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见目标:动力来自看得见的目标

 青衣问道 2013-11-21

目标如果过于远大、不容易看到,在激发动力方面就不如能够看到的较 小的目标。因此销售员制定目标时,不仅要有大目标,还要把大目标分解成 小目标。

心 理 知 识

我们做事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立目标,一种是不设立目标。 这两种做法,对行为的结果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发现, 前一种做事方式更容易使我们获得成功。而后一种方式,却可能导致 我们效率低下,不容易得到理想的结果。

曾有教育家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个规律。他让小学生阅读一篇 课文。第一次不规定时间,用了 8 分钟,全班才完成。第二次,规定5 分钟必须读完,结果,全班学生用了不到 5 分钟时间,就都读完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树立目标要比不树立目标更有利于一件事的 完成。因为,规定目标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这个压力可以刺激你, 促使你为达成目标做出各种努力。

关于目标,心理学家还发现:如果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 使目标变得可望又可及,会使目标更容易完成。下面这个实验就是证明: 在实验中,一些从未割过麦子的学生被分成两组,A 组从麦地的东头开始割,B 组从麦地的西头开始割。麦地中间插着一杆红旗,比赛的结果就是看哪个队先割到红旗那里。而这两组唯一的区别是:其中 A 组的前面每隔三米插上一面绿旗,而 B 组却没有。

比赛结果正如心理学家预料的:A 组获得了胜利。因为该组的大 目标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目标,使人感到可望可及。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 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效率,使他们更快达到了目标。

销 售 启 示

A.设定合理的“收入舒适区”

为了解目标与人生绩效的关系,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 通过对一群普通人进行 25 年的跟踪发现:没有目标的人,往往处于社会的最 底层;目标模糊的人,常常成为蓝领;目标明确的人往往成为白领,属于专 业人士;而目标远大、把目标写在纸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最后更多地 成为社会的精英人士以及各行各业的领袖。这个调查告诉我们:目标对人生 的确具有重大的影响。有了目标,人就有了努力的依据,就有了人生的动力。

在销售领域,目标对于销售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对 销售员的调查发现,销售员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成绩。一般 来说,销售员挣的钱不会与目标相差 10%。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使我们看到 目标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在美国,有一个销售员把自己目标设定在一年挣 5 万或 6 万美元。这个 销售员遇到了一个好年景,在 9 月底就实现了 5 万美元的目标。结果,突然间, 他的销售就处于停滞状态。在这一年后来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卖出任何东西。 他似乎再也调动不起自己的积极性了,无论市场多么喜欢他的产品。就这样, 他无所事事地呆到 12 月 31 日。然后,在新一年的 1 月 1 日,他又像一匹赛 马似的冲出大门,重新开始销售产品了。

这个例子揭示了: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了某种目标,那么达到了目标,你就会变得放松和懈怠,无所追求。上面这个例子中,美国销售员确定的目标 和他的能力相比太低了,结果达到了这个低目标,他就停下来了,而没有发 挥出他本来拥有的潜能。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我们要为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 不能太低。太高了,无法实现,只是空中楼阁,不会形成动力。太低了,也 会使自己的能力只发挥出一点点,而让大量的潜力沉睡。你要设定需要努力 才能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比你目前要高,但是也不是不可及的目标。这样 的目标最容易调动出人的潜力,提高人的能力。

B.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目标很重要,而把大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也同 样重要。因为设定小目标是实现大目标的有效方法。

有一位马拉松赛跑的世界冠军就是用这个方法得到冠军的。他说:“跑完 公里的长距离,是很艰苦的事。为了缓和心里的痛苦,我通常在事 先去看看全程的情形。比如,跑到某座大楼时是几公里,跑到某座桥时,又 是几公里。然后,我先把全程分成几个小终点。当跑完一个小终点时,我的 心情就会轻松一些。我就是用这种方法跑完全程并创造新纪录的。”这个例 子很好地诠释了古人的格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是的,再远的路程,也是由一步一步组成的。无论做任何事,如果你一 开始想的就是怎样实现大目标,那么很可能因为它太大,而使你感到渺茫, 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会使你缺乏信心,缺乏干劲。俗话说,“饭 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大的目标必须要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这样, 逐个去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当小目标逐个实现,大目标就是水到渠成了。这 样做,肯定要比“一口吃成个胖子”更容易。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你的 信心会逐渐增强,干劲逐渐增大,效率逐渐提高。

因此,对于工作,我们不仅要制定长期规划,比如说十年规划,也需要 定出短期目标,比如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乃至日目标。这样,大目标 才更容易实现。

