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父母才不是孩子的祸害

 萧雅aaa 2013-11-21

什么样的父母才不是孩子的祸害

 

幸福的童年是作家最大的不幸,这是海明威说的,他却不知道伟大的汉语文学早有“文章憎命达”的精炼概括。话虽不错,却也没有谁会刻意去追求或者歌颂不快乐的童年,否则也不会有那个著名的“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一个比较理想的家庭,父母并非没有性格缺陷,却总可以互补,让孩子生活在一种平衡之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相声,侯跃文、石富宽的《火红的心》,一上来就给人以如此的印象。

除夕夜,儿子在家里烧开水,煤气泄漏出去,遇到放爆竹的火星后引发了一场大火。父亲从菜市场回来,正察看现场,肇事的儿子上来要吃的:“妈,我饿……”

母亲伸手就是一个嘴巴:“你瞧你这把火放的,烧得一干二净的你还饿,饿死你都不多!”

父亲立即上前打圆场:“哎,哎,干吗,干吗呀?你要把他吓着怎么办呀?这都祖国的花朵,地方大你知道不知道?”

现在好像很少听见“祖国花朵”的提法了,人们对花园和园丁们都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我佩服侯跃文的演技。梁左说他活路子宽,传统功底身后,而且特别认真,这里,他一人三角,在半分钟的时间里表现出三个人物的性格与相互关系,是相声演员的真功夫所在:孩子是幼稚不知趣的,不懂得要避家长的火头;母亲是感性的、情绪化的,一事当前可能失控;父亲是最可爱的人,他得担当起稳定军心的责任,得及时缓和母子双方对立的愤怒与哀伤。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善于运用自我解嘲打破尴尬,这种能力,这种小小的“捷才”,从心理上挽家庭于危机之中。

一般说到《火红的心》,只讲它是“歌颂型相声”,它刻画父亲的确有明显的“教育大众”意图,本意是让他在周围人的援助中自惭形秽、完善个人道德。他有不少性格和行为劣迹,所谓“小市民习气”,比如发现胡同里有人家着火的第一反应是幸灾乐祸;他曾拆了公家大院里晾衣服的铁丝给孩子做了一个弹弓,让拿着到处去玩儿,结果打碎了对门赵老头家的一块玻璃,两家由此不和。跟他形成对比的,是街坊四邻、街道干部、企业工会及时伸出援手,赵老头主动上门冰释前嫌,让他无地自容,灵魂受到了洗礼。

但这些都无法动摇我对这位父亲的好感。我觉得,在这三口之家构成的性格三角中,童真—感性—理性各据一端,占据核心位置的是一位好父亲,打点家庭气场,给人际关系舒筋活血。孩子出身这样的家庭,大概很难成为大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