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决抗战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广州地区掀起了蓬勃的抗日救亡浪潮。![]() ![]() 事变一周年的抗日救亡献金运动。![]() 云广英分别担任主任。图为广州办事处旧址(今德政北路7号2楼)。
班的教官、学员中建立了两个支部,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骨干。![]() 抗战后期中共广东省监委成员梁广在广州文昌耀华街 建立秘密机关,同时开展工人运动。 ![]() 抗战时,广州出版的《周恩来谈保卫华南》 ![]() 图为服务团抵达广州。![]() ![]()
![]() ![]()
![]()
![]() 利军衣制造厂中弹燃烧,厂内正在赶制军衣支前的500多名女工,有100多人被炸死,170多人受伤。
![]() ![]() ![]()
![]() ![]() ![]() ![]() 1938年,被日本空军疯狂轰炸的广东省营纺织厂。1938年11月23日,日军轰炸623附近 ![]() 由于广州经常遭受日寇的轰炸,广州人就利用竹子的弹性和韧性,“极具独创性”地在屋顶 上用竹子搭建了多层防 ![]() 被炸后的沙面西面623马路建筑 ![]() ![]() 被日机炸死的广州妇女,旁边孩子嗷嗷待哺。![]() ![]() ![]() ![]() ![]() ![]() ![]() 被日机炸毁的广州大北双山寺
![]() ![]() ![]() ![]() 1938年10月21日:广东之战,中国机械化部队的损失战惨重广东的抗战,最开始打的是不错的,陈策坚守虎门要塞,日军有一年的时间无法进入珠江,只能在外海封锁而已。在《中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一文中,老萨提到过日军第二次进攻虎门,动用了"彰武队"武装配合策反的李福同部,不料被李通气给广东守军,反而在试图登陆时遭到痛击,全军覆没。 ![]() 日本每日新闻恰好有一名记者当时在珠江口外的日军运输舰上,拍摄了"彰武队"出发时的样子,留下了此战在历史中的影子 不过,这支部队几个小时以后就被中国海军部队消灭在了虎门炮台前。 有一个问题 -- 日军彰武队队员身后背的是什么? ![]() 1938年10月22日广州沦陷 然而,在抗战深入后,由于中日两军主要在华北和华中展开激战,考虑到日军兵力有限,在广东设防的第七战区余汉谋部认为不会遭到大规模进攻,布防松懈,结果遭到日军突然袭击。 ![]() 日军随军记者在广州机场发现的报告日军空袭情况黑板,记录到19日,随后广州即实际撤防,守军向三水方向撤退 这飞机数有点儿离谱。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军登陆珠江口东侧的大亚湾。十五日,攻陷惠州。十九日,突破增城防线。二十一日,日军机械化部队三千余人冲入广州市区,广州沦陷。 ![]() ![]() 失守的虎门炮台及其重炮,看来属于老式的架退火炮,可能从清末就没有更新过 其间,虽然中国军队进行了一定的抵抗,但因为仓促应战,准备不足,而且大量粤军都已经投入武汉会战无法调回,终于被迫撤出广州,后路失守的虎门要塞也不得不放弃。事后才知道此战日军使用了战略预备队,当时日本国内连一个完整的师团都没有了。 因为没有注意到相应情报,余汉谋因此得了"愚汉无谋"的绰号。 ![]() 日军攻占增城,余汉谋在此曾经设立了一道防线,战败后才决心放弃广州 由于广东是当时中国进口物资的入境集散地,广东守军装备并不差,有的部队堪称机械化。从日军当时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广东守军放弃的装备,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战中,中国机械化部队的重大损失。 ![]() 中国机械化部队放弃的轻装甲车,型号不详 ![]() 中国军队放弃的高射炮和载运卡车,从卡车的牌号,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中比较鲜明的德国特色 ![]() 履带式牵引车和高射炮,型号不详 ![]() 轮式装甲车,可以看到炮塔中的机枪已经被拆卸,型号不详 ![]() 日军通过竹签阵 ![]() ![]() ![]() ![]() 时间是1938年10月22日,日军行进在中山四路,路上。