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与泡茶

 冬天的虎丘 2013-11-23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茶道与泡茶

[转载]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懦道。流传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一派,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点便是融通懦道,调合三教;宋明新懦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懦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懦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茶艺是苛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上艹下舛]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中国古代没有茶道专著,有关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书及茶诗文绘画中。下面是从古代茶书及茶诗文的东鳞西爪中,笔者所披寻出的中国茶道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唐宋时期——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又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后,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诞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一)煎茶道茶艺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上竹下吕]、炭挝、火[上竹下夹]、[钅复]、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上竹下夹]、鹾簋揭、碗、熟、盂、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

2.选水

    《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陆羽晚年撰《水品》(一说《泉品》)一书。张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件刍评判天下之水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3.取火

    《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温诞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条载:“李约,[氵开]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尝日:‘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4.候汤
    《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5.习茶
    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于八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元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量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聊宜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常伯熊,生平事迹不祥,约为陆羽同时人。他对《茶经》进行了润色,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
    陆羽、常伯熊而外,皎然、斐汶、张又新、刘禹锡、白居易、李约、卢仝、钱起、杜牧、温道筠、皮日休、陆伟蒙、齐等人对煎茶道茶艺均有贡献。

    (二)茶礼

    《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缺两碗,则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补。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补。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酌分碗数。

    (三)茶境

    《茶经“九之略”章有“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若援[上艹下三个田字]跻岩,引[纟亘]入洞”,则饮茶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山洞中。“十之图”章又载:“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室内饮茶,则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开后世悬挂书画条幅的先河。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云:“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爰诞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莺飞花拂,清风丽日,环境清幽。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习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
    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竹树之下清静、幽雅的自然环境中。或在道观僧寮、书院会馆、厅堂书斋,四壁常悬挂条幅。

    (四)修道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茶经》“四之器”,其风炉的设计就应用了儒家的《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钅复]的设计为:“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正令、务远、守中,反映了儒家的“中正”的思想。

    《茶经》不仅阐发饮茶的养生功用,已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

诗僧皎然,年长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皎然精于茶道,作茶诗二十多首。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玉川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问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写主客相对饮茶,言忘而道存,洗尽尘心,远胜炼丹服药。

    斐汶《茶述》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茶,性清味淡,涤烦致和,和而不同,品格独高。
    中唐以降,已经认识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全真的功用。饮茶能使人养生、怡情、修性、得道,甚至能羽化登仙。陆羽《茶经》,斐汶《茶述》,皎然“三饮”,卢仝“七碗”,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综上所述,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煎茶茶艺完备,以茶修道思想确立,注重对饮茶环境的具备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

    二、宋明时期——点茶道

    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十一世纪中叶,蔡襄著《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①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茶叶专家、荔枝专家、其《茶录》奠定了点茶茶艺的基础。
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二十篇: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缶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诗文皆佳,且精于茶道。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

①:左旁“火”;右旁:上三个“力”,下“月”。

    (一)点茶道茶艺

    点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录》、《茶论》、《茶谱》等书对点茶用器都有记录。宋元之际的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对点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号,并附图及赞。归纳起来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2.选水
    宋人选水承继唐人观点,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但《大观茶论》“水”篇却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日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汗,虽轻甘无取。”宋徽宗主张水以清轻甘活好,以山水、井水为用,反对用江河水。

3.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4.候汤

    蔡襄《茶录》“候汤”条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候汤最难。”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赵佶《大观茶论》“水”条记:“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蔡襄认为蟹眼已过熟,而赵佶认为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汤的老嫩视茶而论,茶嫩则以蔡说为是,茶老则以赵说为是。

5.习茶
    点茶道习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①盏、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蔡襄、赵佶、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而外,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林通、苏轼、黄诞坚、陆游等人对点茶艺都有所贡献。苏轼的《叶嘉传》,明写人,暗写茶,文中暗含点茶法。

   (二)茶礼

    朱权《茶谱》载:“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日: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点茶道注重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且礼陈再三,颇为严肃。

    (三)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选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清静。令诗有“果肯同尝竹林下”,苏轼诗有“一瓯林下记相逢”,陆游诗有“自挈风炉竹下来”,“旋置风炉清樾下。”朱权《茶谱》则记:“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

    (四)修道

    《大观茶论》载:“至若茶之有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百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号”,附图及赞语。以朝迕职官命名茶县,赋予了茶具的文化内涵,而赞语更反映出儒、道两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理。木侍制《砧椎》赞有“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金法槽(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问,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罗枢密(罗合)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子弟,当洒扫应付。”陶宝文(茶盏)赞有“虚已待物,不饰外貌。”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多。”

