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疑难浅析

 湖山云藏书阁 2013-11-18

“自然之道”,不应遗忘的种子

        一一《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疑难浅析

                 彭杰明

     朦胧诗难懂,朦胧诗派主要成员梁小斌的诗作自然也不例外。《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一诗不是梁小斌的代表作,文学评论刊物鲜有提及,相关资料也颇为缺乏。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有关解析过于简括。文后的练习题也无参考答案,仅说该诗“内涵更加丰富,可以引导学生作多种的解读”。这有一定的道理, “诗无达诂”、“形象大于思想”嘛。关键是:无论怎么解读,都必须结合全诗,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也能说得圆通,品诗论文,极推崇“知人论世”。梁小斌有一篇专谈此诗写作的文章《向大自然学习》,应是原诗最具权威的研究资料。本文就以此文(下面简称“梁文”,凡引用此文不另注明)为依凭,观照全诗,对该诗的一些疑难作些探讨。

    一、关于诗的主旨

    教学参考书认为此诗的主旨是“劳动和热爱自然”,说“诗人的一笔两写,既写了自然之美,又写了创造的永恒”、这并不准确。就诗论诗,未顾及全篇及作者的动机。

关于主旨,梁文说得很明白:写此诗“就是力图恢复一种对自然的感情。”歌颂劳动并非作者原旨。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更古老的风光”,从诗句中也可以分析到,强调的是“比人类更古老”的自然,而劳动则是与人类相始终的。

    秋天的风光是古老的,自然是永恒的,不错,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比人类”呢?这更深层的动机是什么呢?梁文中可找到注脚,“在阶级斗争扩大之前,在有人类存在之前,秋天就存在着。”不难看出,作者歌颂秋天的风光,歌颂永恒的大自然,意在凸现阶级斗争扩大化是经不过时间考验的,不可持久的。讴歌自然,是为了思考社会现实,故“讴歌里同时也埋藏着反省和忏悔”。恢复对自然的感情,就是恢复在阶级斗争扩大化中失去的那份对自然的感情,回归自然,向大自然学习。   

    二、关于“让河流把我洗黑”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获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我静静沐浴

 

    让河流把我洗黑”

    在这里,“深沉的河流”与“秋天的风光”是同义语,都是指永恒流动的大自然,它们既是物象,又表时间,同时意象中融入了诗人的丰富思想,三位一体,物我同一。而“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意义与前者不同,结合上下文及课文的阐述来看,它应是“文革”期间阶级斗争扩大化浪潮的象征,而“让河流把我洗黑”指的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对青年时代诗人(“我”)的不良影响。

    据梁文记载,“文革”后期,作者作为知识青年,曾在合肥郊区的农村呆过。在阶级斗争扩大化思想影响下,“在那个时候(现在看得很明白)我也获得一种被扭曲了的大道理。

表现在行为方面,他也做了许多值得阡悔和反思”的事情:“我当知青业绩不佳,除了负责打谷场上的守护之夕卜,当时的全部心思就是想偷老乡家里的鸡回来吃”;“青少年时代诗人的心灵无从反省去砸碎人家的玻璃窗是沉重的罪孽,但对革命的时尚中透露出来的亲切语言,却是当做对自己的爱接受了”;“我把场地上的鸡赶走,就是为了得到表扬。生产队长不表扬我,我就任凭鸡群在场地上恣意啄食。”一一够“黑”的。

 

三、关于“辉煌的屋顶”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闪着金光”

  “我”既然让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洗黑”,清醒过来时,正当青年的“我”已经“成熟”了。“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用梁文来解读,就是“邪恶意念中隐藏的诗情画意,必将迎来它的全部崩溃。短视的对于被扭曲的‘关爱’的呼吸和追求,也将受到最为严厉的审视。

    暴露自己、审视自己之后,诗人的眼光,投向了秋天的风光,投向了欠自然,正像做错了事情的孩子温/顷地向父母忏悔那样,  “这个秋天的风光像‘辉煌的屋顶’带着浓烈的庄重色泽,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其创作主旨是表达我对于秋天也似乎一种宗教式的崇拜。”

    秋天的天空是静穆而安祥的,诗人对自然的崇拜也显得庄重而虔诚。这就是“辉煌的屋顶”的真正寓意。

    四、关于“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荡漾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从社会现实中抽出身来,投入到自然的怀抱,心境非常地好,浮想悠悠。

    这遗忘的“一颗种子”指什么呢?

    要讴歌秋天的风光,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人间正道,更为悠久的自然之道”,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的唯一源泉”,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都不能脱离它,不能与它相悖违。

  作者说得明白,“在这庄重的讴歌里,它的基本母题是来源于一种对‘自然之道’的遗忘”。

    “自然之道”,这就是那被遗忘的“一颗种子”;而回归自然之道,走上人间正道,就是我“优美的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