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是苛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上艹下舛]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1.备器 2.选水 3.取火 4.候汤 5.习茶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习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 诗僧皎然,年长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皎然精于茶道,作茶诗二十多首。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玉川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问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是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经》。三碗茶,唯存道德,此与皎然“三饮便得道”义同。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写主客相对饮茶,言忘而道存,洗尽尘心,远胜炼丹服药。 ①:左旁“火”;右旁:上三个“力”,下“月”。 1.备器 2.选水 3.取火 4.候汤 5.习茶 1.备器 2.选水 3.取火 4.候汤 5.习茶 (1)壶泡法 (2)撮泡法 (3)工夫茶 中国茶道注重自然,不拘礼法,茶书对此多有省略。 许次纾《茶疏》“饮时”条有“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地石”等二十四宜。又“茶所”条记:“小斋之外,别置苛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寒。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脱散。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巾兑]悬之。……” 明清茶人继承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创新不多。 茶的种类: 以季节分类: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龑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如六安瓜片)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龑啡龑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龑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了茶叶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龑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 泡茶技法(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泡茶技法(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一二三香气高。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泡茶技法(三):潮州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中国茶主要分为三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 ▲西湖龙井 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龙井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的信阳县。于每年谷雨前采摘。其外形细、圆、直、多白毫。色泽翠绿,汤色明亮清澈,素有“淮南茶信阳第一”之美誉。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西山。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长至1-2厘米,即可采摘。鲜叶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 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 ▲滇红 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汤色艳亮、香气鲜郁绵长,滋味浓厚鲜爽。 ▲宜兴红茶 外形条索紧结,有细小嫩芽,一芽两叶或一芽一叶,色泽黑润,汤色恍若红葡萄酒,花果味香浓,耐冲泡。 乌龙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 ▲文山包种茶 ▲安溪铁观音 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采制工艺: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滋味醇厚甘鲜,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 ▲冻顶乌龙茶 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汤色呈柳橙黄,味醇厚甘润,其品质以春茶最好。 一、茶叶基本成份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2、咖龑啡龑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3、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龑啡龑因结合而缓和咖龑啡龑因对人龑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龑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龑啡龑因: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龑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龑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龑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龑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 ![]() 各种茶叶的功效不要喝错