销售工作也是如此。著名销售员乔.坎多尔弗曾说:“作为一名销售员, 你必须为自己树立能够达到的实际目标。当你达到了这些目标,就把目标再 提升一点,并再努力去达到。如果你仅仅建立了长期目标,而没有建立相应 的中、短期目标,那么长期目标就会变得遥遥无期,甚至难以达到。它会使 你泄气,甚至撒手作罢。几十年来,我为自己制订和提出日销售目标和周销 售目标。这些短期的目标使我有能力完成我的长期目标。我所要达到的,就 是每周一定的销售量。”

销售员要学会细分自己的目标,细分到每周、每天都做哪些事。目标高 不是问题,只要有健全的计划,目标就逐渐会变成“现实”。譬如,你决定 今年的销售目标是 120 万元,那么平均每个月的销售应该达到 10 万元。为了 达到这个业绩,你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根据以往的业绩,你平均一家的销售额是 5000 元。要达到你的目标,你 就必须销售 20 家。再调查过去的资料,你会发现,拜访 5 家才有 1 家成功的 几率。这样,你每个月必须拜访 100 家顾客,平均每周 25 家,每天 4 家。但是, 为了获得 4 家商谈的机会,应该把被拒绝的几率也算进去。因此,你每天必 须拜访 8 家以上顾客。这样,每天访问 8 家顾客便成为你每天行动的目标了。

C.短期目标一定要实现

短期目标的制订是一回事,实现是另一回事。即使制订了短期的目标, 但是如果短期目标总也实现不了,长期目标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更加遥 遥无期。因此,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我们的短期目标就一定要达到。

日产汽车公司的销售员中有个叫奥城良注的,16 年中,他一直保持着销 售冠军的头衔。他曾宣布:一天要跑 100 个客户。那么,100 个客户该从哪里 找呢?

如果白天去拜访住宅区,大都只有女主人在家,即使向她们销售汽车, 成效也不大。于是,他先拜访白天正常作息的公司。但是,尽管他白天使尽 浑身解数,辛勤地开拓市场,在下午 6 点钟过后,所有的公司都已经下班。 假设这时他已拜访了 80 位客户,仍有 20 位客户没找到。

然后,他就算准男人回家的时间,去住宅区拜访。可是到晚上*点钟

以后,客户就不欢迎销售员去打扰了。于是,奥城先生就到商店街继续寻找 客户。

即使这样马不停蹄,到晚上 11 点可能还有 10 个客户没有着落。这时, 他就去咖啡厅、餐厅或其他深夜还在营业的场所。

即便如此,到凌晨 1 点可能还差 5 位客户。怎么办呢?他在心里告诫自己:

“如果现在回去,明天就要拜访 105 位客户,这样下去会越积越多。无论如何, 今天必须再拜访 5 个客户。”然后,他居然跑到警察局,向警察去销售汽车 !

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奥城先生每天固定拜访 100个客户,最后取得了 巨大成功。

你有目标意识吗?

你有目标意识吗?对下列各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时刻想到实现目标。

2.用数字、文字来表示目标。

3.对没实现目标感到焦躁不安。

4.经常想起实现目标的一切手段。

5.在睡梦中常常得到众人的帮助。

6.经常受到偶然事件的启发。

7.着手做事情时总是抱着必胜的信念。

8.无论做什么事都习惯于具体的思考分析。

9.明确规定自己将来的目标。

10.常常闭着眼睛想象目标。

11.习惯于在大脑中描绘目标。

12.有很多把自己一直向往的事情变为现实的事例。

13.在做什么事情时,大多有意识地使用潜在意识。

14.把意识集中在额前,有时会看见什么似的。

15.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不行的念头。

评 分

评分规则:

每题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3分:目标意识很低。

4—6分:目标意识较低。

7—9分:目标意识一般。

10—12分:目标意识较高。

13—15分:目标意识很高。

咨 询

目标的树立是行动的开始。人的每一次行为和活动,大到人生的路该怎样走,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小到今天的日程安排,都是以目标的建立为前提的。离开了目标,人类就丧失了活动的基准和方向。

目标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人生的不同周期而发生着变化,每一人生阶段都有其特殊的选择目标和特定的人生任务。目标引发了活动,赋予活动以全部意义。

