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平台建设引领 应急管理信息化有序、快速发展(上)
2013-11-22 | 阅:  转:  |  分享 
  
平台建设引领应急管理信息化有序、快速发展(上)



在应急管理体系的进步、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普及,大大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水平,成为应急管理重要的支撑手段和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助推器。在此进程中,应急管理信息化技术与产品不断成熟,行业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进入了有序的发展阶段。

应急管理进入全面信息化阶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在应对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快速、全面、动态掌握和监控现场信息,并能够进行预测预警、智能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和知识库,从而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大大提升了应急指挥的效率,对于应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灾害,避免和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的应急信息系统,已成为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因此,在2006年我国就开始大力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出台了有关促进应急平台、指挥信息系统等建设发展的多项政策。《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则明确指出优先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在2006年之后迅速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全国范围内已有数十个城市建设使用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面向公众层面的应急接报和处置工作的需求。2009年,国家应急平台完成建设上线运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我国开始了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应急平台是自上而下的应急信息系统,它的出现,不但使应急管理有了核心信息化平台,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互联互通的完整体系,将改变长期以来应急管理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现状,推动应急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应急平台的出现将有利于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建设,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多个省完成或正在进行应急平台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已进入全面信息化阶段。

根据各地建设情况粗略估算,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年市场容量已经从2006年的5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43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近183.5亿元。





2009-2016年应急管理信息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应急信息化系统历经四个阶段

如果追溯到最早的应用形态,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单警种接报系统、多警种接报系统、多部门应急联动系统、平台级系统四个阶段。

早期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单一的接报、处置系统,即110、119、120等单警种接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受理报警,并调度力量进行处置,系统的构成主要是通讯系统。

第二代系统将110、119、122整合到一起,成为“三警合一”的多警种接处警系统,俗称“小联动”系统。报警信息由110报警服务台集中受理,再根据类型发布指令,按照类别,由对应的公安、消防或交警部门按照指令进行专业处警,系统建设主要是有线、无线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第三代系统是2001年之后出现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它综合了多方面资源,采用统一的号码接受公众报告紧急事件和求助,并通过指挥调度系统支撑应急处置工作。应急联动系统形成了一个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系统不再局限于公安部门的接处警应用,而是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调度更多的应急相关部门(如急救、气象等部门)协同工作,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应急联动,为市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紧急救援服务。由于实现了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系统可应对类型更多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从功能上来说,也增加了应急联动、总结评估、监测监控、信息发布等功能,系统的构成增加了应用软件和更多的支撑系统。

第四代是2006年提出规划,2009年之后开始全面建设的应急平台体系,它上升到核心平台的层面,是整个应急体系的中枢,而不仅仅是面向公众的接处警系统和城市级别的指挥调度中心。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国家、省、市、县、乡、社区平台的互联互通,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使应急管理者针对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层级响应处置,实现高效、有效地应对。它是高度智能化的指挥系统,能对现有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寻找到趋势和规律,从而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作出预警,对突发公共事件提出对策。应急平台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当前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产品市场,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2009年之后,应急平台开始全面建设,成为行业市场中一个新军,发展很快,由于它是核心层面的决策平台,将是未来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

应急联动满足城市接处警需求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处理城市突发事件、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将公安、交通、消防、急救、电力、气象等多个部门纳入一个指挥调度系统中,实现了城市级别的跨部门、跨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使应急工作达到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形成集成的信息网络和通讯系统,以统一的接警中心和处警平台,将各联动单位统一在一套完整的智能化信息处理与通讯方案中。联动之后,市民的报警、急救、求助只需拨打一个号码,就可以实现统一接警,通过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度相应的力量进行处置,快速响应。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大大加强了不同警种及其他联动单位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一些特殊、突发和重要事件能作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另外,采用这种系统也方便领导在发生这些事件的时候,能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正在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型期的中国处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城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尤其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动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09年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9.8亿元,并持续保持较快发展,2012年达40.5亿元。

目前全国约有20个城市实现系统业务化运行,大部分为直辖市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国内其他许多城市已经将应急联动系统纳入规划,并逐步开始实施,预计今后五年内将以20%-30%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到2016年,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市场规模可达到909亿元。





2009--2016年中国应急联动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应急联动系统由应用软件、支撑系统、发布终端、移动终端等部分构成,从当前来看,由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组成的支撑系统约占据61%左右的份额,占据最大比重;软件、发布终端、升级服务所占份额分别为13%、10%、16%。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构成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应用软件。应急联动系统软件用以实现接处警、指挥调度、监测监控、统计分析、综合协调等功能,可分为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维护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数据库系统包括地图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动态数据库、统计分析库、栅格图像库、文档数据库、方法数据库等。





2009-2016年应急联动系统软件市场规模(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支撑系统。应急联动支撑系统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无线数传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监控与图像传输系统、会议系统、宽带数据网络和传输网络系统、呼叫中心等系统构成。





2009--2016年中国应急联动系统支撑系统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接报发布终端。接报发布终端包括大屏显示设备、门户网站、电话、传真等用以接报和发布、显示信息的终端设备。





2009--2016年中国应急联动系统接报发布终端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除了以上的部分,升级服务也是应急联动领域投资的重要内容,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的应急联动系统在运行,已有系统每年的升级服务市场约占投资总额的16%左右。





2009--2016年中国应急联动系统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来源: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应急平台形成核心决策系统,全国将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国内已经建设和准备建设的应急联动系统,主要还是基于通信技术来实现各联动部门之间的流程整合,而缺乏对应急事件态势的分析及预测预警功能。随着突发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复杂度不断提高,应急事件愈加复杂,牵涉面愈加广泛,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难度也日益增加,对现有的系统提出了挑战。

应急平台是应急联动之后出现的新一代的应急信息系统,它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

长期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存在“条块分割”问题,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多实施于部门和区域层面,缺乏统筹规划,不同部门、不同地域间应急信息无法实现共享。所实施的信息化系统技术和功能单一,局限于接报、联动以及简单指挥层面,多处于应急管理体系中针对中下层级应用的系统,仅能实现接报、通信调度等基本功能。这些系统普遍缺乏科学的灾害发展预测预报模型,不具备分析、监控、决策等功能,难以在灾前提供预测预警,也无法为灾后处置决策提供支持。另外,由于缺乏核心上层平台,标准难以统一,这些系统间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应急平台是自上而下的系统,它的出现不但建立了核心平台,使应急管理中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成为可能,也是高度智能化的指挥系统,能对现有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寻找到趋势和规律,从而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作出预警,对突发公共事件提出对策。应急平台集成了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2009年,国家应急平台上线运行并开始在全国推广建设,是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应急平台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成为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助推器。



















HX唐山短信群发WWW.CHAODAO.NET







献花(0)
+1
(本文系物流信息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