1、乌龙茶: 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2、绿茶: 皮肤美白,改善贫血,防癌,减少药物副作用。 3、红茶: 消脂。 4、菊花茶: 降火,利尿。 5、玫瑰花茶: 美化皮肤,舒解神经。玫瑰花:滋润养颜,护肤美容,活血,保护肝脏,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之功能。可治慢性胃炎及肝炎。适女性,小孩饮用。 6、桂桂香:滋阴补肾,调整机能,调节内分泌,保肝养胃,排毒养颜。 7、薰衣草茶: 去疤美容,舒解神经,适女性,小孩饮用。 8、铃典 : 减肥,健身,适女性,小孩饮用。 9、卡蒙米罗: 预防感冒,适女性,小孩饮用。 10、洛神花茶: 降血压。 11、莎波力: 味道重,调整消化系统,醒酒醒脑,适男性饮用。 12、波芦媚那: 味道重,调整消化系统,醒酒醒脑,适男性饮用。 13、泰姆茶: 抑制气喘,适小孩饮用。 14、姜母茶: 去风发汗,开脾胃。 15、决明茶: 明目,清血,味淡。 16、鱼腥草茶: 利尿。 17、杨桃茶: 退火,止咳,化痰。 18、葡萄乾茶: 强精,补血,补脑。 19、枸杞茶: 退肝火,养肾气,明目。 20、绿豆茶: 退火,润燥,解毒,利尿。 21、黑豆茶: 解肾毒火,提神,化痰,止咳。 22、大麦茶: 去湿止痒。 23、莲心茶: 降肝火。 24、印度红茶: 降血压。 25、云南沱茶: 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 26、蜂蜜茶: 滋养,润燥,解毒,止痛。 27、勿忘我: 清热解毒,清心明目,滋阴补肾,养颜美容,补血养血,并能促经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能力。 28、康乃馨:养容养颜,安神止渴,清心明目,消炎除烦,生津润喉,健胃消积。对治疗头痛牙痛有明显疗效。 29、千日红:内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肝明目、止咳定喘、降压排毒、美容养颜等功效。 30、百合花:富含蛋白质、淀粉、糖、磷、铁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安心、定胆、益智、润肺止咳。 31、茉莉花:改善昏睡及焦虑现象,对慢性胃病、经期失调也有功效。 32、雪丽花:清肝降火、理气健胃、解热排毒、强肾壮骨。 33、藏红花:养血补血、生津益气、排毒养颜、理气健胃,特别是治疗妇科疾病有明显疗效。 34、灯笼花:对肾亏、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四肢痉挛、肾重不举有良好疗效。 35、辛夷花:排毒养颜、消暑止渴、降压减肥。 36、野菊花:性寒,味甘苦,抗病毒,去风湿,止头痛,明目。 37、金莲花: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提神健胃,对治疗口腔炎、咽炎、扁桃体炎均有明显疗效。 38、玉蝴蝶:美白肌肤、将压减肥,并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 39、红巧梅:降火消炎、排毒养颜、延缓衰老、对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雀斑、色斑、暗疮等有明显疗效。 ![]() 40、紫罗兰:淡紫色的紫罗兰,具有解除酗酒、头痛,消除焦虑的作用,尤其对呼吸道疾病有疗效。 41、玫瑰茄:止咳,消暑,抗衰老,降脂减肥。 42、金银花:清热凉血、解毒散痛、治疗面部座疮。 43、薰衣草:有抗菌功能,可预防感冒、咳嗽,可舒解压力、解除焦虑、驱风、排气。 44、人参花:安神醒脑、清热解毒、润肺清火。 45、桂花:具有止咳化痰、养生润肺之功效,解除口干舌燥、胀气、肠胃不适。 46、薄荷叶:有增强体力、镇静作用,帮助消化,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可预防口臭。建胃助消化,驱风邪,治头痛。 47、胶股蓝:清热解毒、能降血脂、降胆固醇。 48、芙蓉花:滋润养颜,护肤美容,富含维生素C。 49、向日葵花:止咳、去痰,可治支气管炎及气喘。 50、牡丹花:可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等。 51、杜鹃花:能降血脂、降胆固醇、滋润养颜。 52、银杏叶:清热解毒、能降血脂、降胆固醇。 53、紫罗兰:排毒养颜、降脂减肥。 54、辛夷花:健胃保肝、清肝降火。 55、菩提花:防止皮肤老化、消除黑斑、对于流行性感冒、神经衰弱、慢性失眠具有疗效。 56、迷迭香:有祛痰、抗感染、杀菌之功效,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 57、甘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 58、百里香:止咳,祛痰,可治支气管炎及气喘。 59、马鞭草:有效治疗便头痛及强化神经系统,亦能调节经期不适,达到养生防老之效,和玫瑰花搭配有瘦身之效。解毒、消炎、退热、利尿。 60、金盏花: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解经痛,在重感冒时饮用可利尿、退烧。 ![]() 61、柑橙花:富含维生素C,治失眠,降低焦虑和神经衰弱。 62、柠檬草:健胃、利尿、滋润肌肤。 63、洛神花:清热解渴,清心降火、止咳、降血压、消除疲劳。富含维生素C,可改善体质。 64、蓝葵锦:具有逸肝脏,使经络通畅,消除眼睛疲劳,对呼吸道有温和保养的效果。可治疗感冒、喉痛、咳嗽。 65、矢车菊:可帮助消化,舒缓风湿疼痛,有助于治疗胃痛、支气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