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邸租金只需一美元,洛杉矶两任市长不愿住;法国部长屡因官邸丑闻辞职,印度官邸也因高维护费引发诟病;
加拿大总理官邸没空调,现任总理哈珀大呼“吃不消”;日本首相官邸布局复杂,设施不全,还有“闹鬼”传说。

【 1 】
提起官邸,很多人都会想起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其实,官邸的范围远不止于此。美国官邸租
金只需一美元,洛杉矶两任市长不愿住;法国部长屡因官邸丑闻而辞职,印度官邸也因高维护费引发诟病;加拿大总
理官邸没空调,总理哈珀大呼“吃不消”;日本首相官邸恐“闹鬼”,布局复杂,设施不全。

【 2 】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根据规定,公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获
得公立部门提供的相应住房,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向政府部长级高官及政界要员如议员、公职部门负责人提供住房;
二是中下级公职人员因异地任职、需要居住在工作地点邻近的地方,或因安全问题需要有可靠住房;三是由于薪水或职
务原因难以获得理想住宅者。

【 3 】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
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

【 4 】
与法国类似, 德国实行“官邸制”的对象主要是在任高级公务员,包括总理、联邦政府各部部长等。联邦部长获得官邸
住所后,可以根据现有财政水平添置家具,作为官邸配套设施。图为迎宾馆(德国总督官邸旧址)是德国占领青岛后修建。

【 5 】
不过,德国官邸只能整套分配,不能分割。官邸的所有维护保养费用包含在官员的一项家庭补贴中。如果官员开始使
用官邸,那么这项补贴即用于支付维护保养费用,不再另外发放。官员搬出官邸后,这一补贴再继续支付。图为老市
政厅,已有约150年的历史,现在为雷根斯堡市长的官邸。
【 6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美国历届总统均以白宫
为官邸,使白宫成了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 7 】
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
,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 8 】
俄罗斯官邸很不同。根据公开数据,除克里姆林宫作为工作官邸外,俄总统还有3套官邸,分布在索契、莫斯科州等
地。俄总理官邸现为莫斯科郊外的戈尔基9号,其他各州和自治共和国领导人都有自己官邸。

【 9 】
为休假及宴请国宾等需要,俄罗斯各地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非领导人专属官邸。此外,地方首长均有官邸,但一般均
是作为办公地点。

【 10 】
出于安全考虑,美国总统、副总统、州长和副州长必须住在官邸,而市长具有选择是否在官邸居住的自由。以洛杉矶
市长为例,入住官邸的第一位市长是布拉德利,他1993年离任后,接下来的两任市长都选择不在官邸居住。汤姆·
布拉德利

【 11 】
俄罗斯的官邸大部分是古式建筑。由于官邸需要翻新保护,所出具的预算时常会让舆论不满。今年伏尔加格勒州州长就
被报道称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想建新官邸,引起当地媒体和民众非议。

【 12 】
加拿大总理官邸同样如此,历史上几任总理试图装修官邸都引发抗议,因此迄今连中央空调都没有,现任总理哈珀曾大
呼“夏天吃不消”,而古老的取暖设施也曾把前任总理马尔罗尼冻个半死。

【 13 】
印度最大的官邸要算总统府了,这里原本是殖民时期英国总督的府邸。其主体建筑有340个房间,占地近2000亩。
总统府每年维护费用超过10亿卢比,仅电费就有近7000万卢比。

【 14 】
印度部长官邸多集中在新德里的市中心黄金地段,马路宽广,环境优美。官邸非常容易识别,围墙都是下红上绿。门
口处设一岗楼,有警察站岗。

【 15 】
日本“第一公邸”即首相公邸颇有历史。它位于永田町,紧邻首相官邸。首相公邸始建于1929年,但公邸在1936年“二·
二六”兵变中遭破坏,此后首相均不入住公邸而住自宅。

【 16 】
直到1968年重建后,首相公邸才再次迎来主人。强调“政治主导”的日本首相们均将住在公邸视作体现首相指挥能力的
体现,前首相佐藤荣作夫人曾说,佐藤之所以成为战后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原因在于“住在首相公邸”。但住公邸有
时也给首相带来麻烦,除公邸布局复杂、设施不全外,此前还有传言说,首相公邸时常“闹鬼”。

【 17 】
唐宁街10号,位于英国首都伦敦西敏市西敏区白厅旁的唐宁街。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但自从此职由英国首相
兼领后,就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其设计朴实的黑色木门,缀上白色的阿拉伯数字“10”,成为了人所共
知的标记。

【 18 】
唐宁街10号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办公室外,首相的秘书、助理和顾问都在首相官邸内工作。
来源: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