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犯忌

 胜利在望2014 2013-11-18

冲犯忌

旧时民间“冲犯”观念很严重,动不动就说会冲犯到什么什么神灵。尤其在婴儿刚出生的前几天里,人们的行动更是百倍小心,甚至头三天内不敢畅快地高兴、热闹一番,惟恐高兴过了头,折了婴儿的福气,弄个乐极生悲,夭折了婴儿,到那时可就又后悔莫及了。这种“慎行”恐“触犯”、怕“冲犯”的观念,形成了各种禁忌,反映在鬼神信仰方面。俗以为,婴儿降生后不久,眼睛是干净的,干净到既可以看清尘世,又可以看清鬼魅。所以,许多时候,婴儿突然发颤、抽搐,惊恐不安,或者眼睛发直,视线导引不转,就是他(她)看到了什么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出于对婴儿的保护,要让婴儿尽量避开神事,以免在人们还不察觉的时候,被神鬼惊吓着了。所以民间一般庙会、打醮、道场、佛事、祭祀、朝拜等事,都禁忌让婴儿参加或者*近。一般婚丧事,也忌婴儿*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这类事,要赶紧躲开,并请人占卜化解。天一黑,就不准再带婴儿出门了。否则,婴儿会被野鬼吓着。   
    南方有床母神灵的信仰(床神有床公、床婆之分,但通常称作“床母”)。俗信,婴儿一出生就受到床母的保护。床母还能在婴儿睡觉时,教导他(她)。俗以为婴儿睡眠中时有微笑、皱眉、嘟嘴等表情,便是床母正在教他(她)呢。这时候忌讳将婴儿弄醒,使他(她)“学习”中断,恐将来变成呆痴。因为有床母信仰,所以也怕冲犯、触怒了床母。常常要拜床母。拜时要用衣食、香烛等物敬祀,但忌用酒。据说是怕床母喝醉酒,疏忽了看护婴儿,使婴儿从床上滚落下来。另外,婴儿睡着以后,据信床母神还会带着婴儿的魂魄四处游玩。这时候最忌在婴儿脸上涂抹各种颜料,以防魂魄回来时,不认得归宿了。如果真的如此,婴儿会失去生命的。   
    民间许多到寺庙中求过子的人家,真的生了孩子后,要到寺庙中去还愿。否则,恼怒了“送子观音”、“送子老奶”、“注生娘娘”等神灵,会把婴儿再“收回去”的。还愿时除交上许愿时说的钱数外,还要用黄金纸包一整块砖,放在寺庙中,写上还愿人的姓名,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神灵的酬谢。这是至今仍残留于民间各地的一种求子还愿迷信陋俗。不知何时能够根除!在台湾,若是替婴儿祷告神灵,敬奉神明的鸡腿与通常敬神的鸡腿不同,即鸡腿不能屈入鸡腹中,而要完全放直。取意使婴儿“脚骨长,有食福”。敬神的酒也不能像通常那样分三巡注满,而要一次斟满酒杯。取意婴儿尿大泡,不要一会儿一尿,使母亲多洗尿布。从此看到民间是事无论巨细都要依*神灵的,在敬神求吉祥的严肃场合中,竟连鸡腿的作用和小孩撒尿之类的事联想了进来,也是民俗中极有趣味的一例。   
    关于婴儿冲犯的禁忌,旧时还与“灶神像”和“孩儿灯”两事有关。据《中华全国风俗志》云,辽阳人逢朔望必敬灶神。灶神像上绘一犬一马,俗传买回的灶神像,像上之犬口若张开,当年所生的婴孩,必不能长寿;口若紧闭,则婴儿发育壮旺。所以有初生婴孩之家买灶王神像,忌讳买有犬张口的。“送孩儿灯”是旧时江苏一带的习俗。俗传用泥捏制成的孩儿灯送至不生育人家,能使之生子。故望子心切的人家遇有人送孩儿灯来,必以酒食相待,且将此灯供奉于堂前。婴儿生下后,则更要好好敬奉这孩儿灯,好像孩儿灯就是婴儿的本命   
    一般。如果这个泥偶的手足有所损伤。则以为是神意受到了冲犯,那么这个婴儿将来也势必要遭残疾。以上这些都是与婴儿冲犯迷信有关的习俗禁忌,也可见到旧时民间对婴儿看护的一些神秘观念。   
    喜礼忌   
