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zlc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春江花月夜》教案
2013-11-21 | 阅:  转:  |  分享 
  
《春江花月夜》教案

授课人:菏泽一中宋姗姗时间:2012.11.19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情感、把握内容

2、品味本诗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品味意境情感之美

【学习难点】

品味意境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听《春江花月夜》。

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神奇的诗歌。

(教学设想:以优美的音乐开头,营造氛围。)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情感、把握内容

2、品味本诗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1、诵读是诗歌的基础,也是关键的一环。找3个同学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正字音、读节奏,大致把握感情基调。老师指导,不恰当处稍作提示,保证流畅诵读。

2、再请大家齐读一遍。同时思考:题目与诗句之间有什么关联。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诵读是关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是基础,不能忽视!带着问题再读,有目标,有思考。)

四、再读把诗脉

1、我们先看题目,回答刚才的问题。(诗句写了题目中这些景物)再问:在这几个景物中,是以哪个景为主线贯串全诗的?

2、月是这首诗的内容线索,也是时间线索。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写有月的诗句,并读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时间变化?

明确:生(海上明月共潮生)

悬(皎皎空中孤月轮)

斜(江潭落月复西斜)

落(落月摇情满江树)

3、随着月的变化,全诗写了哪些内容?

月下美景

月下哲思

月下离情

我们也依据此,把全诗分成三层。

(教学设想:通过月,总览全诗,总体把握诗脉。)

五、品味意境美1、赏月下美景(读)

我们就在第一层的景色中,选出你觉得最美的诗句,美美地朗读,动情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活动安排:①自读②展示读③指导读④看课件提示,一起背

(教学设想:在初步了解诗的内容之后,在陶醉该诗之后,就用美读的方式让学生展示一下。从连读的展示中让学生感悟月下美景,既增加了积极性,又走近了文本。)

2、悟月下哲理(略)

同学们读得太美了,我都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作者呢。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梦幻般的纯净世界。于是被潮水韵律推涌着的诗人,在皓皓月光中开始了他的精神之旅。他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应该如何读?

明确:学生可能说“何”。评价:你很会找,“何”就是什么,什么人,哪一年。这是一种思考,一种叩问,叩问明月,叩问人类。如果我们重读“初”又会有什么效果呢?“初”就是最开始,就是起源,如果“何”是一种思考的话,那么“初”就是一种深邃、高远的思索。这样深邃的叩问直射人的心灵,不是更有震撼力吗?这就是他思考的问题。

(张若虚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就是“有限”中的“无限”。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3、感月下离情(详)

(1)在如此柔美澄明的月色下,如此幽美恬静的大江边,作者除了因月而思、追问宇宙、关照人生这样的遐思之外,还有什么?(情思)作者对月生情,将人世间最为美好的感情记录了下来。(相思之情)看第三层,我们来读一下,男生读上句,女生接下句。同时思考:哪些句子是写情的?用笔划出来。看他怎样写的?

(教学设想:开始品读第三层,将人与物、景与情联系起来,并捎带学习诗歌鉴赏手法,如炼字、拟人、用典、想象等。这一部分是课堂的重点,10——15分钟。)

活动安排:①诵读展示②思考、书写③交流合作④品读展示,老师、同学相机评价

(2)请同学们赏析你划的句子,选择最喜欢的一处。写完之后,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两分钟左右,开始品读展示)

说一说你采集的精华吧。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给予简单的肯定或赞扬或建议,并在好的发言后提示学生记笔记。)

(教学设想:不做标准答案,提倡个性化阅读和深度阅读,重点品读一两点,其他简单处理。)

参考:

①卷、拂(看动词,炼字)。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落月摇情满江树①这种意境和情感让我想到歌曲《白月光》。(教学设想:用音乐帮助学生完全走进诗境,深入感悟诗中人物的情感。)

伴随着这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在白色的月光下,抬头望月,望月怀远,望穿秋水,但过尽千帆皆不是。这种悠悠的惆怅就那样蔓延开来……

②何止歌声如此,诗句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明月相思诗句积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教学设想:基于这是选修课,让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能注重积累整理工作。)

六、课堂小结

月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月升、月落中融合了自然之景,宇宙之理,人间之情。真可谓“天地人交汇,景理情相融”。这首诗意境阔大,哲理深远,抒情缠绵,构成一种奇妙、深邃的艺术境界。因此闻一多这样评价:

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有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教学设想:因势利导,带出评价,加深认识。比在开头介绍巧妙。)

所以,这首诗虽是唐诗的起点,但也是唐诗的顶点。《春江花月夜》还被诗情画意地披之于管弦、形之于歌舞和付诸于画笔,以彰显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七、再读全诗,入情入境。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和震撼共同读一遍,建议最后两句读两遍。

八、结束语

诗意的语言、灵动的文字让我们意犹未尽。让我们借用于丹的一句话:唤醒心中的诗意。因为年华有限,诗意无穷。

九、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背诵全诗

十、下课

谢谢大家!























1









献花(0)
+1
(本文系hzl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