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轨交防扒防范提醒

 tuzididie 2013-11-23
    最近,上海轨交女警邱玮为了适时增强市民乘客的防扒意识,在轨交4、10号线海伦路站,每天早晚高峰都会在地铁容易发生扒窃案的闸机口、电梯口和列车门口,及时提醒那些把手机、钱包、相机等贵重物品随意放置的乘客,尤其是那些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女乘客,并给出防扒招数。
邱玮总结了四类容易遭窃人群,并给予了针对性的防范提醒。

易遭窃人群之男白领

钱包、相机易被盯上

    对于女白领,小偷盯的往往是手机;对于男白领,小偷更关注他们放在后面裤兜里的钱包,以及双肩包里的相机。

    邱玮的警长施警官说,在一些地铁站外,都有卖早餐的摊点,不少男白领买好早餐去乘地铁,等到早餐吃好,却发现放在后面裤兜里的钱包不见了。“很多人觉得被偷几百元就算了,关键是身份证、银行卡补办起来很费功夫。”

    对于男白领而言,除了钱包,另一件容易被盗的物品是单反相机。如今,喜爱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习惯在双肩包里背一部相机,有时玩手机游戏入神,双肩包被人拉开了都不知道。

■防范提醒

    邱玮说,夏天时衣着单薄,没地方装钱包,很多男乘客习惯把钱包放在后面的裤兜里,即便有人偷还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但到了冬天,穿得比较厚,就很难察觉了。她建议男乘客可以把钱包放在厚外套的内侧口袋里。

    对于喜欢在周末背着相机拍照的男乘客而言,乘地铁时,可以把装相机的双肩包放在胸前,始终让包处在自己的视线内。

易遭窃人群之女白领和学生

戴耳机听音乐被窃手机

    前不久,邱玮在4号线海伦路站大厅的公安岗亭执勤时,一位20多岁、挎着单肩包的女白领急匆匆跑过来求助,称她的iPhone手机被盗了。

    据这位女白领回忆,当时她在车厢里正戴着耳机听音乐。就在准备下车时,突然发觉音乐消失了。她马上把手伸进挎包,发现手机不见了,只剩下一条耳机线。她当即追下车,四下环顾,只看到匆匆赶路的乘客,没能发现任何可疑的人。

    邱玮注意到,这位女白领挎包的拉链放在身后,没有拉严实。而据对方说,拉链敞开是为了拿手机方便。没想到,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小偷。

    接报后,邱玮调阅了站区的监控录像,发现涉嫌偷窃手机的人是一名40来岁的中年男子,对方拔掉手机的速度非常快,得手后迅速下车,混在下车的客流中兜了个圈,转身从另外一扇车门又上车了。此时,那名女白领还在站台四处寻找嫌疑人。

    除了女白领,手机容易遭窃的另一个群体是学生。

    邱玮岗组还曾接到过一个大一女生的报案,她刚买的一个iPhone4S手机被盗了,“小姑娘急得泪水都出来了”。事后,邱玮发现,那个小偷早就盯上她了,一直跟着她,在10号线换乘4号线的自动扶梯口,偷走了她放在裤子口袋里的手机。

    邱玮说,很多小姑娘手机被盗后,希望发个消息给对方,愿意花一些钱赎回来,因为手机里存储着很多朋友的电话号码,但最后这种想法都被证明只是天真的幻想。

■防范提醒

    邱玮说,很多女孩喜欢把手机随手放在挎包内,感觉这样拿起来比较方便,但小偷往往一看耳机,就知道手机是什么型号的,值不值钱。而那根长长的耳机线,刚好告诉小偷手机放在了哪里。

    邱玮建议,戴耳机听音乐时,手机最好放在内侧口袋内。如果口袋太小需要放在挎包时,最好把拉链拉好,并且放在身体前面,保持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易遭窃人群之偶尔乘地铁自驾族

根本不知道手机啥时没了

    在手机失窃报警的受害者中,一位40多岁、特别有“范”的中年女子给邱玮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穿着一件风衣,很有质感,像是那种高端定制的衣服,外侧的口袋超级大,胸前挂着一副太阳镜,围着一条很漂亮的围巾。”

    这位中年女子说,她平时上下班,要么是司机接送,要么是自己开车,偶尔乘一次地铁。在步行前往4号线临平路站的路上,她还用手机打过电话,结果到了海伦路站准备给客户打电话时,一摸风衣口袋,发现手机不见了。

    对于手机可能遭窃的时间、地点,她丝毫讲不清楚,甚至没有发觉任何异常。

■防范提醒

    邱玮说,这位受害人是典型的自驾族,平时很少乘地铁,防范意识不强,随身财物的放置比较随意,最终给了窃贼可乘之机。

    她说,在地铁里,售票口、闸机口、电梯口和列车门口,往往是轨交区域盗窃案容易高发的地点。窃贼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是因为乘客大都会在此有所停顿,而停顿之时,刚好给他们提供了下手的时机。

易遭窃人群之瞌睡族

刀片划开挎包偷走钱包

    今年9月,邱玮岗组曾接到过一位30多岁女乘客的报案,她乘4号线到海伦路站时,发现自己的单肩皮挎包被划开一道长约10厘米的口子,放在挎包内袋的钱包被偷了。

    邱玮说,这种案件用她们的行话,被称作“割窃案”,指嫌疑人用刀片划开乘客的挎包、衣服,进而盗取钱包、手机的特殊作案方式,这种盗窃手法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一般发生在较冷的冬春季节。

    以往,这种割窃案件大多发生在站间距离较长、乘客较少的公交车上,扒手往往坐在乘客侧面或后面,趁乘客打瞌睡或听音乐、看报纸时,划破乘客衣袋、包包,然后盗取财物。随着地铁线路越来越长,割窃案件开始零星地出现在了轨交列车上。

    为方便掩护,割窃嫌疑人往往会把手揣在衣袋里,而他的衣袋实际上是穿底的,可以随时从衣袋里伸出手,割破乘客的衣服口袋,盗窃手机、钱包等财物。

■防范提醒

    邱玮建议,乘地铁时尽量少带现金和贵重物品,在车站和人多处不要显露随身财物,乘车时尽量不要打瞌睡,遇到有人无故贴、碰时,应提高警惕。

记者 倪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