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艺、玄武山庙会
民间游艺 陆丰的民间游艺活跃。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城乡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地举行民间艺术大游行和民间艺术大表演。参加者少则有几百人,多则上万人,观众更是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团,气氛相当浓烈。主要项目有:舞渔灯、舞狮灯、八兽、舞龙、旱龙舟、高跷、扮景、担花篮、扛大旗、奏八音、曲班等。这些古老的艺术项目,有保留传统的,有经改造提高赋予新意的,各具千秋:舞渔灯,也称舞鲤鱼灯。渔灯用竹片扎成鱼的骨架,并在鱼腹部扎上一支竹棒供舞者使用,然后裱棉纸加以彩绘而成。渔灯一般10条为1队,排头的1条为鳄鱼,其余为鲤鱼,曰“九鲤升天”。当夜暮来临,渔灯点燃,舞者左右手上下交替,鱼身左右摆动,来回穿梭,活像在海洋游弋一样,好一派光景;狮灯用细竹扎成瑞狮的骨架,分狮头、狮身、狮尾3段。狮身部分用几个细竹圈连结狮头狮尾,以便转动灵活。狮头和狮尾下方各装上1支竹棒,供狮者使用。然后裱上棉纸彩绘而成。狮灯一般每队5只,称“五色狮”。相传舞狮灯能迎祥纳福。舞狮灯和舞鲤鱼灯都以大唢呐和大锣鼓伴奏,热闹非常;八兽,取材于八仙骑兽的神话传说。八兽是指麒麟、狮、象、鹿、马、羊、虎、牛8只神兽,是用竹、藤、布等为原料扎包成兽身加以彩绘而成,形象栩栩如生。表演时由2人进入兽身内作为兽的四肢使用;八仙由男女儿童分别骑在兽背上扮演,作各种动作表演。八仙是中国民间喜爱的吉神,八仙骑兽象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玄武山庙会 玄武山庙会缘起于玄武山宗教活动,始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有每年1届和10年1次重光庆典活动之别。一般在每年农历三月和九月举行。迎神赛会和演戏是旧时庙会的主要内容。三月庙会规模较大,各地戏剧云集玄武山戏台,争艳斗妍。演戏时间长达2个月。主要有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潮剧、蒲仙戏、汉剧等,尤以2班正字戏同台连演《三国演义》为最具特色。因此玄武山戏台成了研究南音戏剧史的重要阵地。10年1次的重光庆典期间,彩街布景、各类商品、工艺美术品布满街道两边。各种地方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大显身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购客如水如潮,购物、游玩、观光,共享娱乐升平。1991年农历九月九日,中断45年的玄武山庙会又隆重举行。此次庙会已摒弃旧时庙会的糟粕完全赋予了新时代的民俗文化活动、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等特定涵义。玄武山的庙会活动,对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有其积极的意义。广东省文化厅已将玄武山庙会列为“南粤锦绣工程”的发展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