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爸爸去哪儿想到的

 青梅煮茶 2013-11-21

  □孙辉

  最近电视荧屏上最火爆的真人秀节目,恐怕非《爸爸去哪儿》莫属了。据说,当初这档节目并不被电视台看好,可是没想到播出后好评如潮。这里除了明星父子、父女的偶像吸引和号召力之外,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这档节目开启了很多电视节目没重视,或者说没有如此真实表现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问题——爸爸怎样教育孩子?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观念中,从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当然属于“内务”,所以从小到大,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一般都是由妈妈来担当主力军,爸爸更多的是在一些孩子的重大问题上,比如上哪所学校、学什么兴趣课、选什么专业等大事上发表意见或者做决定。而至于平时的点滴生活细节以及习惯养成,恐怕更多时候都是妈妈来关注和督促孩子养成,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认知,更是一种传统育儿观念的延续。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使然,还是现实逼迫,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的角色往往被强化。久而久之,一些父亲就自动屏蔽了很多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动把自己边缘化。这其中,有的父亲会选择将时间精力完全投入“养家”的事业,客观上无法陪伴孩子成长;而更多的爸爸,即使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与妈妈相当,但在孩子身上付出时间和精力也远不及妈妈。因此,有人将“孩子跟妈亲”的原因解释为“人类的天性使然”,其实更像是个借口。

  如果说是“男耕女织”的传统让中国的爸爸们放弃了与孩子相处,如今,面对女人走出家庭、走向职场的现实,爸爸们是否也该有相应的调整?

  由于爸爸教育的“缺位”,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孩”、“问题青年”。相反的,一些“模范父亲”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爱在孩子心目中重要的分量。比如达芬奇的父亲,就充分发挥了达芬奇的业余兴趣;莫扎特的父亲,不惜放弃工作培养孩子;安徒生的父亲,用当鞋匠的钱培养出一位伟大的作家。

  爸爸同时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活泼,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并且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的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较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也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易成功、成才。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呢?要知道,对孩子的爱也是父亲的责任。请多一点时间留给孩子,在家庭中,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且你要做有预见性的父亲,同时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向孩子隐瞒生活中的阴暗面,与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子女。

  欢笑、沮丧、害怕……无论何时,孩子的一声“爸爸”,都比一个梦想更令人兴奋,比获得一个冠军更骄傲,比走上一场大秀更绚丽,比指导一部大片更卖座,比演绎一集好剧更过瘾。《爸爸去哪儿》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亲子关系的模板,而在于唤醒这种意识。节目风靡后,很多人呼吁中国的爸爸们回归家庭。

  一个男人,不论有多少光环,“爸爸”才是最值得骄傲的称号。当你带着“让孩子过得更好”的信念出发,最终成为某个范围内的所谓成功人士,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走的太远,莫忘了为什么出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