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本掌故:困学纪闻

 率我真 2013-11-19

晓晨

 

 

《困学纪闻》二十卷,南宋文献学家王应麟力作。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明代著名诗人黄润玉在《先贤赞》中称颂王应麟:“春秋绝笔,瑞应在麟。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时,呼嗟何及。”

  王应麟隐居20载,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600多卷。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其准备博学宏词考试时所整理的。《困学纪闻》是笔记类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经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成书于元初,具体年代不详。王应麟鄙视沽名钓誉,不务实学的儒生。他学问功底深厚,慧眼识才,一次进士考试,他向皇上极力推荐一份考卷,这件考卷最后得进士第一,答卷者就是后来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王应麟丰厚的著述或许得益于他丰富的藏书,王应麟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藏书家,其藏书当不少于万卷,为他博览群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事迹详载《宋史》本传。

 

  《困学纪闻》为王应麟晚年之作,书凡二十卷,卷一至八是说经,卷九考天道、历数,卷十考地理、诸子,卷十一至十六考史,卷十七评文,卷十八评诗,卷十九又评文,卷二十为杂识。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诗文议论及历代名物制度都有所考订评论,对以往诸家考释经、史、诸子中的不全备或自相矛盾以及疏误的地方,用己意补正。共二千余条,各以类聚,考订评论,辞约而明,理融而达。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工具书。以其内容广博、文辞简约,为后世所珍视。

 

  国家图书馆藏这部《困学纪闻》元泰定二年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儒学刻本,为该书存世最早版本,极具版本价值,刊印精良,首有宋王应麟序,后接目录,卷末有孙厚孙宁孙校正一行,原有“庆元路儒学学正胡禾监刊”一行,至治二年牟应龙序、袁桷序和泰定二年庆元路儒学教授吴郡陆晋之叙,此本俱脱。

 

  学校刻书在元代成为风气,各路儒学刻书可考的有庆元、绍兴、婺州、嘉兴、金华、信州、析城等等各地的儒学,刻书最活跃的是江浙、江西一带的学校。庆元路儒学曾经联合附近的七所儒学共同出资金,刻印了王应麟的一批著作。其中《玉海》一书就刻版四千四百七十四块,工价用钞七百六十三锭六两五分。《困学纪闻》则是二百三十一块版。随后,还陆续刊印了《辞学指南》、《诗考》、《诗地理考》、《汉书艺文志考》、《通鉴地理通释》、《践阼篇集解》等十四种王应麟的书。之所以大量刻印王应麟的著作,主要是由于王应麟是庆元鄞县人。刊印本地贤达的书,是古代刻书的一种风尚,这个习俗今天依然如此。

 

  书上钤有于右任藏印。曾为于右任收藏。《困学纪闻》除去泰定庆元路儒学刻本外,明清两代主要有以下刻本:明万历三十一年吴献台刻本、明刻本、清乾隆三年马氏丛书楼刻本、清汪垢桐阴书塾刻本、清抄本等传世。清阎若璩、何焯、全祖望曾为之校评。国图泰定庆元路儒学刻此《困学纪闻》,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00766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