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报周刊》“大易专栏”之《中国易学的生命智慧》连载六

 感通天下 2013-11-24

 

中国易学的生命智慧

连载(六)

注:本题目是我在四月下旬由湖南省工商联主办的“妙盛大讲堂”公益讲座的开讲主题,本刊选择该讲座中相关内容,以飨读者。(文字有改动)

 

一、大象无形亦有道

中国的易学就是通过种种现象,来探究内在变化规律的学问。

而易学思维,是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观,它告诉我们:“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当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时,就会明白孔子为什么说“不占而已矣”以及荀子为什么说“善为易者不占”的深义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发展变化都有迹可循。至于如何捕捉到这个变化迹象,则取决于我们自身对万物、社会和自然的感知能力。

历史上,这种先见之明,数不胜数——

公元前473年,勾践登上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完成了雪耻复国大业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在此时,和文仲同为勾践股肱之臣的范蠡,写了一封信给文仲,信上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让文仲和他一起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但可惜的是,文仲却不以为然。后来范蠡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并又三散家财,赈济苍生。他自号陶朱公,被后世誉为中国儒商之鼻祖,华夏之财神。

    由于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者,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而那个继续在越为官的文仲,虽命为相国,但好景不长,不久即被为越王所戮,伏剑而死。临死前,痛断肝肠,后悔没听范蠡之言。

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中颇有影响故事,告诉了人们:有先见之明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湖南,也有这样一位先哲——曾国藩。我们从他对社会的观察,亦可了知一二,他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种前兆:1、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2、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3、问题到了严重的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而具备了此三种特征的大清朝,在曾国藩去世20年后,便一语中畿,灰飞烟灭。

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和家庭,都是如此,只要具备了此三条要素,无不行将溃乱。

 

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的都是与社会有关系的,范围比较宏大。而《易经》所说的“其小无内”,则完全就可以落实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来印证道理。

比如说,有很多习气的变化,就是身体疾病的征兆,甚至是人生命运规律的呈现。

中国古人非常强调“医易同源”,这个“源”就是系统辩证的思维,它可以令我们触类旁通,隔山打牛。

前些天,一位朋友告诉我——

在中国的书画界一位已年逾九十一岁女性华侨,在一年多前,就开始生性多疑,并且状况与日俱增。她还怀疑保姆偷她的东西,也常常看不上保姆们这样那样的细小行为,因此保姆也换得数不清。她的这种看不上别人的状况,在中医里就是“烦”的表现——而无论是这个“多疑”,还是这个“烦”情形,一但暴涨,就注定会在“肾”上出问题。

中医的“肾”与西医的理论不同,它是个大概念——包括肾脏、骨骼、水脏(血液)等。懂得医易的理论的话,据此便知:老太太的身体在“肾”方面的指向内容一定会出问题——上个月,老人在家摔了一跤,股骨头摔裂,数日后,又摔了一跤,股骨头患处更加不可收拾……身在美国的侄女飞京来照看——侄女是医生,见面不就下了结论,老人家已来日无多,只在月余。目前已不能起床,记忆健忘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侄女问她:有很多人想来看你,你愿意么?她都一一否定。问她为什么?她说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这么难堪的样子……她自己尚且不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但是,肾病的患者,有一个特征就是“虚荣心”盛。而这一点,也在其身上呈现无余。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可见,要想真正改善命运,就要好好修身养性,这样是能够避免好多祸患的。

而古人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要我们修掉种种五行的过患,令自身平和润畅。

而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易学文化,到最高处,就是在对人性进行提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