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欣赏】文学名著阅读的六个盲区

 锦的城 2013-11-19

文学名著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名著应该被普遍接受,广泛阅读,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可事实却不然。它像一座神庙,走进去的人很多,但诚心叩拜的人不多,感知、热爱,如饥似渴消受、消化的人更少。这是为何呢?

首先是,因为司空见惯,经常能从书店看到,时有报刊宣扬,对于很多名著的书名基本上是熟悉的。但依国人天性,认为反复被强调,经常被突出的东西未必就是好东西。就像学雷锋,学这个精神,那个榜样,喊喊也就罢了,真那么做的又有几人,所以不看也罢。

其二、有人尝试着阅读名著,因为这部名著不是他所喜欢的,所以认为全部名著不过尔尔,从而以偏概全,一概加以否定。

其三、因为年龄低,认知浅,感受少,文学的鉴赏能力在中考、高考的重压下一直抬不起头来,偶然阅读名著,感觉味同嚼蜡,从此彻底关上这扇大门。

不少同学阅读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打打闹闹,还有些兴趣,到了《红楼梦》这儿,就感觉婆婆妈妈,啰嗦得很,一下都看不进去。事实上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高度远甚于其他三部。

其四、不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分配给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一方面分配给《智慧背囊》、《意林》,还有你不可不读的某某,留给世界文学名著的时间几乎等同于零。

其五、经常读“名著”的人,尤其是搞文学创作的人,则把阅读诺拜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当做前沿和时尚。实际情况是,诺拜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跟名著还不是一回事,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很多作品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其六、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往往跳过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比如我,很早就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去年给儿子买上,儿子未读。前几天我拿起这本书,读了三天,深深为这部名著所打动,它是人类永久的精神瑰宝。但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一部儿童文学,是专门给孩子们看得,证明了我的浅薄。

让我们读书吧,从“普通”的文学名著读起,从我们忽略的地方读起。在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书的过程中,从始至终眼泪一直止不住地涌出眼眶,那也是我愧悔的泪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