目标可以分为三种,即不可望却可及的目标、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不可望却可及的目标是指机遇。比如一个人从未想到过当演员,但却偶然被星探发现上了一部电影,并且走红,而演电影、当明星是这个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这就叫运气,你没找它,它却来找你。可望又可及的目标就是理想的目标,这种目标对期盼都有来说并不遥远,而是力所能及的。比如一个中学生发誓考上大学,一个大学本科生立志考取研究生,这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就是幻想的目标,是人们出于自尊、羡慕或嫉妒等心理因素而无视现实条件,闭上眼睛的想象。

青少年在目标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常见偏差。

一是理想目标与幻想目标混淆。理想目标与幻想目标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有合理合情的基础,是基于对现实的预测,本身包含了达成目标的手段和能力。幻想目标是纯粹的妄想,如果它仅仅停留在想象的王国里,比如梦想自己成为国王、登上月球等,那倒没什么危害,而且对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一定作用。但如果混淆幻想目标和理想目标,甚至把幻想目标当成理想目标,则会酿成错误。在人格成长方面,幻想目标体现了一种精神自恋和自我中心。如果一个成年人整天胡思乱想一些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那么在生活中他必然是一个竞争力不强、适应力很差的人。他很少会从周围环境或其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很少真正与人沟通,与成熟人相比,定会显得很幼稚。在行为上,幻想目标代表着一种与现实的分裂,这些目标并没有什么现实的根据,是虚妄的或荒唐的。

二是目标意识过强或过弱。有些青少年有极强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予以十分明确的并且是必须实的目标。另一些人则相反,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谈不上什么行动的宗旨或目标。这两类表现都是不正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过高或过低均有碍于引发行动。过低的目标难以激发人的成就感,即使达到目标,个体也不会得到强化。而过高的目标难度太大,令个体望而却步,同样难以行动。

要培养良好适度的目标意识应从孩提时代入手。在儿童心目中,许多人生目标都带有某种神秘、虚幻、夸张的色彩。随着经验的增加,儿童逐渐学会正视现实,减少幻想,不断成熟起来。在这里,家长和老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善于指出观念中不现实的成分,引导孩子在现实中确立人生目标。

对青少年而言,一个恰当的目标是介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它高低适中,近远相宜,既能带来长期利益,又能带来近期效益;既是一种理想,又是借助努力可以达到的。它始终在你前面一点,你感觉伸手就快要够着,但却差一点点,于是它吸引你不断努力向前,最终摘取一颗颗希望的果实。

(摘自《道德智商自测与咨询》)

别让你的优点变成弱点

作者:罗伯特·凯泽、罗伯特·E·卡普兰  

过去十年来席卷管理界的最大风潮,也许就是“优势运动”(strengths movement)。它的要旨是:你应该善用天赋,尽量把优点发挥到最大,而不是改善弱点。这是已故的“正向心理学之祖”唐纳德·克利夫顿(Donald Clifton)的心血结晶。他与马克斯·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合著了《现在,发现你的优势》(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一书,介绍了这一理念。

优势运动如同其他成功的运动,只推动单一议题,不免遗漏了很多东西。虽然有些重要事情被忽视,但我们要呼吁大家注意一个很真切的危险:一旦过度使用,优点会变成弱点。

我们依据50年来评估数千位领导人、指导数百位高管人员的综合经验,撰写了新书《当心你的优势》(Fear Your Strengths)。我们发现,几乎每一项优点如果过度发挥都会引发危险:从自信满满变成了狂妄自大,由谦虚谨慎发展成了到谨小慎微,从愿景广泛地发展成为欠缺目标的梦想,焦点缩小到目光如豆。你随便提出一项优点,我们都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过度使用那项优点会减损绩效,甚至可能阻碍职业生涯发展。

我们以一种创新的评估工具“领导力多面向指数”(the Leadership Versatility Index),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这项工具使用全方位法,向上司、同事和下属收集被研究者的评价等级,但不是采用假定“愈多愈好”的典型五等级量表,而是采用独特的量表,分成三个等级:“太少”、“适量”、“太多”。评量的内容包括行为的四个方面,包括:强力型、授权型、策略面和营运面。同事可以指出,某位经理人这四个方面是否做得太过。大多数高阶主管在其中至少一个方面被评为“太多”。

此外,你的天赋愈明显、优点愈强的话,你就有愈高的风险会把它们发挥到造成反效果的极端地步。在一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同事在领导力多面向指数中对受评者的评价等级,以及受评的经理人的自评结果;后者是根据受评者自行填写“克利夫顿优点发现工具”(Clifton Strengths Finder)问卷,结果呈现他们有哪些天生才能。我们比较这两项评价等级结果之后发现,在某些领域拥有天赋以及与那些天赋相关的行为做得太过分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例如,克利夫顿工具测试结果为“成就者”、“激励者”或“命令者”的领导人,比较常被同事评为做了“太多”的强势型领导。同样地,拥有“培育”、“和谐”或“包容”这些才干的人,较常被同事评为做了“太多”授权型领导力的事。总体而言,领导人在天赋强项领域做得太过火的可能性,是在天赋弱项领域的五倍。

