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股市牛熊的重大力量

 fxp2075 2013-11-23

决定股市牛熊的重大力量

 彭智寰语: 中国股市成立来的目的主要是资源配置(筹资),本来是赌场,所以才和数量有关,筹码是没有价值的,只和数量有关。
1
、价格一半是供需一半是人为制造

  从本质上讲,股票是一个拥有某种所有权的凭证,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之所以有价,是因为股票持有的股东可以通过对股份公司经营决策施加影响,还享有参与分红与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公司经营效益带给持有人经济收益越大,公司股票价格相应的也就越高。

   理论上,股票价值应与其市场价格相符。经济学和金融学认为,股民在投资活动中是理性的,他们在做投资决策是会进行理智的分析,当股票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会买入股票,高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会卖出股票。大家都是基于股票价值本身的长期性投资,是对企业业绩、行业景气度和经济的基本面进行综合考虑所作出的投资结论,股市也由此形成价值投资的氛围。但是,事实并非像经济学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在投资领域,长期存在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甚至不乏人为制造。股票价格一半决定于供需,一般决定于人为制造。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各种因素,比如看涨看跌、买空卖空、追涨杀跌、平仓割肉等行为,资金操纵行为也能把股票的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拉得很远。一只股票最终会波动到什么价格,不仅因为其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由股市环境和氛围决定的。有的时候,一只股票价格已经远离其价值,但是如果大的环境还是持续升温,市场的狂热还是没有改变,那么有可能把这只股票推动到更高更离谱的价格。相反,一只优质股票在某些时候,大熊市的市场背景下,可能远远跌破它的价值。如果外围急速降温,投资的热情持续冷淡,那么短期内很可能会创出更低的价格,给人看不见价格底部的感觉。只有等市场回暖,优质股票才能爆发出其潜力。所以,证券交易的股票价值本身并非能完全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也不能说明真正的价值。

 股票的价格一半取决于供求关系,一半取决于人为制造。因为价格和价值可以完全背离,市场极度萧条的时候,正是大的环境都预期向下,此时也是实体经济确实很不景气传导到股票市场的结果。实体经济很不景气,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资本流入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自然会非常低。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正是大的环境都预期向上,此时也是实体经济非常繁荣传导到股市的结果。实体经济繁荣,就会有充裕的资本流入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远离价值,其价格完全取决于资金供应量,和基本面会毫无关系。2007年的过渡狂热就是资金供给量过大的原因,完全脱离即将发生经济危机的基本面。

      股票的价格可以完全脱离基本面,在同样的业绩背景下股价相差几倍。这样的例子很多,江西铜业(600362)的20062007年业绩几乎一致,股价相差5倍。当时,实体经济增速很快,2007年许多投资者喊出60倍市盈率是合理中轴,可见价格一半取决于人为制造是事实。人为制造价格的实际是资金供应量和股票供应量比值,本质和行为和菜场卖菜一样。如遇台风蔬菜供应量减少,价格飙涨。如果货币供应量大增,股票价格自然大涨,和股票基本面无关,犹如菜价供不应求时候的价格能完全背离种菜的成本。大白菜有时候烂在地也卖不出去,有时候几元一斤的规律说明:价格走势和基本面可以完全脱离,股市也是经济问题,也逃不出这个定律。

      研究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供应量的比值才是证券市场精髓,才是获知指数未来走势的主要研究方式。决定股市牛熊的是进入股市的有效货币供应量和融资需求差额比值,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是总流通市值和M2比值。总流通市值和M2比值的意思是市场后期有多少资金未来可能流入市场,对市场支撑力度有多大。1996年总流通市值:M2大约是1:302006年总流通市值:M2也大约是1:302009年的大牛市同样符合上述总流通市值:M21664点时,上证和深市两市总流通市值1万多亿,当时M250万亿,所以才会有翻倍的牛市。2012年总流通市值:M2大概只有14.5左右,大致是22万亿:92万亿。实际情况是银行流出多少资金都难以支撑股市对资金的需求,股票流通市值过大需要更大货币供应量支撑。尽管股票价格比较低,很多跌破净资产,但是没有足够的货币供应量支撑市场融资需求,加上大小非减持再融资等,每年市场资金是流出的。再加上指数下跌导致市值的减少,股市非要等到流通市值和M2比值至少到110以上,才有可能有牛市。有两种可能性实现总流通市值:M21:10。一种方式就是股市继续大跌总市值下降,另一种方式就是很多年不出现牛市,等M2按照每年增长15%,许多年后才会出现牛市。

   另外,许多投资者会问大牛市是总流通市值:M2决定,那么行业和个股行情由什么决定呢?部分行业在牛皮市依然会走出大牛市行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部分行业能脱离经济大背景走出独特的销售增长曲线,如苹果手机大卖是3G潮流引导,凡是逆周期的慢牛走势,其行业属于高壁垒的独特行业。每当熊市酒类就会有牛市,是因为酒类能抵御通缩风险,在通胀周期提价是通货膨胀的好几倍。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部分个股能剔除大盘的影响,走势非常独特的快速牛市,投资者給它们取出各种各样热点概念名字,如锂电池、新文化、三沙市等,更早的有绩优股、九七概念、网络概念等,这些概念一旦不是热点之后,股价很容易回到起点。不过当它们是热点的时候,股价能一飞冲天,短期内就能大幅上涨。这种现象是典型的资金利用人人关注的眼球效应制造热点,人为的制造股票价格。大这部分投资的机会,其实就是人为利用利好制造短期暴涨的价格!