    朱权《茶谱》序日:“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日:“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内炼之功。助诗兴,倍清淡。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

    赵佶、朱权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赋予了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

    综上所述,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发展成熟。点茶道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六百年。

    三、明清时期——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

    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蔬》,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岕茶笺》。十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岕茶汇钞》。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道。

    (一)泡茶道茶艺

    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
    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专书论水。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容。

3.取火

    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4.候汤

    《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日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贵,方是纯熟。”又“汤用老嫩”条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

5.习茶

(1)壶泡法

    据《茶录》、《茶疏》、《茶解》等书,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2)撮泡法

    陈师撰于十六世纪末的《茶考》记:“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工夫茶

    工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乌龙茶),主要程序有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又进一步争解为孟臣沐霖、马龙入宫、悬壶高中、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品啜甘露、领悟神韵。
    对泡茶道茶艺有贡献的,除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外,还有陈继舒儒、徐渭、陆树声、张大复、周高起、张岱、袁枚、屠本俊、闻龙等人。

    (二)茶礼

中国茶道注重自然,不拘礼法,茶书对此多有省略。

    (三)茶境

    十六世纪后期,陆树声撰《茶寮记》,其“煎茶七类”篇“茶候”条有“凉台静室、曲几明窗、僧寮道院、松风竹月”等。徐渭也撰有《煎茶七类》,内容与陆树声所撰相同。《徐文长秘集》又有“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装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瓢烟。”

许次纾《茶疏》“饮时”条有“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地石”等二十四宜。又“茶所”条记:“小斋之外,别置苛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寒。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脱散。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巾兑]悬之。……”

    屠隆《茶说》“茶寮”条记:“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张谦德《茶经》中也有“茶寮中当别贮净炭听用”、“茶炉用铜铸,如古鼎形,……置茶寮中乃不俗。”
    明清茶人品茗修道环境尤其讲究,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茶寮的发明、设计、是明清茶人对茶道的一大贡献。

    (四)修道

明清茶人继承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创新不多。
综上所述,泡茶道蕴酿于元朝至明朝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纪末叶的明朝后期,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绵延至今。

    四、总说

    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中叶的中唐时期,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创始人。煎茶道的代表人物有陆羽、常伯熊、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齐已等。唐代茶人对茶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历五代、北宋、南宋末而亡,为时约五百年。

    点茶道形成了十一世纪中叶的北宋中后期,代表人物是蔡襄、赵佶、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审安老人、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等。宋代茶人承先启后,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点茶道鼎盛于北宋中后期至明朝初期,至明朝末期而亡,为时约六百年。

    泡茶道形成于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代表人物有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冯可宾、冒襄、陈继儒、徐渭、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对茶道的贡献其一在于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撮泡、壶泡和工夫茶三种形式;其二在于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茶寮。泡茶道鼎盛于明朝后期至清朝前中期,衰于近代,复兴于二十世纪后期。

    中国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煎茶道、点茶道在中国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一线生机。唐宋元明清,中国的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的崇新改易,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茶道发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


     了解了中国茶道后,也许你想自己亲手执壶沏一杯茶,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茶的乐趣,下面是一些关于茶.泡茶的学问。合理地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已是现代保健常识,同时通过亲手泡茶,也可以从细节之中体味茶文化的精髓,日本人的茶道就是把茶的制作过程发展成了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礼仪,可见茶的妙用不仅在于饮茶阶段,沏茶、赏茶和品茶甚至超越了饮茶这一程序,被提高到了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层面。
茶的种类:
       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绿茶,红茶,花茶,茉莉花,铁观音,素茶,普洱茶,苦丁茶、还有大红袍、熊旦茶、参茶、普洱茶。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基本茶类 :

一、绿茶:
 
基本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⑴炒青绿茶:
  
长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等)
   圆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针等)

⑵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桥银峰等)

⑶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陕青等)

⑷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等)

二、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三、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洞顶乌龙、包种等)

四、白茶:
     
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供眉等)

五、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六、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


再加工茶类(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
      
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
      紧压茶(黑砖、茯砖、花砖、方茶、饼茶)
      萃取茶(速溶茶)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以季节分类: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龑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如六安瓜片)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龑啡龑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龑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了茶叶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龑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泡茶技法(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泡茶技法(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泡茶技法(三):潮州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中国茶主要分为三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
西湖龙井 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龙井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的信阳县。于每年谷雨前采摘。其外形细、圆、直、多白毫。色泽翠绿,汤色明亮清澈,素有“淮南茶信阳第一”之美誉。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西山。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长至1-2厘米,即可采摘。鲜叶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红茶--
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
▲滇红
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艳亮、香气鲜郁绵长,滋味浓厚鲜爽。
▲宜兴红茶
外形条索紧结,有细小嫩芽,一芽两叶或一芽一叶,色泽黑润,汤色恍若红葡萄酒,花果味香浓,耐冲泡。

