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說話《葆靜齋印存》

 把吴钩看了 2013-11-21
莫愁前路无知己(之八十二)。。。。說話《葆靜齋印存》 (2013-11-11 10:21:37)

  我對古錢集藏源於學篆之故,因老師常說許多篆刻大家都是借鏡吉金文字,從吉金文字中吸收養分,再運用於篆刻中去,故此,一度著迷於古錢集藏,因古錢文變化多端,三代迄五代十國,其中錢文不乏精品。

  的確,古錢中之錢文真的千變萬化,三代以上不說,就單以王莾時期所發行之貨幣為例簡單說一下。

  王莽於政治上是個失敗者,但講到鑄錢卻是不能不一讚,他所發行一系列錢幣均是古錢史上之精品,王莽製錢品種繁多,錢形上大膽突破,且製作精良,採用字體極為秀麗,可謂達到古代鑄幣技術之巔峰。

  王莽執政期間共進行四次幣制改革。第一次在居攝二年, 以錯刀、契刀、大泉五十,與五銖並行;第二次在始建國紀年,廢錯刀、契刀、五銖 ,以小泉直一與大泉五十並行;第三次,在始建國二年,行寶貨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名目等級繁雜造成幣制混亂;第四次在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更行貨布、貨泉,為後世所稱道,「莽錢」中「六泉」、「十布」一直為錢幣收藏家所重視。

  「莽錢」錢文之精,若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在虛擬世界中搜索一下,均可搜到所有錢文之精美圖片,於此我就不將所集藏到之「莽錢」或其他各朝所鑄錢幣拍圖上傳,更何況我非古錢集藏家,獻醜不如藏拙,請大家見諒。

  當然,除「莽錢」錢文之精美外,還有其他朝代所鑄錢文均非常精美的,如:戰國時期之「貨布」、「刀幣」、秦漢時期之「半兩」、東、西漢之「五銖」、及其他各朝之「永安五銖」、「太貨六銖」、「豐貨」、「涼造新錢」、「永通萬國」、「泰和重寶」、「五行大布」、「布泉」等等都值得篆刻愛好者作參考之用。

  講到古錢集藏家,從清迄近現代,若是對古錢收藏有興趣之朋友而言會了如指掌,若對篆刻愛好者而言,相信能道出近現代古錢集藏名家者不多。

  若言近現代古錢收藏名家,如:倪模(迂村)、李佐賢(仲敏)、方若(雨若)、張叔馴(齊齋)、馬定祥(聊元)、張晉(絅伯)、丁福保(仲祜)、江德量(成嘉)、宋葆淳(帥初)、翁樹培(宜泉)、楊守敬(惺吾)、陳介祺(壽卿)、邵章(伯炯)、張巽(文伯)等等,大家熟識否?

  當然,此一班藏家中如:方若(雨若)、張叔馴(齊齋)、馬定祥(聊元)、丁福保(仲祜)、翁樹培(宜泉)、楊守敬(惺吾)、陳介祺(壽卿)、邵章(伯炯)大家會多多少少都耳聞其名,尤其是方若(雨若)、楊守敬(惺吾)、陳介祺(壽卿)等在印壇均是享有盛名於世,就不用細說。

  其實在上列一大堆古錢收藏家,他們對文字學、版本學、金石學、考據學、訓古學均熟深通,當中對書、畫、篆刻能稱名手亦大不乏人。

  第八十二則「莫愁前路無知己」系列要紹介之人物當然是上述云云眾人中之其中一人,他就是張巽(文伯)先生。

  說到張巽(文伯)先生,篆刻界朋友一定會甚感陌生,若在錢幣界而言,先生卻是無人不識。

  張巽(文伯)先生祖籍安徽桐城,因隨父移居湖北襄陽,遂落籍湖北襄陽。先生苦攻經史,學識淵博,能詩善書,精篆刻,喜攝影,潛心金石、古幣諸學。

    書法初學柳公權,繼而師法二王、顏、歐、褚等歷代名家。臨摹法書力求形神兼備,博採眾長,融諸家法度於一爐。正行草隸,各體兼備,尤精行草。

  先生更喜集藏書畫、金石文物,更有古幣癖。無論中外鑄印,凡所見者必設法求致,得而後快。曾墨拓古錢裱裝成冊,惜毀於戰亂。現存《葆靜齋古泉原拓樣本》,計拓秦漢、南北朝、唐、五代及宋錢共一百二十一枚,其中一部分附有考證記載。

