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美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

 阳光普照一生 2013-11-19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09年11月10日
  一、城市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城市的基础,只有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才会吸引人口在城市的集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特别重视产业的升级换代与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其第三产业就业从工业化较早阶段开始就呈现出与第二产业同步增长或比第二产业就业优先增长的趋势,农业劳动力一开始就较多地流入了第三产业。

  中国必须在符合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尽早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服务型经济与服务型城市。中国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尽快转型,加快服务产业的发展。服务业主导制造业,一个地区有多高的服务业水平,就能够形成多高的制造业水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上海制造业水平较高,即缘于较高水平的教育、科技、信息、金融、商贸、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拥有了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就有可能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产品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换代,并有可能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生产出新的产品,催生出新产业,提高区域竞争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服务型经济、服务型社会与服务型城市。
  二、城市土地利用
  美国国土辽阔,人均土地面积是中国的4倍多,人均耕地比中国更是高很多,所以美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非常充裕,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多采取低密度空间蔓延的方式,城市居民的房子都是低密度分开的单体住房(detachedsingle?鄄house),占地很多,城市建筑物都不高,体量也不大。因为美国城市建设密度低,所以尽管城市人口不多,但是城市面积很大。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基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必须植根于中国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走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实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人均耕地更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紧张、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寻求一条与美国不同的、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城市化道路,使城市土地的转让与开发利用制度化、透明化、市场化。

  三、住房与就业政策
  由于城市中心过于拥挤,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实施有利于郊区发展的住宅政策。通过建造州际高速公路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缩小了各区域之间的城市差异与城乡差异。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了刺激建筑业发展,美国政府帮助中高收入者获得住宅建筑抵押贷款,鼓励他们在郊区建新房,从而加速了30年代的城郊化。当时纽约的郊区以两倍于市中心的速度发展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50年代,美国又提出了在郊区建设小城市的建议。另外,政府允许房屋贷款的利息用于抵税,同时为符合标准的私人贷款提供保证,征收较低的房屋税,鼓励居民在郊区购买房屋,采取措施减少无家可归者,加大低租公共房屋建设,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开放房屋市场。
  在就业方面,没有户籍、地域差别。特别值得借鉴的是许多用工单位的半日(part—time)工作或小时工作,给大批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就业与生存机会。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房屋的价格上涨过快,尽管有些城市推出经济适用房制度,但远不能解决多数居民的需要。政府应当继续采取措施平抑房价,完善房贷制度,加大公共廉租房的建设,加强房屋出租市场的管理,给进城的农民提供临时居所。
  四、城市交通
  美国的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一般呈网格状纵横交错分布,路网密度很高。因此,美国的城市尽管车辆很多,但相对来讲堵车并不严重。城市之间道路系统也很发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很长,主要的城市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最高等级的是州际公路。高速公路车流量很大,利用率很高,一般都不收费。中国的高速公路因为收费很高,所以很多车不上高速公路,导致利用率较低。
  美国人上班、购物一般都是自驾车,所以特别重视停车问题。美国城市的停车场很多,建设每一栋建筑都会预先考虑停车问题,或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停车场,或者在周围留出停车位置。

  中国的城市规划必须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大路网的密度,加强道路之间的联系。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上升,那些高楼林立的商务区、住宅小区根本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如果今后不注意停车场的建设,将来肯定会出现大问题。这一点必须引起城市规划部门的重视。现阶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比较切合中国的国情,如果要达到美国那样的汽车普及程度,对中国而言恐怕不是繁荣而是灾难。
  五、城市形态
  美国城市在市域范围内有多个城市职能中心,多中心有机疏散的特征比较明显。美国的城市在郊区化、网络化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城市中心区(downtown)衰退,城市的许多功能组织迁到郊区或更远的地区,形成若干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功能区。在城市的边缘沿主要交通线形成许许多多卫星城市。这些新兴的卫星城市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融合联系在一起,从城市景观上看不出明显的边界。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快于中心地区,加尔各答、悉尼、墨尔本、东京等都是如此。
  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某些功能先集中到城市中心然后再向外疏散的道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避免城市摊大饼式蔓延。尤其是城市规划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研究发达国家城市扩展过程与目前的城市形态,注意总结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市发展的经验。比如上海浦东开发区、天津塘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以及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与高新区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六、信息化
  美国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主要城市街道的电子地图在主要网站上都可以找到,出行者在汽车GPS定位系统和电子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可以很方便地到达目的地。消费者在网站上可以购买各种东西,银行结算系统非常发达,各种消费很少用现金结算,一般都使用银行卡。

  中国的城市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武装城市,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利用方面,在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各种网络系统建设方面,在生产、储存、物流、销售、商业服务等方面,在金融、保险、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方面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与现代化城市。
录入:胡雁霞 责编:钟欣
免责声明: 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城市发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联系电话:010-64462852 传真:010-64462856 邮箱:ccyb1102@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京ICP备05086808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