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尹山出土罕见宋朝精美漆器

 苏迷 2013-11-22
苏州尹山出土罕见宋朝精美漆器
出土的花瓣口漆碟红亮如新
 
 
2013年的盛夏让考古队员们印象深刻。每天天刚亮,大家已开始工作,早上6时到10时,下午3时到6时,分时段工作是为了避高温。出汗太多了,技工老侯干脆脱下衣服在工地边的水塘浸下水再穿上,一天下来,衣服上可以见到盐霜!
宋·飞鹤缠枝纹青瓷粉盒:这件宋朝的青瓷粉盒做工非常精良,特别是盒盖中央的双鹤一高一低,飞舞在曼妙的缠枝纹中,寄托了闺阁中人多少青春的梦想。粉盒口沿保存完美无缺,足见主人当日的钟爱与珍惜。轻轻打开盒盖,盒中洁净异常,只有那一小圈灰黑色痕迹,让人疑心难道这真是千年前不忍抹去的铅华?
唐·四兽镜:四兽镜是唐代铜镜的典型款,镜钮边四只瑞兽首尾相连,你追我赶,一派天真烂漫。其中一只跑着跑着,顽皮地回头看着同伴:“你倒是快点儿呀!”铜镜正面已结有厚厚的锈斑,形似螺髻,但是如漏网之鱼般透出来的明亮处,依然夺人双目。
六朝·青瓷盘口壶
宋·葵口青瓷碗
宋·葵口影青瓷碗:似白而青的影青是喜爱玉器的宋朝人用瓷器模仿和田玉器的杰作,瓷质极薄,釉水莹润,对着阳光一照,宛如一件青玉在握。此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碗底的“上万”,绵绵不绝的福报在这大小对比鲜明、充满了趣味的吉祥款中穿越时空而来。
   宋·葵口影青瓷碗:似白而青的影青是喜爱玉器的宋朝人用瓷器模仿和田玉器的杰作,瓷质极薄,釉水莹润,对着阳光一照,宛如一件青玉在握。此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碗底的“上万”,绵绵不绝的福报在这大小对比鲜明、充满了趣味的吉祥款中穿越时空而来。
   宋·葵口影青瓷碗:似白而青的影青是喜爱玉器的宋朝人用瓷器模仿和田玉器的杰作,瓷质极薄,釉水莹润,对着阳光一照,宛如一件青玉在握。此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碗底的“上万”,绵绵不绝的福报在这大小对比鲜明、充满了趣味的吉祥款中穿越时空而来。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李婷)记者昨天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自今年3月底该所为尹山汽车城建设工程进行前期基建勘探发现文物遗存后,经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确认此处为一个从商周至唐宋时期的聚落遗址。从遗址中共出土了陶、瓷、石、漆、银、铜等不同材质文物逾200件/组,其中编号为M15的宋朝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红亮如新的花瓣口漆碟,是近年来苏州地区首次出土的极其罕见的精美漆器。
  据介绍,今年3月底,尹山汽车城建设方遵照《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的要求,委托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所在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当考古人员在工地附近农田进行踏勘时,发现地表散落有不少商周、唐宋、明清各时期的陶瓷片,结合探孔作业后进一步确认为一处文化遗址。
  在取得考古发掘证照后,市考古研究所从7月至11月间对尹山汽车城建设工程工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面积900平方米,发现了商周、汉、六朝、唐宋、明清等时期遗存。遗迹有地层、灰坑、水井、墓葬等不同形式,其中地层7个,墓葬26座,灰坑14个,水井3口。出土陶、瓷、石、漆、银、铜等不同材质文物逾200件/组。经分析,考古人员认为该遗址在商周时期为生活聚落遗址,唐宋时期成为家族墓地。
  9月29日10时许,正与技工师傅们一起工作的项目领队张铁军突然发现M15的泥土中出现了一道不寻常的色泽:“在黑黄土色中那道明亮的红,实在让人难忘。”经过耐心清理,明亮的红从一道变成了一瓣,又从一瓣放大到一圈,把掩埋在其上的泥土基本清除后,在场考古人员惊讶地难以置信,一只保存几乎完美的花瓣口漆碟出现在眼前,漆碟盛放在一个白瓷碗中,这是它得以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富有经验的考古人员立刻小心翼翼地把瓷碗从泥土中取出,放进一个注入清水的塑料桶,把漆器、瓷碗一块儿运回了临时休息点。
  这只花瓣口宋朝漆碟呈现出战国漆器“朱画其内,墨染其外”的工艺特点,内涂朱红,明亮热烈;外髹黑漆,沉静凝重。造型轻盈,红黑对比,尽显典雅富贵。由于保存条件所限,苏州地区极少有完整的漆器出土,这件珍贵的宋朝漆器成为研究苏州工艺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在出土的“唐故倪府君墓志铭并序”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吴城南十八里”这一地理资料,由此判断出唐朝宝历年间墓葬点与苏州古城之间的距离,这对于研究唐朝苏州城市方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版摄影 李婷 张铁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