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化重庆旅游软环境的策略

 智慧旅游519 2013-11-21

    □陈雪钧

    旅游软环境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软环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市旅游吸引力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已从传统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逐渐延伸至人文环境、公共服务、品牌形象等软环境竞争。城市的知名度、口碑评价、品牌形象等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消费决策。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亲身体验城市的人文氛围、社会文明、公共服务等,会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评价。综观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塑造优质的旅游软环境是建设旅游强市的重要战略选择。

    1.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基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指导思想,重庆应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主体、多层次”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一是完善重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综合构建“五位一体”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即旅游热线电话+旅游公共信息网站+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终端+旅游信息人工咨询平台+多媒体旅游信息查询平台。五个信息服务渠道应按照“内容全面化、功能智能化、资源共享化、系统开放化”原则建设。二是完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在公共基础设施中融入旅游功能。市旅游局应加强与发改委、交委、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道路交通、城市绿化、配套设施等市政设施规划和建设中融入旅游功能。重庆号称“桥都”,桥梁总数已超过万座,这里蕴含着宝贵的旅游资源,有待深入挖掘;重庆的地标建筑、雕塑、公共厕所、园林苗圃等都可以进行以旅游为主题的二次创意开发。三是完善旅游安全保障及应急救助系统。旅游局应完善旅游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各种旅游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针对重庆山区的地理特点,旅游局应整合景区、社会力量成立专业的山区旅游应急救援队伍,以适应山地旅游安全救援需要。

    2.创新城市旅游品牌。运用科学的品牌经营理念与方法,进行旅游城市品牌经营,以提升重庆在海内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一是,创新山水重庆旅游精品。重庆应培育以温泉、山水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天生三硚、乌江画廊等六大产品为重点,多元特色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精品体系。一方面,对六大重点旅游精品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创新,创新休闲度假功能、创新文化体验内涵、创新高科技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专项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山地度假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力争在上述每个类别都培育出1-2个国内知名的品牌产品。二是,创新城市旅游品牌营销方式。在继续加强广告宣传的基础上,重庆应创新多元化的品牌营销方式。如节事营销,除办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等旅游节事,还应开阔视野、巧借外力,将其它行业领域的知名节事活动纳入到重庆旅游品牌营销领域,例如借力重庆国际马拉松赛、重庆国际车展、西部动漫文化节等知名节事活动,开展城市旅游品牌营销活动。影视营销,运用旅游宣传片、微电影、商业影视等宣传重庆。名人营销,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重庆的旅游形象代言人,利用名人效应提高旅游者对重庆的关注度。公益营销,结合社会热点策划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旅游活动,例如弱势群体圆梦之旅、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红色旅游、“绿色出行,低碳旅游”、农村留守儿童修学游等,借助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宣传聚焦来吸引社会公众关注,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

    3.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首先,科学制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扭转重庆旅游业主要依靠景区“门票经济”的格局,防止门票价格过快上涨导致游客“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文化娱乐等薄弱环节。旅游商品应突出重庆的巴渝文化、山城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应注重商品的CI设计和包装,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值。文化娱乐应创新传统与现代结合、趣味与文化结合的高品质旅游项目。二是推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建立“1+X”式大旅游产业体系。重庆应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商贸业发达的优势,通过资源融合、产品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等方式创新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节庆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业供应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本土旅游企业集团,提高重庆旅游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综合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手段,引导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的“再集团化”;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壁垒,支持各类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通过优势资源的聚集效应提高旅游产业集中度,加快建设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4.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庆应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一是,建立适应旅游业“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跨部门、跨行业的“跨界”协同管理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旅游产业综合协调机制,由市领导负责,旅游、农委、商委、文体、园林、工商、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创新跨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定期召开跨部门的联席例会,集中处理旅游业的“跨界”管理问题。二是,基于“简政、放权、搞活”的原则深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动旅游管理部门从监管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职能,重点拓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目的地营销等。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方法,提高旅游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