    不论牛市还是熊市,市场总有资金借助各种题材制造热点,这些热点一般都以主题形式出现。例如页岩气、三沙市、文化传媒、军工等,它们短期内的政策方面的利好难以直接转化为公司业绩,但确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主力资金借助资金优势,利用未来预期的利好拔高股价的行为其实就是人为制造股价的行为。符合价格一半是供需一半是人为制造的规律。 

 2、决定股市牛熊的市场力量

     股市的牛市熊市取决于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之比,如何计算股市资金供应和需求呢?证券市场资金供应不外乎投资者开户资金、基金(实际也是投资者开户)、QFII、社保和大型机构等。投资者开户和基金开户带来的资金可以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公开数据查询,QFII、社保和大型机构的资金从相关新闻中也能查到。投资者开户和基金开户(实际也是投资者开户)带来的资金是市场最大的资金供应,也就是二级市场的最大接盘者。2012年中期,基金总市值约2万亿,按占投资者市值50%估计,普通投资者通过直接和基金持有的流通市值约4.5万亿左右,实际着支撑20万亿的总市值。每年市场IPO加再融资数额超过5千万亿,新增开户供给资金难以承受需求的压力,最近两年融资需求不缩减指数不太可能有牛市。据统计,至今为止,5000点以上的开户数占市场总开户数的20%5000点以上每月开户数月均200万户,现在月均不足10万户。普通投资者为市场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高价位股票基本在普通投资者手上。

   股市牛熊最大的决定因素是资金的宽裕程度,资金的宽裕程度决定于经济周期。从各国证券走势的历史数据统计,温和的通胀是牛市最好的朋友,通缩无牛市。经济危机是通缩的极端表现,通缩代表物价指数下跌,代表全社会流动性大幅降低,通缩越厉害资金流动性越差。企业获利能力越差,现金流减少,现金流转化为利润降低,公司业绩逐步下滑。凡是经济危机都伴随股市暴跌,凡是温和通货膨胀直至高速通胀都伴随股市的大幅上扬。通胀期间物价从微幅上涨到大幅上涨直到发生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过程也是指数上涨过程。

   CPIPPI衡量物价上涨和下跌的数值,用这两个指标能密接监控经济的活跃程度。尤其是PPI是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如果产品出厂价格子指数上涨,企业效益几乎可以肯定大幅增加的,企业效益大幅增加业绩就会增加,对股价有强烈的支撑。全社会企业效益好,员工收益自然提高,消费也会提高,全社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通缩正好是恶性循环,所以通缩无牛市。良性循环的经济背景,只要总流通市值:M2达到一定程度,一旦形成银行资金搬家进入证券市场,股市必然出现牛市。股票市场的本质是流动性支撑的价格估值体系中轴变化,流动性才是股市的基本支撑,不是所谓的价值。

经济周期向好,流动性大增,企业效益也大增。由于市场预期向好,市盈率中准轴会从510倍上升到3060倍。市盈率中准轴提升几倍,股价就能上涨几倍,再加上业绩上涨几倍,股价将出现几何级数的翻倍。这些都是建立在经济向好的背景下,唯有经济向好才会有充裕的流动性,才会有企业效益大增,才会有对未来预期向好,这些是相辅相存的道理。一旦经济向差,股市将走入不断下行的死循环,直至股价低的不能再低,市场完全是死水一潭才能见底。

   研究股市牛熊必然研究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基本上就是股市波动周期,拟合度非常高。其实中国股市难逃周期性投资的大局,四分之一是熊市,四分之一是牛市,二分之一时间是震荡市。熊市的时候股市是吞钞机,牛市的时候股市是印钞机。中国的文化是群起文化,对特立独行文化持不肯定态度。炒股票的时候开户一窝蜂,不开户的萧条持续时间同样不短,情绪是传染的。这就造成指数大起大落的必然,群起文化加上经济周期性,股市投资必然出现大起大落。根据基钦周期约十年一次,2012年是基钦周期2阶段,即去库存去产能阶段,2013年是剩余产能关闭阶段,2014年是现金流考验阶段,直到2015年中才会进入基钦周期3即通胀阶段。也许美联储低利率政策执行期到2015年中期,正是告诉世人通胀周期的时间点是2015年中期以后。牛市在2015年中期以后才会到来!

    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之大,一是通过公司业绩影响股价,二是通过注入流动性改变预期市盈率中轴,两者几何叠加能是股价出现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波动。因此,按经济周期投资股市也是一个能在几年内让人获得财务自由便捷方式,十年一次上下波动,多空反手轮作一次即可。

    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对股市的影响

理论上讲,在劳动人口占比逐渐下降的同时,劳动力资源的价格将明显上升。而劳动力资源价格的上升也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吞噬企业利润,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滑。  而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价格的上涨,也意味着劳动力收入上升,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付少琪表示:“由于劳动人口占比的下降,劳动力紧缺,将意味着劳动力的报酬收入有所提高,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将促进机器取代人,因此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有望加速发展,涉及到的板块有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系统控制、智能电网、系统集成和行业软件等细分行业将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因此受益老龄化的‘夕阳产业’将长期受益,如医药、医疗保健、旅游这些行业。”付少琪说。  此外,教育行业也值得关注,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劳动力市场上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比重逐步上升,受此影响,教育需求也会在老龄化社会中表现得相对突出,因此教育服务行业以及其相关衍生的制造业也将因此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