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湘西世界追寻沈从文

 公司总裁 2013-11-25
□ 沈祥禄

在湘西<a href=世界追寻沈从文图片1" />
沈从文(1902年—1988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代表作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他的文学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几十个国家所翻译。沈先生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他不仅是凤凰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家汪曾琪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湘西是一块神秘的土地,那里是土家族、苗族聚住的地方。凤凰古城是湘西的眼睛和符号,透过凤凰,人们开始认识湘西的神韵和魅力。但也有不少人知晓凤凰,是从了解沈从文开始的,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无不对他笔下的湘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向往。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一条古巷里,清秀古雅的沱江穿城而过,重峦叠翠的南华山耸入云天,像母亲温暖多情的怀抱,陪伴沈从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凤凰古城东、北城楼下均有石砌拱门,连通城内街道,街道四米多宽,全用石块拼筑,年深月久,石面已被踩踏得很光滑。东门城楼连通东正街,沈从文故居就在东正街的一条叫中营街的支巷里。巷子不宽,但古朴宜人,置身其中,能隐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幽雅气息。故居为一座小巧的的南方典型古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那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天井相连,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0间,整个院落占地600平方米。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精巧别致,古色古香,具有明清时期浓郁的湘西建筑特色。
在用方块红石铺成的的天井里,有一个盛满水的大水缸,据导游介绍说这主要是具有防火功能,俗话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可见先前民间对火灾的重视,故防火的大缸在,也就能保证家宅平安,因此此缸叫做平安缸。站在天井里,就能看到中堂前悬挂着沈老的大幅照片,洋溢着舒心的微笑。是啊,沈老的一生毕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和满足,除却他那名满天下的学术成就和声望,还有那位红颜知己清秀动人的夫人张兆和,以及最终能够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怀抱。沈从文先生不仅仅以一篇《边城》让一个“翠翠”万古流芳,更让他叶落归根地永远守护着沱江的清碧。
在沈从文故居第二进的房间里,用图文并茂和实物的方式勾勒了沈先生充满理想、富有才情的一生。在我充满崇敬心情仔细端详沈先生在生命各个阶段的相片时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人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其中有一张照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先生1982年夏初最后一次回家时的照片:先生坐在河边临风远眺,他那美丽的夫人张兆和从后面走来,深情款款地为他整理衣领。而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瞬,摄影师喀嚓按下了快门,一对白发夫妻在镜头里留下了永恒的微笑。这微笑,也印在了每一个来拜访他的人的心中。沈从文出生时的雕花木床、墙边简易的书架、古老脱篾的藤椅……这些陈旧的摆设经过漫长的时空依然默默地伫立在老屋,昨日依稀就在眼前。沈先生习惯边听音乐边写作,故居里还展览了他用来播放音乐的简陋的留声机。或许,沈先生能够从音乐里找到写作的灵感,激起创作的冲动吧!
出中堂第二进,折回天井左侧,是沈先生的书房。临窗摆放的是一张大书桌,沈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写下900多万字的书稿,现已出版的《沈从文全集》有500多万字,共32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桌旁边的玻璃架上。通过这些文字,人们走近了沈从文,也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作品,毫无疑问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藏的那一部分。虽然沈从文写的是小说,是散文,但在那些奇伟美丽、嗅得出泥土和青草芳香的文字中,似乎总有与两千年前的屈子气息相承的东西。评论家认为,沈从文的骨子里是一个诗人,他的小说实际上是诗歌。沈从文的作品是诗亦是画,无论写人写景,只几笔就能点出韵味和神髓。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是沈从文笔下永恒的主题;牧歌式的诗意和弥散其间的凄然美感,是沈从文小说独有的风格。他所写都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和平凡的哀欢,但却有着非凡的魅力和非凡的美。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写的是湘西一条河边,一个摆渡的老头和他孙女翠翠,还有一条狗的故事。也许书中的翠翠,分明就有张兆和的身影。在沱江、沅水,如果没有了“翠翠”,就没有了渡口,也就没有“天保”之类放排汉子望眼欲穿的远方。没有张兆和,沈老先生无论如何也熬不过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在沈从文故居里我还见到过沈先生夫人张兆和年青时的照片,高挑,俊秀,淡雅到超凡脱俗,亭亭玉立地依偎着同样英气逼人的沈从文。眉眼间没有大家闺秀那种通常的矜持,而分明流露出山野的秀气和清纯。在北大那封大胆的情书,虽被张兆和一气之下举报于胡适校长,却因文人之间的灵犀相通玉成好事传为千古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