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亿元黄宾虹大师墨宝惊现浙江东阳

 老樟xy67896789 2013-11-24

数量堪比馆藏
    拥有这些大师画作的收藏者徐富华并非专业人士,而是东阳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的一名医生,这203幅画作就是以课稿和散页的形式留存在他的手上。共计有两本《朴存课稿》、两本未题写名录的课稿及19幅散页。朴存,即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的字。而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课稿,就是指书画家平常作功课时所画的作品。在此之前,黄宾虹先生的课稿发现极少。
    四本课稿中,题有“朴存课稿”字样的两本规格都是13.8厘米×20.5厘米,是专业人员所装订的线装簿,较为考究。其他两本一本为24厘米×13厘米,另一本为24厘米×19厘米,装帧则较显粗糙,是同样大小的宣纸画稿合在一起后,穿了四个洞,然后用线装订起来的。四本课稿中的每一页均单独成画,虽然纸质陈旧灰黄,但基本保存完好。有两本课稿的纸张上还可见如针孔或蚯蚓状的虫蛀痕迹。
    19幅散页的规格稍大一些,其中最大的一幅为44厘米×24厘米,上有“宾虹”落款。
    203幅画作均是黄宾虹先生最为擅长的山水之作,且风格一致。部分画稿盖有大小不等的印鉴,共计有“宾虹”、“黄质”、“黄虹”、“虹亭”、“黄”、“黄宾虹”、“予向”、“虹若”等8种。据考证,这8种印章都是黄宾虹曾经使用过的。另外,有少部分画稿题有“宾虹”两字落款。

出处一波三折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绘画史上素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是指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这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和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了“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的称号。
    那么,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徐富华是如何得到这些画作的呢?
    据徐富华自己介绍,他在收藏方面的爱好,源自于其岳父———《新民晚报》老记者应任京的影响。徐富华从1977年开始介入收藏,每到上海、杭州、金华等地,他必定要去逛逛古玩市场。因家人都在上海,他去得最多的就是上海城隍庙、文庙的古玩市场。30多年下来,徐富华已收集了不少名人书画和金石玉印。去年,浙江当地媒体就曾报道过他所收藏的刘海粟案头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份刘海粟先生亲手撰写的生平作品列表。
    2004年时,上海城隍庙的古玩市场处理一批旧书及稿本,东西被划成一堆一堆地贱卖,有缘碰上的徐富华立刻买下了其中一堆,装了三大麻袋运回东阳。只是之后的几年,命运多舛的他先后遭遇到妻子去世、自己身患癌症等种种波折,再也没有心思去理会自己的收藏。直到今年年中,金华媒体上一则《澳洲女博士追寻黄宾虹到金华》的报道引起了徐富华的关注。这篇文章说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女博士罗清奇钻研黄宾虹的绘画艺术20年,准备撰写《黄宾虹艺术史》,文中的配图让徐富华立即想到了自己几年前从上海运回的那堆旧书稿。于是,他利用从医间隙,从这堆旧书稿中淘出了四本黄宾虹课稿和19幅散页。这样的无心之得让徐富华很是欣慰:“这些墨宝,完全可以弥补黄宾虹研究中的某些缺憾。”

推论有理有据
    让徐富华确信自己收藏的这些画作是黄宾虹真迹的一个重大理由,是其中的一本《朴存课稿》封面的题字———“古歙汪韫辉题于潭渡故里。”
    这是因为,黄宾虹虽然出生于金华,并在金华长大,但安徽歙县潭渡村才是他的故乡。从1876年回歙县应童子试开始,他在故乡陆陆续续生活了30余年。而题字上提到的汪韫辉其人在歙县历史上也确实存在。歙县名人资料中有记载:汪培玉,字韫辉,号谷如。同治元年随父从婺源迁徽城。承父业,搜寻古歙砚,先仿造,后创新,在歙砚上精雕人物、花卉、动物图案和格言,爱者争购。后在徽城开设“汪义兴”店,又挂牌“翰香室砚庄”,主营歙砚,兼营宣纸、报纸。工隶、篆书,擅篆刻,有印谱两册存世。
    这些资料让徐富华浮想联翩,他由此作出合理推断,出于职业的关系,黄宾虹在潭渡时应与汪氏家族交往颇多,汪氏曾赠送给他金石玉印,而作为答谢,黄宾虹很可能回赠以课稿。
    在徐富华看来,他所收藏的画稿充分体现了黄宾虹画作“黑、密、厚、重”的特点和高超技艺,从艺术特点来说,这些画稿应是黄宾虹中年以后的作品。

鉴定暂时存疑
    虽然很多看过这批画作的人都与徐富华持相同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纸张的陈旧度、相当自然的虫蛀痕迹还是从画作的风格上来分析,这些画稿“真实性毫无悬念”。但还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教授表示,经过与黄宾虹存世作品仔细比较,这些画作的确“笔法看上去有点老”,但同时也存在着几处疑点:一是“宾虹”两字题款似乎与黄宾虹真迹略有差异,且题款位置似乎不妥;二是部分画作稍显松散,不够凝练,气势上似有差距;三是画作上的几枚印章与真迹的印章相比也略有差异。
    但是,因为画作是课稿的缘故,也不能排除印章和题款由后人所加的可能性。“因此,要彻底辨别真假,只有请杭州的王伯敏、童中焘两位先生出马。”这位资深教授提出这样的建议。而王伯敏先生和童中焘先生都是国内公认的研究黄宾虹的专家。
    而另一方面,在东阳当地媒体刊发了“黄宾虹墨宝现身”的消息后,已有多人通过电话找到徐富华,希望看画买画,最多时徐富华甚至一天要接听20多个电话。不堪其扰的徐富华已经表示,自己不会轻易卖画:“收藏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精神追求。我只是希望这些画稿能为罗清奇教授写作《黄宾虹艺术史》提供一些帮助。”
                                           《都市文化报》尚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