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容性改革” 新阶段改革的理论探讨(1)

 沩江学者 2013-11-24

“包容性改革” 新阶段改革的理论探讨

2013-11-22 10:11   我有话说1人参与

  作者: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按照我此前的研究,中国正处在由“第二波历史大转型”向“第三波历史大转型”转换的历史阶段。依据大历史观,与上述转换相适应,中国改革应该进入“五环式改革”,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制度全方位改革的新阶段。新阶段应该有新的战略思维。这里简要阐述我关于“包容性改革”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包容性改革”与“包容性增长”是内涵不同的两个命题。“包容性增长”属于“经济增长”范畴,“包容性改革”属于“制度创新”或“体制改革”范畴。为了避免与“包容性增长”相混淆,我曾经想不用这个词,其间我试换过多个概念,但是选来选去,能表达我的思想的还是“包容性”这个概念。

  包容性改革论这个问题的缘起,是我在2008年出版的专著《人本体制论》。我在那本书的第一页写道:“(本书)着眼于中国下一个30年,就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式’的体制改革提出思路”。五环式改革,就像是“奥运五环”一样。这是我那本书做出的结论。

  自从那本书出版以后,五年来,我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探讨:倘若按照《人本体制论》,中国未来新阶段的全面改革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呢?今天我提出这么一个构想,就是“包容性改革”。之所以提出此论,是想为中国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提供一个“备选”的战略。

  我要表达的思想是:我不希望“文明冲突”和“社会博弈”成为中国新阶段改革的主流形态,我期盼包容性改革能够成为下一步中国改革的战略选择。

  下面我谈三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提出包容性改革论?第二,“包容性改革”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如何进行“包容性改革”?它的运作方略是什么?

  “包容性改革”提出缘起

  我是沿着两条线来研究的。一条理论线,一条现实线。

  从理论来源来说,有三方面的来源,即中哲、马哲、西哲。

  第一个来源,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知常容”的治国大智慧。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哲理,“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这里的“常”是什么?“常”是常规、规律。它告诉我们,掌握了客观规律的人,“容量”才能宏大;“容乃公”——胸怀宽广、容量大以后,才能够“公”;只有做到“公”,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王”。我觉得,这是中国治国的大智慧,年轻时读《道德经》这一段,给我印象很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