  先生既攻書法,兼精文字學,進而治印,相得益彰。所作篆刻,以秦漢為基礎,廣采博納眾家之長,創出獨特風格。朱、白佈置配合勻稱,朱文蒼老古樸,纖細入微,鐵筆銀鉤,遒勁多變,充滿筆情意趣;白文端正謹嚴,饒有韻味。先生畢生治印數以百計,可惜存世甚少,現僅見《葆齋印存》一冊存世。

《葆靜齋印存》                            

一冊。張巽(文伯)輯自刻印而成《葆靜齋印存》此譜。是譜板框幼線藍刷,為,橫四點四,豎十三點一公分。無序跋。首葉有張文伯手書「山辳先生存正,張文伯拜贈」行書題贈字樣,扉葉有張巽(文伯)小像一幀,繼有慶燾楷書「葆靜齋印存」題耑,再有會稽施煃「得意在周秦漢魏間」行書題詞,及吳慶燾「金石刻畫臣能為」行書題詞。書口上有「葆靜齋印存」楷書字樣,右下方有「桐城張巽文伯篆」楷書字樣。全譜五十五葉,一葉題贈,一葉小像,一葉題耑,二葉題詞,五十葉鈐印,每葉鈐印一方,印下無繫邊款及識文,全譜總錄印五十方。成書年份不詳。

附註:

首葉「草聖之後」印下加鈐「黃茗」一印,是印應非張巽(文伯)所刻,應是是譜藏者之印。另譜中鈐有「文白行年七十五」一印,推測是譜應成譜於民國四十年(1951)左右。

書籍外觀:線裝8.80X20.00cm         

編著者:張巽(文伯)  

印人小傳:                

張巽(文伯)。1876│1960。湖北襄陽人,祖籍安徽桐城。原名家斌,因得張巽漢印,遂改名巽,字文伯、文白,號龍眠山人、葆靜齋主人、青桐山館主人、退翁,別署萬松亭長,齋名為葆靜齋、青桐山館、雙溪艸堂、篤素堂。苦攻經史,學識淵博,能詩善書,精篆刻,喜攝影,潛心金石、古幣諸學。其父汀谷宦游湖北,歷任咸寧、大冶、光化等縣知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隨父移居湖北襄陽,遂落籍。性秉持淡泊,鄙棄科舉,一生無意官聲,廣結文學緣。與張贊臣、吳慶燾等過往甚密,切磋詩文,探討書法、金石之學,從而造詣日深。著有《文伯全集》、《葆靜齋詩草》、《葆靜齋所藏書畫考》、《青桐山館聯語精華》、《葆靜齋歷年題畫詩專稿》、《葆靜齋雜作稿》、《葆靜齋編年壽詩初稿》,《葆靜齋哀挽詩專集》,《葆靜齋搜輯歷代先賢題雙溪賜金園詩文集》、《桐城張氏文獻求遺錄》、《葆靜齋印存》存世。

序跋者小傳:                             

吳慶燾(寬仲)。。湖北襄陽人。字寬仲,亦名慶恩,號文鹿。清末湖北諮議局議長,辛亥革命後,在上海一帶賣字為生。能書寫多種字體,以唐碑見長,挺勁秀拔,雄渾有力。他的蠅頭小楷,為世人所矚目。著有《襄陽四略》、《笄珠仙館詩抄》存世。嘗為張巽《葆靜齋印存》題耑及題詞。

施煃()。生卒年不詳。浙江會稽(今紹興)人。生平不詳。能書。嘗為張巽《葆靜齋印存》題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