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一、博州概况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北部,边境线长380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赛里木湖管理委员会,有22个乡镇场344个村队(牧业村队57个)。境内驻有及其11个团场。博乐市为州府所在地。全州有蒙、汉、维、哈、回35个民族45.8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9万人(牧业人口2.73万人);乡村户数4.47万户,其中牧业户数5656户。 博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中间谷地,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7℃—7.4℃,无霜期153—195天。水资源总量24.05亿立方米。全州可耕地300万亩,已耕地175.35万亩(其中地方107万亩);林地面积998.94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03.2万亩);草场2503.3万亩(地方实际使用1965万亩,其余为兵团和外地州使用),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3%,其中春秋草场952.45万亩、夏草场398.8万亩、冬草场1152.04万亩。 境内赛里木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冷水鱼养殖基地;地处阿拉山口主风道的艾比湖是整个北疆地区的生态核心;哈日图热格是国家森林公园;有甘家湖梭梭林、艾比湖湿地、夏尔希里、温泉新疆北鲵4个自然保护区。阿拉山口口岸是西北唯一的铁路、公路、石油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大通道。2006年口岸全年过货1462.7万吨,占全疆口岸过货总量的90%,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上缴海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2.5亿元。 2006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3.4亿元(含),增长11.9%,其中地方生产总值50.1亿元,增长12.1%。全口径财政收入8.82亿元,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2亿元,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增加452元。全州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亿元(不变价),增长7.4%,其中,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不变价),占大农业总产值的21.2%。 截止2007年9月底,全州牲畜饲养量139.01万头只,同比减少5.1万头只,减少3.52%,其中农区牲畜饲养量64.45万头只,同比减少3.64%;牧区牲畜饲养量74.56万头只,同比减少3.4%。全州139.01万头只牲畜中,能繁殖母畜77.21万头只,母畜比例55.5%,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通过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牲畜存栏趋于稳定,母畜比例有一定提高。 其中:牛存栏8.9万头,同比减少7.55%(其中,生产母牛4.26万头;已繁殖成活牛犊3.1万头)。羊存栏124.04万头,同比减少3.12%(其中,生产母羊70.98万头;已繁殖成活羊羔67.48万头)。 1—9月份,全州出栏牲畜55.62万头只,出栏率47.5%;商品畜45.23万头只,商品率38.6%;肉类总产量14761吨,同比减少73吨;奶类产量21089吨,同比增加57吨;绵羊毛产量2651吨(其中细羊毛产量649吨),同比增加65吨(其中细羊毛产量同比增加6吨);山羊绒产量22.4吨,同比增加0.86吨,增加4%。家禽存栏140万只,同比增加0.27万只,增加0.2%;商品禽54.98万只,同比增加4万只,增加7.8%;禽蛋产量3826吨,同比增加8吨,增加0.12%。 二、扎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制定了我州《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疾病免疫及常规免疫方案》下发到各县市畜牧兽医站及乡、镇、场畜牧兽医站,要求各县市秋季的禽流感在 二是按照“政府保密度,技术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秋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全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工作于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工作: 全州应免疫猪28831头,截止 2、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工作: 全州应免各类家禽1592681只,截止 3、口蹄疫疫苗免疫工作: 经过摸底调查,全州秋季应免各类牲畜1124194头只,其中:牛80443头,羊1013395只,猪28369头,骆驼1987峰。截止 按照“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免疫常年化”的原则,补免工作已经开始,全州已补免牲畜9491头只,补免家禽2.84万羽(博乐市补免牲畜3491头只,家禽1.84羽。精河县补免牲畜2550头只,家禽0.85万只,温泉县补免牲畜3450头只,家禽0.15万只),目前,此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当中。 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责任体系建设,明确政府、部门责任,强化畜牧防疫技术人员责任。严格规范免疫程序,坚持开展疫苗注射前的培训,确保不出现重大免疫技术失误。同时,加大对怀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的补免工作,填补防疫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免疫空白。同时集中力量,限期完成强制免疫任务,在秋季强制免疫期间,州、县市、乡镇场三级畜牧兽医人员全部下基层,承担免疫任务,取消节假日。为解决集中防疫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各乡镇场均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免疫小组进村入户,有些乡镇场还聘请退休老兽医和个体兽医参与疫苗注射工作。通过努力,全州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疫苗注射任务,有效地保护了农牧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自治州畜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步开展 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是完善州、县市、乡镇场、村队四级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防疫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我州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344个行政村队和目前我州牲畜日常饲养量170万头只、家禽日常饲养量为140万只左右的实际,2007年《博州农村工作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在全州配置1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今年计划培训100人,上半年实际完成培训48人,完成48%,目前上岗73人(去年已完成培训50人)。 目前,州畜牧兽医局拟定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暂行)》,已呈报州人民政府审核。 四、强化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等各项制度。州、县、乡均确定了专门测报人员,实行动物疫情每月零报告制度,确保每个乡镇场都有人抓疫情监测,每个村都有疫情观察报告员。二是建立非常时期应急机制。制订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和《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分队和专家指导小组,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技术培训,对应急队的专家配备了手机、采样等设备。非常时期,立即启动拉网式疫情普查、24小时值班、每日疫情零报告、免疫进度周报告等制度措施,保证信息畅通,一旦出现疫情,能够指挥有力,处置得当,应急分队拉得出,用得上,及时切断疫情传播渠道,防止扩散蔓延。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及时配置专用设备,目前,所有县市和大部分乡镇场已经配备了疫情报告的专用电脑和附属设备,有专门的疫情报告工作场所,由专人负责防疫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过专门培训和考核。四是严肃疫情报告纪律。随时抽查,对虚报数字,免疫数字与实际不符的,给予通报批评。对瞒报、谎报、漏报、延报疫情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存在的问题 1、虽然目前已全面完成了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但养殖户的自觉防疫意识相对有些淡化,新生畜、补栏畜禽的补免工作相对于集中强制免疫有一定的难度。 2、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兽医新科技、新技术推广运用的比例低。建议自治区在兽医科技人员培训、新技术推广运用等方面制订政策、加大投入,采取集中举办培训班、巡回授课、送入大专院校培训等方式,充实基层兽医科技力量,提高兽医新技术的科技转化率。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日臻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作支撑。我们将努力寻思路、想办法、抓实效,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队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总目标,以牲畜品种改良和建设动物防疫体系为抓手,坚持依法行政,争取使我州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博州畜牧兽医局 二00七年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