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乡,生长故事的地方

 庸庸学馆 2013-11-25
内乡,生长故事的地方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内乡,生长故事的地方
水润菊乡崛新城

  特约记者 徐海林 刘荣才

  ……

  这里是生长故事的地方

  起伏的故事让我费心思量

  市场经济浪打浪

  沦落洼地也决不彷徨

  不尚空谈重实干

  甩开膀子大干快上

  踏石留印创奇迹

  让内乡铸就新的辉煌

  

  这里是生长故事的地方

  丰厚的故事让我放声歌唱

  工业振兴百业旺

  干群同心建成小康

  清醒忧患记心上

  科学发展兴家乡

  内乡故事圆我梦想

  让内乡故事传遍四方

  ……

  

  最近,内乡亲民网上的《内乡故事》歌曲吸引了广大关注内乡的网民。歌曲从内乡久远的繁荣中走来,从曾经的宛西领头羊中走来,从工业洼地中走来……把一个起起伏伏、曲折发展的内乡,“唱”给了坚定发展的内乡人。

  内乡,的确是生长故事的地方;内乡,的确是生长奇迹的地方。从明清时期“中原汉码头”的“鼎盛”,到上世纪80年代的“宛西领头羊”,再到本世纪初的“宛西洼地”,又到如今的“发展巨势”和“日渐隆起”,内乡,每天都在生长着生动的故事,随时都在生长着惊人的奇迹。

  让我们走进内乡,去聆听那生动故事的歌唱,去探索那发展奇迹的土地。

  全民上“战场”,大打攻坚战,短短几年,引来投资超亿元的工业企业38家——

  新型工业在洼地中悄然凸起

  有两组数字让人心情难以平静:

  1991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西峡分别是3.5亿元、0.35亿元、0.07亿元、0.25亿元和0.73亿元,淅川分别是4.68亿元、0.34亿元、0.08亿元、0.32亿元和0.8亿元,而内乡则分别是5.88亿元、0.36亿元、0.1亿元、0.32亿元和0.75亿元。内乡居三县之首。

  2000年,西峡和淅川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8亿元和4.1亿元,利润分别是0.35亿元和0.31亿元,而内乡这两项指标分别是2.4亿元和0.21亿元。内乡已远远落后于西峡和淅川,并且差距越拉越大,以至于2004年秋,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南阳视察工作时批评内乡:“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成了‘洼地’?”

  内乡落后在项目、在工业。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打洼地崛起攻坚战, 把项目作为一根绳子,把县、乡、村三级领导拴在了一起,确定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通过一季一次汇报点评会、半年一次观摩讲评会、全年一次总结考核会、不定期抽查督导会、落后单位推进会等,确保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年年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变压力为动力,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坚持驻守在发达地区和项目转移区,想项目、找项目、要项目、争项目,甚至是“抢”项目。

  内乡还用“三个三年”战略统揽项目和工业。利用2007年至2009年3年时间,完成投资超亿元或实现产值超亿元项目超10个的目标,遏制县域经济急剧下滑的态势,实现第一个三年战略目标,改变内乡工业无大个项目的现状;2010年至2012年,立足“补链”、“延链”,再完成10至20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实现第二个三年战略目标,跨入南阳第二方阵,奠定内乡工业大发展的基础;2013年至2015年,围绕巩固壮大、提质增效和产业配套,再上一批大项目,确保一批项目达产,实现第三个三年战略目标,真正使内乡工业上水平、上台阶,跨入南阳第一方阵。

  内乡还建设了东工业园区(即现在的产业集聚区),通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内乡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全省发展最快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的将近7年时间内,内乡招引建成的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有38个,已圆满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三年计划”,迈入南阳第二方阵,正加足发展的马力,冲刺第三个“三年计划”和南阳第一方阵的目标。

  内乡工业和项目的发展,带动着内乡县域经济社会高歌猛进,今年以来,内乡的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一直处于全市各县市区前列位次。

  “家庭农场”、“土地银行”、“农业合作社”……各类农业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现代农业在创新中高歌猛进

  “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家庭农场激发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趟出了一条农业大县农民就地增收的好路子。”11月7日,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内乡既是农业大县,又是劳务输出大县,10万余劳务大军长年奔忙在全国各地,致使当地青壮年劳力缺乏、土地搁荒,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建立家庭农场,让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地增收,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为此,内乡县成立了家庭农场创建服务工作领导机构,出台“实施意见”,决定实施“32255”工程,即从2013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每年培育建立家庭农场200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0家,力争到2015年,全县家庭农场达到50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0家以上,争创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先进县。同时,在资金、用地、税收、保险、贷款等方面给予保障和优惠。

  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内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司法机关在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下免费为流转土地双方进行司法公证,保证了全县10多万亩耕地、荒山、滩涂等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平稳地流转到家庭农场。