左边是“李占记”钟表店,右侧可见骑楼上的半圆形招牌。 ![]() 淪陷期的惠爱路(中山五路)的大新分公司(别称:城内大新) ![]() 1938年10月21日,广州不战而陷。15时30分,日军的独立轻装甲车中队冲进广州市。第二天,汉民路北段东侧楼房发生莫名大火被焚烧。有回忆录称,是国民党特工所为。 ![]() ![]() 1938年10月21日下午3时30分,日军侵占广州市政府,广州陷落。 ![]() 1938年10月21日,日军侵占广东省政府,广州陷落。 ![]() ![]() ![]() ![]() 日军恐遭民众抵抗而规定的所谓“良民注意”. ![]()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一、两日后,“海珠广场”一带发生大火,所有楼房焚为废墟。 ![]() ![]() 日本人沦陷广州时候,海珠广场一带,大火燃烧,烟雾弥漫,十几天不息,浓烟滚滚一直往河南这边飘, ![]() 1938年经过海珠桥的“走难”市民。 ![]() ![]() 日军在海珠桥设岗盘查过路市民。 ![]() 日伪统治期,女警察对过路妇女搜身检查。 ![]() 占领广州的日军在市内捕杀中国军民1 ![]() 占领广州的日军在市内捕杀中国军民 ![]() 占领广州的日军在市内捕杀中国军民 ![]() ![]() ![]() ![]() ![]() ![]() ![]() ![]() ![]() 1938年12月10日伪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成立。图为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典礼。 ![]() 伪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会长彭东原(前排左二),副会长吕春荣(前排右一)。 ![]() 伪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 ![]() ![]() 日本领事馆 ![]() ![]() ![]() ![]() ![]() 被日军占据的国立中山大学 ![]() ![]() 沦陷时期惠爱路
![]() 中山五路“新华戏院”路段(沦陷时期),镜头东向。左前方的大楼就是“新华戏院”。 ![]() 中山五路“新华戏院”路段(沦陷时期), ![]() ![]() 广州街头的日伪宣传标语 ![]() 广州街头的日伪宣传标语 ![]() 日军收买广东儿童运往日本,进行奴化教育,以备将来做战争的牺牲品,图为游击队编印的《抗战旬刊》的有关报道。 ![]() 1941年初,曰 军占领广东期间,广州一家由汉奸所开设的理发厅公然打出“皇军大欢迎”的字样。 ![]() 沦陷时期,伪政府宣传 ![]() ![]() ![]() ![]() (沦陷时期)日本总领事馆 ![]() (沦陷时期)广东神社,在汉民公园即中山四路原儿童公园内。
![]() (沦陷时期)广东神社,在汉民公园即中山四路原儿童公园内。
![]() 沦陷时期,背景永安堂 ![]() ![]() ![]() ![]() 日军占领广州后,强迫民众使用没有准备金的军用手票(军票)。 ![]() ![]() ![]() ![]() 日伪人员在广州街头宣传“日华亲善” ![]() 日伪人员在广州街头宣传“日华亲善”【1940年中山五路与今起义路转角位】日占时,新星戏院对面的景物。 ![]() 日占时期日伪当局举办的中日儿童宣传作品展览会 ![]() 中山四路近北京路口处(沦陷时期),镜头西向。左侧建筑物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招牌;右侧建筑物上 可见“李占记”钟表店的钟表形招牌。前方远处高耸的建筑物是“大新公司”的营业大楼。 ![]() 中山五路“新华戏院”路段(沦陷时期),镜头东向。左前方的大楼就是“新华戏院”。 ![]() 1945年12月被日本炸毁的废墟(现西堤二马路、文化公园一带)。 ![]() 1945年12月被日本炸毁的废墟(现西堤二马路、文化公园一带)。 ![]() 解放后至变成了广州文化公园 ![]()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奉命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新卅八师于1945年9月10日 晚乘第二批船到达沙面,9月11日举行入城式。