把这些优点发挥得太过火,会有不良后果。我们研究的数千位经理人,职位从中层主管到首席执行官,地点涵盖美国、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我们发现在这些经理人当中,领导行为和员工敬业度、团队生产力及工作成效之间,有一种曲线关系。在每个案例中,领导行为被评为“太少”的经理人,工作成果较低,而被评为“适量”的经理人,工作成果最高,领导行为“太多”的经理人,工作成果则再度下降。在领导行为方面,过犹不及。

我们发现违反直觉的一件事是,许多领导人不仅不知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而且会淡化及偏离对自己优点的建言。你需要额外努力才能完全了解那些优点,但必须这么做,你才能微调运用那些优点的方式。微调是一门艺术,需要巧妙地融合对自我的了解和对情况的了解。

了解自我。要处理你遭到的挑战,你必须擅长解读和响应。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先天倾向。例如,你若是比较成就导向和倾向指挥命令,那么你可能会偏于太强力的响应。若能了解自己,你就会谨慎响应你面对的需求,而不是按照习惯的做法去响应。一位高层主管在了解这两者的关联之后惊呼:“我并不需要放弃投出快球,只要不一直投就可以了!”

了解情况。我们发现,让领导人把调整自己的长处当成是在做“音量控制”,是有帮助的。诀窍是要让音量的设定恰到好处,适合当时的情况。例如,柔和音乐适合安静、亲密的交流,有时则要响亮、热闹的音量,以配合舞会。知道要在一次演讲中投注多少热情、多严正地强调一件关切事项、让讨论持续多久、要谈到多深入的细节、多快推动变革方案,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灵巧的手法,既了解自己的优点,也了解你的听众。

若仅强调优点,而未警告领导人说,优点愈强,发挥得太过火的危险就愈大,那么即使称不上不负责任,这种做法也是有疏失的。若要缓和过度运用优点的情况,需要的做法不同于培养技能所需的做法;培养技能是为了要改进弱点,面对的挑战是要增加基本技能。要适度节制优点,重点在于精炼你已具有的本事,你必须学会更懂得选择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你的哪一项优点,以及发挥到什么程度就够了,不致于过犹不及。

原文详见:Don't Let Your Strengths Become Your Weaknesses

罗伯特·凯泽(Robert B. Kaiser)是凯泽领导力公司(Kaiser Leadership Solutions)总裁。罗伯特·E·卡普兰(Robert E. Kaplan)是卡普兰&德弗里斯公司(Kaplan DeVries Inc.)创始合伙人。

如何才能毫不费力地工作?

导语: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到底自己是为什么工作呢?为了胜利成功,家庭幸福,还是为了享受工作呢?超个人心理学,将工作分为了三个层次,辛勤地工作,聪明的工作和毫不费力的工作。你可以对照一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次呢?

“内在工作”的目标并非遁世,而是在向内关照之后,更加积极和有觉察地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在超个人心理学看来,内在和外在工作有三个层次。

工作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辛勤地工作

它的关键词汇是专心致志、集中焦点、目标导向和竞争式快乐。这个层次的意识显化是辛勤工作和消耗能量。人们会经常面临对目标所产生的抗拒,会发现一天可用的时间是那么的有限。如果是企图心很强的人,势必会取得成功。一些激励课程,对这个层次的运作非常有益,因为这些课程的引导者会用他本身的能量和渴望,为人们加压充电,从而激发动机。这类成功激励法的重大缺点是:正向思考的刺激也有可能导致忽视和压抑个人的情绪。这些副作用处于引而待发状态。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或许很成功,但往往付出了不合理的代价。绝大多数处在第一个层次的人,都牺牲了与家人相处以及运动的时间和身体健康。他们成了工作狂,因为他们的快乐直接来自于他们的表现和所得。这些人是典型的A型人格,由于压力过大以及高度紧张,患心脏病、过敏症的几率很高。处在第一个层次的人会下意识地向外寻求安全感,物质的展现于是成为至高无上的目标。

这个层次的快乐建立在竞争中的胜利上。在意识中,从竞争得来的快乐属于最低层次。他们输了就会变得怏怏不乐且具有破坏性。这些人完全由竞争来界定个人价值,并且把“输”这件事看成是个人的最终失败,因而会很痛苦。

