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教案: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风雨山 2013-11-20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一、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例: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                                                                

 

[答案]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

  可以选择回答上片或下片中的“实”与“虚”各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再回答二者的关系(“虚实关系”)又是什么。

   方法总结: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样运用的;

   3、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境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练习一: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

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例:

定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提示:手法——考虑修辞。

   答题套路: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方法总结: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提示:平时注意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注意:有些题目虽只笼统地用“表达特色”“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属概念提问,考查的却是“修辞手法”。

练习二: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赏析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对即可)

     三、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例: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方法总结:

  (1)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特别提示:

   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

   练习三: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联系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简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极其作用。

  【分析】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雨中海棠,貌似红绿耀眼的春景,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他乡之景越美越能反衬词人的乡愁之浓重,以乐景衬哀情,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竟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温馨提示:
 
 回答诗歌鉴赏题目最好用简洁的语言即术语来答,答出关键点、关键词语,就可以获得分数。高考阅卷,是按关键点给分的。

   常用的诗歌鉴赏术语:

1、阐述景、物、人的关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伤怀、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2、阐述内容涉及古今关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怀记等;

3、阐述意境及思想感情: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恬淡、风趣、雄阔、空灵、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4、阐述表达层次:开门见山、层层拓展、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欲扬先抑、前呼后应等;

5、阐述语言特色: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飘逸、浪漫、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等;

6、阐述诗人总体风格:祥见第一讲;

7、阐述表达效果:动人心魄、真挚感人、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鉴赏诗歌的结构特点

     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门见山、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提示: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

   方法总结:

  (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