  强化培训铸品牌。整合相关部门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等人才培训项目资金,强化烟草、农林、畜牧等专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瓜、烟、果、羊、菌等近200名农场主到山东寿光、吉林延边、安徽浪溪等国内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提升水平。指导农场主创建申报国家、省、市品牌名牌农产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像灌涨镇红波农场的“漫天宝”牌无公害西瓜一样的农产品品牌全县已有11个,品牌估价超10亿元。

  规模经营需要规模市场。工商、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积极支持帮助家庭农场采取产销对接的“订单农业”方式,与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学校、餐饮集团等建立长期的市场合作关系,发展现代营销,已通过这种服务方式帮助农场主销售产品价值达3.2亿多元,既减少了通向市场的中间环节,节省了销售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探索建立起一套长期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和订单履约机制。

  一举多得激发活力。家庭农场的兴起,使全县扩大了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也拉动农民就地成为“产业工人”,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目前全县发展的200余个家庭农场已带动全县建起各类服务合作社组织100余家,吸收近万名以留守妇女为主的农民在农场打工,年人均增收13000元。

  内乡还建立了“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现代烟草、水稻发展模式,全县烟叶面积稳定在10万亩,新增水稻1.5万亩;建立了“土地银行”的土地确权供应模式,确保土地种植大户的财产权利;建立了“吨粮田、万元圆”的高产示范现代粮食发展模式,确保粮食的生产安全和产量、品质;建立了“基地+农户”的现代林果发展模式,在大面积的荒山荒坡上建起林果工场,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内乡在重抓项目和工业的同时没有忽视农业这个基础的民本产业,现代农业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鲜果、干果、茶叶、水稻……一个个生态产业基地铺天盖地——

  生态文明在挑战中坚定坚守

  经济落后的地方发展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坚守生态这一底线是挑战,也是考验。尽管内乡是资源大县,近年来上了一批又一批大个头工业项目,但生态不仅没受到影响,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优化。

  秋末冬初,在内乡采访,记者不但看到了全市少有的13.5万平方米的工业项目大车间,看到了已实现循环生态养殖、多环节多链条生产的牧原食品,还看到了满眼的碧水青山,看到了在绿色中忙碌着的“产业农民”和各种飞来飞去的鸟儿……“这是内乡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清水绿山的大写意美景。”随行的内乡县县长李长江充满诗意地说:“内乡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大发展。”

  在大规模、深层次的全民招商中,着力筛选成长性好、附加值高、能基本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落户,力避“剜到篮里都是菜”。近年来,该县先后拒绝了10余家投资额度超亿元的企业落户,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态环保不过关。

  “在项目招引上‘挑食拣食’,表面看是‘吃亏’了,但从长远来看,护住了青山,保住了绿水,换得了蓝天白云,这笔生态账内乡人算得愈发清楚。”主抓项目工作的内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显庆说。

  内乡县注重用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全民保护和涵养大生态。2009年以来,先后提出了建设以油桃为主的10万亩鲜果基地、以薄壳核桃为主的10万亩干果基地、10万亩烟叶基地和10万亩茶叶基地的奋斗目标。目前,已建成鲜果基地8.6万亩、干果基地8.2万亩、烟叶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近2万亩。每亩核桃收益近万元,每亩鲜果收益7000元以上。

  内乡人把烟叶当做改善生态的富民产业来抓。在10万亩烟叶基地,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建设烟水配套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生物防治,减少了农村污染源。

  水稻,更是内乡生态建设上的大手笔。内乡虽是老稻区,但已经40多年没有大面积种水稻了。2011年年底,县委把“旱改水”种水稻作为“增水增收增生态”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以稻兴水,“倒逼”出全县兴修水利的热潮,新建成福山、三道河等5个截潜流大坝,整修、配套、新修堰渠60多公里,近两年时间,就发展水稻1.5万亩。 该县在致力建设“工业强县”,动员全县大力招商引资兴工业的过程中,一切向绿色看齐,强抓大生态的保护和涵养,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高楼林立、生态宜居、人气旺盛……古老的内乡青春昂扬——

  县城集镇在经营中华丽嬗变

  古老有古老的味道,现代有现代的色彩。如今,你若到古老的内乡故地重游,你就会觉得这座城尽管古老的味道依然在弥漫,但现代的色彩却越来越斑斓,仿佛一夜间,内乡城大了、美了、亮了、净了。

  县城就像是一个人的脸,美不美,净不净,人们一看就知道,形象由此而生。近年来,内乡按照宜居的山水文化名城定位,突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突破思维定式,瞄准立体生态,以文为韵,以绿为脉,绘就“生态图”,创建“幸福园”,一个全新的内乡城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县里围绕居民的关注度,结合城中村改造,围绕更美、更亮、更净、更大、更全,每年确立“城建十大工程”,不但县城框架以每年3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逐年拉大,而且广场绿地面积大增。仅去年,城区范围内绿地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美丽的湍河如玉带般依偎在县城的怀抱。四级橡胶坝拦起的湍河水在县城中部形成长达6公里的人工湖泊,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水面,吸引着大量候鸟在此集聚。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和竹林茂密。如今的内乡县城,步移景异,尽有所奇,已基本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林、水、石、花相映成景的局面。