    中原一带最重添人进口。生子养女是一件大喜事,俗中有许多庆贺的礼节。据旧志云:“新乡县初生男女,三日报喜。抬礼盒,用米、面、鸡、酒之类。男用雄鸡,女用雌鸡。母家但受酒,余物各添少许。鸡之雄者,配以雌,雌者配以雄。仍令抬回。亦有牵羊者,须添配一羊。否则,折羊钱。越五日,母家备礼叩喜,男家择吉请酒,谓之‘吃面’。母家赠小儿以首饰、衣物之类,厚薄不等。亲友亦以鸡酒致贺。弥月后,母家来接女,谓之‘叫住满月’。”这一记载,基本上反映出了中原一带在庆贺新生婴儿之喜中的习俗和禁忌。各地也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色。林县一带,头胎婴儿,不论男女,报喜最隆重。建国前富裕人家抬食盒、酒坛,赶两只褐山羊,项系铜铃,一路叮当作响,为让众人知晓。建国后,一般农家,报喜时将“喜帖”放在一小木匣中,装入钱袋内,让一童子背着去报喜。生男孩用左肩背,生女孩用右肩背,“男左女右”,一路不准换肩,是男是女,一目了然。到姥姥家后,款待报喜者,要烙油饼、做鸡蛋面疙瘩汤等,忌讳给报喜者做面条饭,否则,据说婴儿会爱流鼻涕。上蔡一带报喜,俗称“吃喜酒”。男家又称“吃喜面条”,女家又称“送祝米”。生头胎婴儿后,男方的上辈要到女家报喜。报喜时,除送常礼外,生男孩要抱一只公鸡,谓之“大喜”,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谓之“小喜”。双胞胎,抱两只鸡。女家见到鸡,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报喜时,双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送祝米”忌讳在中旬,因“十”与“死”谐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礼盒,挑礼挑,忌讳用竹篮子。俗话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而避忌之。礼物之中要配一只鸡。男孩配母鸡,女孩配公鸡,有祝婴儿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饭,主食一般是蒜面条,俗称“吃喜面条”,即从此出。   
    据有关资料讲,云南彝族生了孩子后,姑爷也要到岳父岳母家报喜。除带酒食外,也要带一只鸡。不过与中原一带的习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鸡,而是抱母鸡;生女孩不是抱母鸡而是抱公鸡。岳父、岳母看来抱来的是母鸡,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鸡,就知是女孩。岳父岳母收下鸡后,要换只鸡给姑爷。抱来母鸡,换只公鸡;抱来公鸡,换只母鸡。姑爷把换来的鸡抱回饲养,不准杀吃。这意思,抱走的鸡,只是报信用的,换回的鸡才是婴儿的“本命属性”,所以是杀不得的。从生子报喜送鸡的不同习俗中亦可见到风俗之异曲同工之妙了。   
    开封一带,生子报喜又尝以鸡蛋(鸡子)为象征物。头胎产婴之当天,就由女婿持鸡蛋到岳家报喜。如生男孩儿,煮鸡蛋六个或八个,必为双数,忌单。用红颜色染过之后,在鸡蛋的一端,再用墨或锅底炭涂一黑点,表示为“大喜”。如生女孩则煮鸡蛋五个或七个,必为单数,忌双,也用红颜色染了,不再涂黑点,表示为“小喜”。报喜后,岳母要烙面饼一张,令婿带回,沿途撕碎喂狗,直到抛尽为止。俗信,如此可保婴儿成人,免于夭折。因为代表其“本命”的那张面饼已经喂过狗了,所以婴儿可以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也不会再有什么灾难了。俗间有孩子小名称作“狗剩儿”的,也大体是属此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