乌龙茶--
    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
▲文山包种茶
    轻度半发酵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北部的台北市和桃园等县。成品茶外形卷曲,茶汤金黄,有天然幽雅芬芳气味。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安溪铁观音
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采制工艺: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滋味醇厚甘鲜,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
▲冻顶乌龙茶
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汤色呈柳橙黄,味醇厚甘润,其品质以春茶最好。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一、茶叶基本成份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2、咖龑啡龑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3、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龑啡龑因结合而缓和咖龑啡龑因对人龑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龑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龑啡龑因:
  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龑啡龑因的兴龑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龑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龑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龑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龑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龑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龑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6、茶叶的功效:
               主要就是止渴利尿助消化,调理身体,生活中的保健饮料,一些商家夸大其词包治百病地宣传茶的功效与作用,反而失去茶叶其内在的精神本质.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的确有很多,但也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在地区的饮食习惯、接待礼仪也有很重要的关系,例如多食用奶肉的地区喜欢普洱茶黑茶,福建闽南盛行喝茶待客.  过分强调茶的功效与作用在这个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倒也正常.但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杜绝夸大宣传.
       茶叶的使用是从华夏民族祖先炎帝尝百草的故事开始的,茶叶在中国的历史之悠久还能保持今天"茶为国饮"的状态,茶叶已经融入到这个民族的血液了.茶叶的功效与作用看似深奥,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健康.
       中国最主要的四大茶类根据其发酵程度划分成绿茶(龙井、毛尖等)、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等)、红茶(武夷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祁门红茶、政和功夫等)和黑茶(普洱茶、六堡、茯茶等),加上一些黄茶、白茶,这些由山茶科茶树树叶制作的茶叶,其功效与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各种茶叶的功效与作用:生津止渴、利尿助消化、消脂去腻;  
      茶水不愧是生津止渴很好的饮料,根据国内罐装饮料市场的数据,各自茶饮料的销量直逼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 茶叶利尿助消化是有口皆碑,这也是为什么茶叶在欧美西方国家和我国西藏、内蒙古这些以肉类为主食地区的生活必需品; 一直以来,在福建地区的月饼市场一般都搭配茶叶销售,主要是茶叶消脂去腻的功效作用.
      什么人适合喝什么茶,和地域饮食习惯、礼节有很重要的关系.也是因人而异.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一般来说,体质虚寒的人适合喝温性的茶叶,如红茶、焙火类的武夷岩茶、焙火铁观音和熟普洱茶;至于燥热的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选择.
     女性适合温润的茶叶,如红茶、焙火类的乌龙茶. 男性适合喝乌龙茶(如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等.
      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正如宋代欧阳修《茶歌》赞颂的:“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体作用有:

      1、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
 
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治愈率达90%左右.
      6、有助于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茶叶中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茶叶中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有助于“减肥”.茶叶中咖啡碱能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明目.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1~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减少,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有益.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饭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作用.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不为人知的泡茶的秘决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南零水、江西庐山谷帘水、云南安宁碧玉泉、济南趵突泉、峨嵋山玉液泉多处。泉水所处之处有的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靓丽;有的一泓碧水,涧谷喷涌,碧波清澈,奇石沉水;再加之名士墨客的溢美之词,水质清冷香冽,柔甘净洁,确也符合此美名。民间所传的“龙井茶”、“虎跑水”、“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真
可谓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科学的泡茶技术还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自己煮茶,在涉引、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茶艺术。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各种茶叶的功效不要喝错

