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环里看压力 标杆里找差距

 昵称13800233 2013-11-21

在河南说起杨正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4年前,时任河南汝南县任纪委书记的他,因为嫉恶如仇的凛凛正气和敢于碰硬的铮铮铁骨,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十四年后他依然活跃在“纪检监察”这个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前沿舞台,14年——两度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模范称号,在党员干部眼里他是英雄、是模范是标杆;在人民群众眼里他是“清天”是“正义”是“救星”,组织给他支持、荣誉和肯定,群众给他锦旗、鲜花和掌声,然而,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杨正超所经受的一切却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

光环背后是压力。看看杨正超的事迹,你就会明白这些压力到底有多大:涉案人员威逼利诱、造谣中伤不断升级、说情拉拢接连不断……。这些压力非一般人可以承受,但杨正超是“标杆”,他必须得扛住;榜样背后是无奈。母亲生病住院一个多月他只有双休日挤出时间来看老人。妻子有病住院,只有在没人时他才打电话询问妻子康复的情况。奶奶过世怕走漏风声搭汽车回家奔丧。女儿出嫁一切从简秘密操办……一个副厅级干部这样“偷偷摸摸”的办着普通人本该“光明正大”办的“家事”,只为“避嫌”——让人唏嘘和和感叹;荣誉的背后是艰辛。他在河南汝南县当纪委书记时,5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23件,处理党员干部1011人——平均两天查结一个案,一周处理四个人。5年群众送来锦旗115面,哪一面锦旗背后没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这样高效查案的背后有多少彻夜难眠的煎熬,有多少通宵达旦的思考,有多少不眠不休的奋战?这些谁又能体会?

初看杨正超的事迹,感觉他更像是一个“孤胆英雄”,一个人“舞着大刀”颇具“悲情色彩”地在反腐倡廉那块“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奋勇作战”,但细想起来杨正超并不“孤单”,因为反腐倡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在背后支撑他的除了其自身“修炼”的坚定“职业信仰”外,更有各级党组织的鼎力相助和全体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才能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我们说,树标杆是为了超越,学英雄是为了践行,任何一件工作前人达到的高度就是后人超越的标杆,这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天我们又一次把杨正超这个多年来的老“英模”推到了聚光灯下,“英雄宝刀不老,壮士豪气犹存”,他的形象依然高大,他的事迹依然鲜活,他的壮举依然感人!

河南纪检监察系统杨正超这个标杆竖起来了,其目的不是显摆更不是作秀,而是为了让更多纪检监察干部从杨正超身上汲取正能量,坚定信念;让每一名有志于在纪检监察战线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年轻干部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勇士、一个活在真实世界中的英雄,从而对照自我,找出差距,把纪检监察工作当做一份崇高的事业来做,为中国梦早日的实现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因为这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