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民晚报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尽”,还好,留下天下名楼在尘世供我们这些俗人随时游览。 众楼中尤以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最为著名,号称四大名楼。 其中,后三楼均位于江南,又称“江南三大名楼”,只有鹳雀楼孤零零矗立于黄河之滨。 四楼最晚建于唐代,并因唐宋诗人之颂扬而名闻天下。![]()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 鹳雀楼建于北周,因有成群鹳雀栖身其中而得名。唐代诗人王之涣为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元·夏永《黃鹤楼图》 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寰宇记》载:“昔费文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唐诗人崔颢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此诗令大诗人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元·夏永《岳阳楼图》 岳阳楼建于汉代,北宋重修时,文学家范仲淹写有《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传诵之名句。 ![]() 近代·吴淑娟《滕王阁图》 滕王阁最为晚出,为唐太宗之弟滕王都督洪州(今南昌)时所建,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称,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尽赣江之景色。 四楼的共同特点是都与水为邻,鹳雀楼滨黄河,黄鹤楼临长江,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滕王阁则雄踞赣江边。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盖浩浩荡荡之水,最易引起文人墨客之感怀与兴叹。 先有楼,而后方有文人墨客之登临观赏、赋诗作文,而这些诗文反过来又令楼阁名扬四海。楼易毁而诗文存焉。诗文存,后世之人履其地、至其址,吟诗文而凭吊焉,于是执政者顺应民意,于其地重建斯楼。四大名楼可谓工匠与文人共建矣。 今天所存之四楼,均为当代所建。黄鹤楼我去过三四次,原建于武昌蛇山之黄鹄矶上,紧临长江,故汉阳之树、鹦鹉洲之芳草及烟波之江诸景色,均历历在目,而今天为建长江大桥,向后推移了一百余米重建,再加上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景观大非昔日可比。1985年夏我去赣江边寻觅滕王阁,一无所获;1993年旧地重游,则滕王阁巍然屹立于赣江之滨,拾级而上,极目远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仿佛又在眼前矣。至于岳阳楼,前年也 曾一登临,只是激不起古人忧乐之情怀罢了。 唯有鹳雀楼,至今没有去过。何日返乡,必了此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