1、乌龙茶: 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
2、绿茶: 皮肤美白,改善贫血,防癌,减少药物副作用。
3、红茶: 消脂。
4、菊花茶: 降火,利尿。  
5、玫瑰花茶: 美化皮肤,舒解神经。玫瑰花:滋润养颜,护肤美容,活血,保护肝脏,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之功能。可治慢性胃炎及肝炎。适女性,小孩饮用。   
6、桂桂香:滋阴补肾,调整机能,调节内分泌,保肝养胃,排毒养颜。   
7、薰衣草茶: 去疤美容,舒解神经,适女性,小孩饮用。
8、铃典 : 减肥,健身,适女性,小孩饮用。
9、卡蒙米罗: 预防感冒,适女性,小孩饮用。
10、洛神花茶: 降血压。
11、莎波力: 味道重,调整消化系统,醒酒醒脑,适男性饮用。
12、波芦媚那: 味道重,调整消化系统,醒酒醒脑,适男性饮用。
13、泰姆茶: 抑制气喘,适小孩饮用。
14、姜母茶: 去风发汗,开脾胃。
15、决明茶: 明目,清血,味淡。
16、鱼腥草茶: 利尿。
17、杨桃茶: 退火,止咳,化痰。
18、葡萄乾茶: 强精,补血,补脑。
19、枸杞茶: 退肝火,养肾气,明目。
20、绿豆茶: 退火,润燥,解毒,利尿。
21、黑豆茶: 解肾毒火,提神,化痰,止咳。
22、大麦茶: 去湿止痒。
23、莲心茶: 降肝火。
24、印度红茶: 降血压。
25、云南沱茶: 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
26、蜂蜜茶: 滋养,润燥,解毒,止痛。
27、勿忘我: 清热解毒,清心明目,滋阴补肾,养颜美容,补血养血,并能促经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能力。
28、康乃馨:养容养颜,安神止渴,清心明目,消炎除烦,生津润喉,健胃消积。对治疗头痛牙痛有明显疗效。
29、千日红:内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肝明目、止咳定喘、降压排毒、美容养颜等功效。
30、百合花:富含蛋白质、淀粉、糖、磷、铁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安心、定胆、益智、润肺止咳。
31、茉莉花:改善昏睡及焦虑现象,对慢性胃病、经期失调也有功效。
32、雪丽花:清肝降火、理气健胃、解热排毒、强肾壮骨。
33、藏红花:养血补血、生津益气、排毒养颜、理气健胃,特别是治疗妇科疾病有明显疗效。
34、灯笼花:对肾亏、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四肢痉挛、肾重不举有良好疗效。
35、辛夷花:排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
36、野菊花:性寒,味甘苦,抗病毒,去风湿,止头痛,明目。
37、金莲花: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提神健胃,对治疗口腔炎、咽炎、扁桃体炎均有明显疗效。
38、玉蝴蝶:美白肌肤、将压减肥,并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
39、红巧梅:降火消炎、排毒养颜、延缓衰老、对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雀斑、色斑、暗疮等有明显疗效。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40、紫罗兰:淡紫色的紫罗兰,具有解除酗酒、头痛,消除焦虑的作用,尤其对呼吸道疾病有疗效。
41、玫瑰茄:止咳,消暑,抗衰老,降脂减肥。
42、金银花:清热凉血、解毒散痛、治疗面部座疮。
43、薰衣草:有抗菌功能,可预防感冒、咳嗽,可舒解压力、解除焦虑、驱风、排气。
44、人参花:安神醒脑、清热解毒、润肺清火。
45、桂花:具有止咳化痰、养生润肺之功效,解除口干舌燥、胀气、肠胃不适。
46、薄荷叶:有增强体力、镇静作用,帮助消化,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可预防口臭。建胃助消化,驱风邪,治头痛。
47、胶股蓝:清热解毒、能降血脂、降胆固醇。
48、芙蓉花:滋润养颜,护肤美容,富含维生素C。
49、向日葵花:止咳、去痰,可治支气管炎及气喘。
50、牡丹花:可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等。
51、杜鹃花: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滋润养颜。
52、银杏叶:清热解毒、能降血脂、降胆固醇。
53、紫罗兰:排毒养颜、降脂减肥。
54、辛夷花:健胃保肝、清肝降火。
55、菩提花:防止皮肤老化、消除黑斑、对于流行性感冒、神经衰弱、慢性失眠具有疗效。
56、迷迭香:有祛痰、抗感染、杀菌之功效,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
57、甘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
58、百里香:止咳,祛痰,可治支气管炎及气喘。
59、马鞭草:有效治疗便头痛及强化神经系统,亦能调节经期不适,达到养生防老之效,和玫瑰花搭配有瘦身之效。解毒、消炎、退热、利尿。   
60、金盏花: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解经痛,在重感冒时饮用可利尿、退烧。
     [转载]教你认识,泡,喝各种名茶

61、柑橙花:富含维生素C,治失眠,降低焦虑和神经衰弱。
62、柠檬草:健胃、利尿、滋润肌肤。
63、洛神花:清热解渴,清心降火、止咳、降血压、消除疲劳。富含维生素C,可改善体质。
64、蓝葵锦:具有逸肝脏,使经络通畅,消除眼睛疲劳,对呼吸道有温和保养的效果。可治疗感冒、喉痛、咳嗽。
65、矢车菊:可帮助消化,舒缓风湿疼痛,有助于治疗胃痛、支气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