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脉相承的两位好校长

 苏迷 2013-11-24
一脉相承的两位好校长 
周思钰
  出差回来,拜读了顾苏云校长的访谈录《引导清泉走出自己的河床》一文,沉淀在心灵深处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景仰一下子就喷涌而出,不吐不快!
  在母校三年初中求学的岁月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我们是一九六一年进的景范中学(当时是第八初级中学),正是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岁月,经济在逐渐恢复,学校的条件根本不能和现在比,学校是范庄祖宅的老祠堂,相当破旧。但是我们碰到了一位好校长——张寰和,他是名门望族、更是教育世家。我在写此文时,和当时同班的许多同学进行了电话交流,他们都认为张校长当时瘦瘦的,个子挺高,喜欢带个帽子,而且慈祥,为人和善。但在平和中透出儒雅和诚挚!我们一进校,在开学典礼上,张校长就讲先贤范仲淹,就诠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以先贤的精神和遗风沐浴和启迪了我们。当时我们的教室比较破旧,但学习的氛围是轻松的,自由的。我们上课也没多大压力,放学后也迟迟不回去,因为就在大祠堂的大礼堂中,我们打乒乓,跳鞍马,玩得不亦乐乎才回去。记得就在这个大礼堂中,我们还举行过话剧演出,张校长亲自上台,扮演了其中的一位老翁,引得全体师生哄堂大笑。
  张校长不知从哪儿请来了一位曾是鸳鸯蝴蝶派的语文老师杨润华,他和周扬共过事,还是右派。上他的课,每堂课都是一种享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使我们陶醉。我以后考的是工科,现在有些小文章能登上报纸,这些底子,几乎就是景范初中时打的底子啊!
  现在看来,教育应该给学生自由,应该顺应自然,这是教育的核心和本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张校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能如此当校长,真是一位大教育家!让我们这些学生虽岁月逝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也是铭记在心,终生难忘的。
  我写这篇小文,也是感谢顾苏云校长在继承中发展母校的远见卓识和持续创新。正如她云“校园文化的形成和积累,不是哪一任校长的功劳,而是一以贯之的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在这所学校求学过的学子,衷心希望母校能始终延续文脉,不断拓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