![]()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奉命到广州接受日军投降。新卅八师于1945年9月10日晚乘 第二批船到达沙面,9月11日举行入城式。
![]() 廣州 光複 ![]() 侵粤日军投降签字地点――广州中山纪念堂 ![]() 1945年9月16日,新一军派出代表参加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图为新一军代表步出会场 ![]() 日军投降代表田中久一进入中山纪念堂 ![]() 国民政府受降代表前往中山纪念堂主持爱降典礼 ![]() 盟军代表见证的日军在广州纪念堂向中国投降仪式 ![]() 日军投降代表田中久一在投降书上签字 ![]() 华南头号战犯田中久一被押赴广州流花桥刑场执行枪决 ![]() 手上沾满广州人鲜血、作恶华南的田中久一被押赴广州流花桥刑场执行枪决的真实图片. ![]() 作恶华南的田中久一被押赴广州流花桥刑场执行枪决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市长陈策,在12月调用500名日本战俘在市内清洁扫街。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市长陈策,在12月调用500名日本战俘在市内清洁扫街。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广州公墓主体建筑纪念塔的俯视图,是一枚铁十字军功章。铁十字勋章创立于1813年3月的普鲁士国,无论将军或士兵,只要对战争的结果有影响或者在自己的职责领域作出贡献就可以被授予。她没有等级界限,因而被称为“民主的勋章”。在二次大战中,铁十字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军功章的主要模式。把公墓的主体建筑纪念塔设计为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枚铁十字军功章,寓意深长。 ![]() 纪念塔塔身高约21米,两层塔基基座高约2米,合共约23米。底层塔基基座为一个边长为45米的正方形梯级台基。在这个正方形梯级台基之上,叠加了一个俯视为铁十字的塔基基座。 ![]() 纪念塔塔身为四根顶天立地的清水钢筋混凝土方形石柱,代表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军训:义勇忠诚。 纪念塔的中部屹立着一只巨大的铜鹰。铜鹰脚下四柱之间的塔心为阵亡将士骨灰安放室,四外立面以大理石封闭———南面镶嵌着一块长约4米,宽约0.5米的辽宁青石纪念碑,上刻有孙立人手书隶体“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16个大字,工整端方,力透石背。东、西、北三面则镶嵌着刻有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等4823名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名字的大理石碑刻,每块石碑宽约2米,高约5米。 ![]() 《陆军新编第一军远征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 大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秋九月,山河罢战,告庙献俘,立人率师归自印缅,奉命受降羊城。既毕,乃招我征缅将士之英魂,奠瘗于白云山马头岗之阳,建塚勒石,并记其事。 略曰:生纡邦难,死拓边疆,功宏汉祚,威慑蒇荒。此非大忠勇不能为也。方民国三十一年春,倭虏长驱冦缅,我军奉命西上,旌旗所指,剑气浮空,首破敌三十三师团于仁安羌,解英军第一师全部之围。