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365日 2013-11-25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中国邮政定于 20131011发行志号为2013-26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1.20元,邮票规格:33×33毫米,齿孔度数:13.5×13度,整张枚数:10枚,整张规格:190×122毫米,版别:胶印,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设计者:何洁,资料提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筹备委员会,责任编辑:陈静芝,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2013-26《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版张图稿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中国艺术节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九届。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中国艺术节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省举办,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发展先进文化、繁荣文艺事业、促进文明进步”为主题,以“政府主导、文化惠民、突出特色、全民参与、开放创新、务实节俭”为原则。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宣传口号:美丽中国梦 多彩十艺节。

  “十艺节”期间,将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个市举办“文华奖”全国新创作剧目评比和节目展演,其他市举办“群星奖”评选、“文华表演奖”全国优秀演员比赛和专业艺术门类单项比赛,并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评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形成以五个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取“祥和如意、和谐安康”之意,通过对泰山自然风貌的解读,对山东古文明、儒家文化精髓的全面阐析,融合山东宽厚质朴民风,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提炼创作而成。

标志设计主体形象选取代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如意为元素,雅致沉稳,剔透温润的色彩宛如泰山碧玉,又体现出山东海岱文化,如意纹饰与水纹的巧妙结合,诠释了省会济南泉水文化的特色,表现了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英文“CHINA”的首写字母“C”,代表了中国艺术节的高层次、高标准。中国艺术节节徽嵌入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镶嵌在如意中间,灵动飘然,相得益彰。标志中心部分绚丽的色彩,象征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乐章和辉煌成就。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方式产生的,由济南市鑫座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创作。从 2011610日发布征集启事起,到710日征集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621件,作者涉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第一套《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

  为促进中国艺术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扩大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中国文化部决定从1987年开始举办中国艺术节。首届中国艺术节于198795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邮电部于艺术节开幕当天特发行《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一套。

  《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主体形象选用中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行书“艺”字,使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汉字特色在这里得到恰到好处的发挥,既避免了繁复的具体描绘,又突出了主题。同时增强了历史感,表现出中国艺术的渊远流长。在画面设计上,设计者沉稳的大红色作衬底,并在衬底上以散金装饰,烘托出浓烈的节日气氛。在中国传统中,大红是吉利色彩,人们习惯于把它作为节日和喜庆的象征。运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和传统的色彩相配合,使这枚邮票的中国风格更浓更纯。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首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首日封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首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实寄封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

JP91《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资明信片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票欣赏2004年9月9日发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纪念邮资明信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