  4年前,内乡10层以上的高楼寥寥无几,而如今,用“林立”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为了让市民和农民工在城里都能住上高楼而留出更大的空间和绿地,内乡县树立经营城市的开放理念,打破单一的投资模式,包装项目,吸引客商,加大投入,近4年间累计完成投资30多亿元,建成了20多个生态住宅小区,新建城市道路30多条,新建自来水厂1座,垃圾处理场1座,并启动实施了城区天然气工程。

  内乡县把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拉近城乡一体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创建“创星夺标”载体,推动小城镇建设。仅2011年年底以来,全县就规划建设了15个新型农村社区,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3.65亿元,已建成和在建住房4542套。每个社区同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搬进社区居住的农民享受着和城里人不差上下的生活。

  越来越美的县城、小城镇和社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这里,他们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与6年前相比,县城固定居民净增5万多人。

  解放思想,顾全大局,开放求变……内乡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干部群众在发展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县衙啥时能像皇城相府、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看看人家那场面和气派!”在内乡县衙东侧住了五六十年的张先生经常在“做梦”,他“真的希望县衙长大长大再长大,到那时,在步行街里开个小店专卖旅游纪念品,收入一定不会少的!”

  眼下,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为支持街区建设,张先生啥条件也不讲,第一个把自家那十来间房子拆了。他在翘首以盼自己“圆梦”的那一刻。

  在内乡,“做梦”、“圆梦”的老百姓越来越多。灌涨镇的农民马瑞峰今年种烟收入60多万元,明年,他计划再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去实现他的年收入“百万梦”;赵店乡农民谢国定说,明年他要跨乡流转土地,“争取扩大水稻种植面积3000亩”,目前,他已建起了水稻生产合作社,购置了5台大型耕作机械;余关乡农民岳超说,这几年,他围绕三产服务做文章,收入“比较理想”,“梦想”能尽快在城里“选个好地方买两套房子,一套让孩子结婚用,另一套自己住”……

  内乡老百姓爱做梦,源于该县的跨越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实惠,带动着老百姓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当今,落后县最难的工作自然是“上项目”和“拆迁”了,但内乡却不同寻常。去年10月,投资8亿元的晋成陶瓷项目看中的地盘上有一个60多户、80多座房屋的符岭组必须整体拆迁,需要搬迁的农民要全部置换住上高楼,结果,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开工。

  “产业集聚区建在湍东,带动的不仅仅是镇村干部思想的解放,农民兄弟思想大解放才是我们干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坚实基础。”湍东镇党委书记常松郁说,“我们的工作顺利,非常感谢顾全大局的老百姓。”

  近4年间,湍东人为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那曾经的荒坡东大岗的大片土地上,硬是创造了一天拆坟64座、3天平整土地600多亩的“湍东纪录”,累计拆迁坟墓5000多座、房屋3000多间,还实现了基本无上访,不但见证了湍东镇党委的工作水平,更见证了湍东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

  在改革发展走向纵深的时候,在价值观被扭曲、各类矛盾纷繁复杂的时候,尽管在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至今仍有少数居民包括少数干部为一己私利而多次与拆迁方讨价还价推迟拆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但内乡的发展成就,见证着内乡人解放思想、顾全大局、支持发展的新风貌。

  “开放”和“解放”的内乡人无疑是一面旗帜。

  老乡纷纷返乡投资兴业,创业兴业的小气候已经形成——

  内乡人在清醒忧患中坚实迈步

  有人说,当今, 检验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好坏,就是看前些年走出去创业成功的老乡们敢不敢回归故土创业兴业,因为这些老乡们最能感受到家乡的环境适宜不适宜。

  内乡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检验。从2009年孙耀志、孙耀忠兄弟返乡投资创办南阳飞龙双千万汽车零部件项目,到后来,王亦拓返乡创建南阳国宇密封项目、郭建森返乡创建南阳东福印务项目、李景三返乡创建南阳鹏翔科技项目、陈书法返乡投资城市建设项目、王保利返乡创建复混肥生产项目,等等,无不彰显着内乡大地适宜创业兴业的小气候。

  内乡,确实迎来了大发展、好发展、快发展的好气候。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效,内乡人有的不是沾沾自喜和止步不前。

  县委、县政府及时告诫全县党员干部:我们尽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比,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水平比,内乡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部门测算,就生产总值来讲,即使按照全国“比2010年翻一番”的最低目标测算,2020年全国人均GDP也将达到5.7万元,内乡如果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速最低需达到13%,而内乡2012年GDP增速在11.3%。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一定要特别清醒,一定要特别忧患”,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咬定项目和工业不放松,强力冲刺第三个“三年计划”目标,确保到2015年顺利跨进南阳“第一方阵”。

  “未来几年,内乡将强化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不懈把新型工业化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加速工业规模化、新型化、集群化进程,引领和带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让全县70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踌躇满志。

  内乡,风正一帆悬,崛起在眼前。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