文士,身着长袍,对坐于兽皮垫上。姿态各异,或拨阮,或凝听。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边汲水。图中人物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幅构图丰满而不拥塞,应为南宋绘画中的佳作。

笋竹图

原济 立轴纸本 墨笔 纵51.9厘米 横32.4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写二枝竹笋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开始枝叶丛生。原济作画擅用墨法,此画之中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将地被的潮湿起伏、竹笋的新鲜蓬勃以及新篁的翠叶、细枝刻画得十分传神,写意手法高妙。


竹枝图卷纸本墨笔 纵33.4厘米 横76.2厘米 北京故宫博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竹虫图赵昌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99.4厘米 横54.2厘米

幽篁秀石图顾安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雪竹图

陈栝 立轴纸本墨笔 纵59.5厘米 横3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雪竹,笔法与众不同,竹以双钩疾笔写出,点笔写出灌木,雪是用枯笔随意点垛,洋洋洒洒,笔法老辣,更见生趣。在历代雪竹作品中,独树一帜。

青影红心图 赵雍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历代名家国画竹子作品欣赏

修筠拳石图

夏杲 立轴纸本 墨笔 纵120.5厘米 横31.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墨笔画新篁从秀石之后抽出,枝叶繁茂,秀石以折带皴笔擦出,显剥落之状。新篁巧媚而韵致,用笔劲利,细写小枝,尽显新篁清嫩之态,蕴含无限生机。画面清雅秀逸,隽永优美。

竹石图徐渭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22厘米 横38厘米 广东

此图画雨竹,作者抓住雨中竹石的湿润形态,以一枝饱蘸水墨之笔,在半生的纸上,用娴熟的草书笔法尽情挥写,充分显示出驾驭水墨技巧的水平,特别是那块以淡墨染面,以浓墨积阴的石头,确有玲珑剔透的效果,不愧为徐渭的佳作。

竹炉山房图沈贞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厘

沈贞,生于1400年,卒年不详,明代画家。一名贞吉,号南齐、陶然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唐律,善绘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烟林清旷、平淡天真之趣。此画山峰耸立,山岩脚下,丛竹苍翠,清溪湍流,杂树、山房、水榭、庭院错落其间,竹房内有人对坐闲谈,颇得清幽之趣。沈贞师法董源,又取元诸家之长,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图笔墨工整缜密、清新秀逸。

竹石图罗聘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21.8厘米 横58.8厘米

奇石修篁图

夏杲 立轴纸本 墨笔 纵275.1厘米横104.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杲(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原姓朱,名杲。永乐十(1415)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1457)去职还乡,以书画自娱而终其身。擅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动合矩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域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传世作品有《湘江风雨图》《淇水清风图》《奇石修篁图》《竹石图》。此图之中奇石峥嵘,两竿新竹并立抽发,枝叶交互纵横,另有一高竹,由画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势。奇石的画法粗简写意,新竹却以圆劲之法写干、挺秀之笔写枝,撇写竹叶,颇具书法韵味。画面浓墨淡彩,将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带露之姿,刻画得生动鲜明。

拳石新篁图顾安

顾安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6厘米 横40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清闷阁墨竹图柯九思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2.8厘米 横5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闷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竹雀图

吴炳 册页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淇渭图

王绂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8.2厘米 横34.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画法,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叶端轻轻弯折,翻转自如,如神来之笔,尽显竹叶静中有动的态势。此图用笔在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双钩竹图

金浞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50.5厘米 横8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度。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钩勒竹尤妙。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此图为画家极少见的存世作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