第二个层次是聪明地工作

它的关键词汇是直觉、倾听内在的声音、过程导向、进入潜意识、与生俱来的智慧及有条件的快乐。一些人在辛勤工作了很长时间之后,终于觉知到这种在竞争中获胜来得到快乐的尝试是无用的,而达到了第二个显化的层次。这是目前西方的时代潮流。举例来说,近年来电讯通信业的长足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中工作,并迁居到郊外社区里。随着这种文化趋势的发展,人们逐渐觉察到,如果聪明地工作,其实有很多外在的东西是不需要的。

处在第二个层次,人们开始倾听并遵从内心的直觉。随着他越来越擅长于依照直觉做出选择,就可以创造出和谐的人生。处在这个层次的人所倾心的启发课程,会帮助他检视自己的真实面貌,以及行动背后的驱动力量。他会更加信任自己的本觉,以正向感觉取代正向思考,不再压抑情绪。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所认同的成功,受到了本身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并且认为家庭和幸福比事业更重要。借着聪明工作并塑造出双赢的策略,也能实现美好的未来。此层次的错误倾向通常是设定的目标过低,并可能在财富与成功的议题上出现一些困惑。在这个阶段,如果压抑了直觉和感受,就容易得免疫功能失调、癌症以及慢性的致命疾病。处在第二层次的人不为物质收获而工作,而是想得到注意、尊重、信任、崇敬,并受到关怀。潜意识里,他渴望被爱而不希望被拒绝。

第三个层次是毫不费力地工作

它的关键词汇是念力、更高的意识、沟通、活在当下、服务及无条件的快乐。

处在第三层次的人,开始跟宇宙协调同步,工作不再耗费能量,反而带来激励与向上的力量。日常生活中,他会在正确时间吸引正确的人,而且立即产生创新的举动。通过完全调整好自我,转向更高层次的意识,知道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快乐不为了其他理由,而仅是由于沉浸在跟宇宙的合一中(即一味)。

处在这个层次,人们将觉察到本身由残缺走向圆满,由受制走向自由。宇宙的一味作为一切行动的背景支持着他。通过理解和接纳现实,他将自己的意志交由宇宙来显现。

处在这个层次,成功将不费吹灰之力。心灵的成长是优先选择,其他会导致分心的事情,都可以放手不管。种种人际关系是基于心灵层面的价值,而不是有条件的爱。因为跟宇宙合一,他轻松自如地展现出富足的精神境界,并完全信任跟宇宙间的联结。这个层次是真正的治愈与对自我的接受。

多数人无法成功地经常维持在第三个层次,自然就会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间来回摆动(在意识的不同状态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副层次)。

处在第三个层次,真正渴望的就是和整个宇宙合而为一,服务并臣服于最高的生命源头。放下恐惧,勇于地做自己。

提升工作的层次,需要善于去找到内心的指引并信任它

当你看完这三个层次的工作,是否会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进入第三个层次呢?如果还是在第一个层次辛苦地工作,该如何走向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去找到内心的指引并信任它。当我们借着学习觉知和倾听内在的指引,并且信任那份觉知,就可以达到第二个层次;而通往第三个层次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经由第二个层次,这是捷径。

没有人靠着辛勤努力进入第三个层次的,可以通过自律而达到这个目的,但自律和努力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孩童学习走路,然后学跑步,因为他们渴望如此去做,没有任何事能挡得住他们;有些人把手中的事情做得很好,只因为他们乐在其中。这种发自情感的自律毫不费力。当自律是发自情感而非理智时,它的力量最为强大。

大部分企业家是喜欢第一个层次的人。当然,辛勤工作也不可或缺,年轻时,如果一个人没有攀登过高峰,充分实现自我的潜能,之后很难遨游深海。没有前期的能量积累,是很容易出现中年危机的。而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会更喜爱第二个层次的人。对个人而言,最好选择能让你提升层次的工作。这需要善于去找到内心的指引并信任它。

成长就是走向未知

若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如果害怕成长,那其实是在拒绝、反抗自己身上蕴藏的伟大潜能,对这种逃避成长的倾向,马斯洛命名为“约拿情结”。

从自我实现,到察觉自我实现的不足,再到超越自我。第一个层次是根基,第二个层次是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完成。后一个层次并不是取代前一个层次,而是包容并超越的关系。可以这么类比,第一个是原子,第二个是分子,第三个是细胞。层次越高,内心也越丰富,创造力也更强。能从竞争式的快乐,到有条件的快乐,直到无条件的快乐,而这就是人的幸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