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淇县云梦山石塔(明代)

 安东老王 2013-11-24

 


洛阳淇县云梦山石塔

年代: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 ;形制、特点:方形石塔;现状:保存良好
河南淇县云梦山石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云梦山石塔,为道教石塔。位于云梦山盆地北山庞涓洞下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建造。塔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1.5米,中间有道密檐,尖顶。通高4.22米,塔南西、两腰线中间嵌一块碑铭,高0.55米,宽0.35米,圆首。上端线刻缠枝牡丹,右刻日,左刻月,两边是线刻连续牡丹图案。线条纤细,十分流畅,工艺非凡,一呵而就。碑正中皆书“先祖李志和曾孙弟子王尚衡丁公仙塔”右边竖书四句诗:“北有朝阳南水帘,尚玄修行在本山,正德捌年灭槃去,建立仙塔云梦山。”下面竖书丁尚玄徒弟刘道安、申道贞、王道清、张道胜、孟道凌等二十人名讳。左边竖书:“安、贞、清、胜共道凌,五人云梦拜丁公。只求悮外修仙分,造立仙塔葬师灵。”下面横书:大明正德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吉旦立。石塔造型平平,工艺也较粗糙,但在河南是绝无仅有的道教石塔,为研究道教在云梦山的活动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围绕鬼谷子传道处云梦山,好多地方相争。汝阳的云梦山史料记载最多,淇县云蒙山的景点较多。至于云梦山道教石塔,属洛阳市的汝阳,还是鹤壁市的淇县,还有待于考证。


关于云梦山与鬼谷子

云梦山位于汝阳县城南四公里处,南与现山、玉马平湖相连接,北至紫罗山口,即大禹疏通九河时的“决汝处”,长十二公里,马兰河沿山北行经汝河注入淮河,山下有鬼谷村,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素有“潭影垂倒壁,清溪动云山”之名句流传至今。
  云梦山仙境山水环绕,恬静幽雅,怪石嶙峋,松柏笼翠。山东北有孙膑、庞涓演兵习武的两处石八阵,山北部有水帘洞,即鬼谷子栖身讲学之处,有当代著名军事家伍修权将军“天下第一军校”的题名。山南有汉武帝御建的桃源官遗址,在此山孙膑归隐的云梦洞中,还发掘出了战国铜戈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及古代碑刻。
  相传这里是鬼谷子修炼得道处。亦为孙膑归隐之所。鬼谷子,战国时人,纵横家之祖,相传无乡里、族姓,因其所居于鬼谷(进汝阳云梦山麓之鬼屿村)。人称鬼谷子,亦称鬼谷先生。苏秦,张仪皆师之,孙膑,庞涓亦是其门徒。鬼谷子先生著有鬼谷子一卷十二篇(隋志有载)。其文奇变诡伟,深奥莫测。另有传云:鬼谷子姓王,名诩,号玄微子,因“得道成仙”,又称其为“王祥老祖”。

  云梦山北部山上还有孙膑炼丹的石丹皂与石床。水帘洞后沟有鬼谷子墓,附近有孙膑墓,山麓下村落即鬼谷村。此外还有墨翟采药的卧龙山、庞涓被处的“镇妖石”等遗址。
  孙膑洞前额有斗大隶书“云梦洞”三字。洞口低而窄,约行数步洞深宽敞,洞顶石钟乳下垂,洞底石笋上指,洞内石窟颇多,或如畸道,或如蛇穴,或如狮卧,或如鳞趾,或如猿猴献果,或如卧龙迎宾,种种奇态变幻,幽不可测。大殿中石壁宽敞,约可容数十人,周围怪石层层,悬钟磷磷,白蝙蝠唧唧飞鸣,滴水声清脆呤呤,一派仙洞景观令人百忧俱逝。殿边一台上有一石碑,乃鬼谷子王祥老祖记略,台边一窟名曰升天梯,若上行需爬行上升三丈余便可到更加离奇的一步三孔桥。此桥乃天然石贯通,桥下一潭清水,可照人影,桥之后有一座天生石塔名曰:“八角琉璃塔”,四尺多高塔身四季渗出泉水,滴滴落人潭中。《清一统志》载:“云梦山,在伊阳县东南七里。县志相传鬼谷子修道处,其北有水帘洞,悬崖石,洞阔数武,内穿一道,崎岖约二里许,洞口有涧隔之,一小石塔,自顶滴水下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