夏四月,复扫出余氛,间道入印。于是,练师旅,整车骑,习湖沼戎机,教森林战术,扬我国威,严我军律,使异邦之民,鼓舞腾欢。明年春,我驻印军整训事蒇,回师东讨。出野人山,焚荆驱兽,涉河杀险。再战敌于缅境,一鼓而下于邦,再克孟阳,底定胡康盆地。三十三年春四月,突破孟北锁钥杰布班天险,夺瓦兰要隘,扫荡苦蛮山,平孟拱河谷。五月,渡南高江,进窥孟拱,策应密城战事。孟拱与卡、密二邑互成犄角,卡盟为敌寇缅北最后指挥枢纽,其南西汤为军储廪给要地。运筹决策以出奇制胜为上,立简阵团率部以裹四日粮,由瓦兰山地敌阵空隙冒雨攀藤,踏陡躜险,沿大奈河谷锥形突进,偷渡南高江,密出卡盟以南,于是一呼而起,如从天降,袭其无备,斩其后援,驱杀敌乘大溃,遂夺其地,是为惊破寇胆。时赵团、李团,分向山城急下,一佔支遵,夹取卡盟。一出丹邦卡,直下南的,偷渡南高江。旋回师合围于孟,大战十日而克之。是役也,势如雷电,山岳崩颓,血染荒郊,江河变色,方诸邓艾偷渡阴平之策,侣有近焉,亦为缅局决定性之战斗也。时我一部暨中美混合旅鏖战密城,我挟战胜余威,长驱会师,白刃摧锋,云海为红,卒棵此大战三月有余之历史名城,而伊洛瓦底江西之地悉平。 秋十月,趁雨季之末,轻装渡江,兼程纡下,一月间掩有邦阳、庙替,后复由大利于太平江上游暗渡铁索桥,急取布兰丹、毛马克诸线,与三十八师逼八莫。三面重围,血战一月,大破之。第第二师团被歼,喻以暗度陈仓之计相比拟矣。缅中既捷,复遣新三十八师出南坎,灭第四十九及十八师团于卡提克,而命新三十八师与五十师另渡南王、瑞丽二河,以钳形攻占南坎。五十师亦由瑞古循古道直指南图,敌焰大挫。三十四年一月,新三十师略芒友,奠定南坎盆地。驻印军于同月十八日大会滇西国军于苗斯,此关系我战局安危与世界惊异之中印公路,贯通畅达,物资内济,军心民气,勃然大振。是时五十师荡平瑞丽河,新三十八暨三十两师顺次占领冠街、腊戍、南岩、昔卜各地,进屯缅中,敌势顿蹶,不能复振矣。溯缅为沼岑森林之区,洪荒未辟,蟒兽潜滋,敌酋以精炼之军,扼绝险之道,意为劳师袭远,胜算南操,然诸将士茹苦含辛,执锐攻坚,二年以来,步行转战一万五千余里,历大小七百余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卒竟全功。其间,迭克重镇,归复土地六万平方公里,毙敌官兵七万四千人,伤者倍之,而我将士壮烈成仁者亦及万余。 余忝军长,于奏凯归来,招魂追旆,同返中原,永享春秋,长安窀穸。墓工始于三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落成于翌年元月十日。追怀患难之情,思英灵而何极,悠悠天地,可与垂庥。铭曰: 蕞尔岛夷,入寇邻邦;我军衔命,长征遐荒。同心一德,挞伐用张;备历艰险,收复缅疆。浩然正气,声威远扬;大哉成仁,万古流芳。黄花岗畔,白云山阳,义勇忠诚,八极永彰。 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敬撰 大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十日建 ![]() 当时追悼会公祭场景的照片 ![]() 墓园原有两个人工池塘,纪念塔与两个人工池塘之间,各有一道弧形的金水桥相联。 公墓的守卫和管理 公墓建成后,孙立人派了两个班一共26人负责公墓的守卫和管理工作。这26人当中,有18个是身体健康的,另外8个则是伤残军人。孙立人照顾他们,不要上战场打仗了,就留在广州看守新一军公墓。 新一军公墓建成于1947年春。1947年5月,杨一立离开公墓去南京领奖,接着就到无职军官总队,当中队长去了。随后又跟从孙立人将军到台湾练兵。 ![]() 945年日军俘虏“以流汗报流血”在修建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的情景。 ![]() 新一军公墓主体建筑纪念塔落成时所拍照片 ![]() ![]() ![]() ![]() 如今,纪念塔下的方形及铁十字台基均被填埋湮没;纪念塔中部骨灰安放室四外立面的辽宁青石纪念碑和大理石抗日阵亡将士名单碑刻等则被彻底破坏、移除。封存在纪念塔内的部分印缅抗日阵亡将士骨灰,早已了无踪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