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人的性格3

 茶香飘万里 2013-11-25

四川人的性格 转载作者: 熊月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就像其他任何一天一样,转眼间,又要到下一个512号了。08年以前,没有人会觉得这一天有什么了不起,就算08年以后,可能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在谁都无法抗衡的自然灾害面前,你又能说什么呢?

         但存在过的事情总不是梦境,当你第二天起身,忽然发现身边已然换了一个世界的时候,你终究不得不承认,它是真的发生过了。逼迫着让你去接受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不给你任何缓冲的时间,就三分钟,你必须接受——这种感觉很无奈。

         发生过就发生过了吧,这一年我们依然很正常地走过来了,甚至在我们都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一年就过去了。对于我们来说,大家原以为这一年会是多么的煎熬痛苦、多么的英勇壮烈、多么的感天动地,但事实上,日复一日,每天仍然很正常的过来了。该吃吃,该笑笑,该闹闹。——只是在回转身的时候,才会静下来再想想以前的事情。

         而也就是这安静下来的片刻,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环境的理解,已经变了。

         以前,没觉得四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祖国的其他地方相比,也许无非是天气湿润一些、树多一些而已;至于四川人,除了好吃、好耍,或许大家再想不出第三个特点。我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评价——图个安逸,没啥不好。现在却不一样了,至少我们自己不再这么简单的看。因为去年发生的这些事,戏谑之余,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性格,开始认真的想一想,这个盆地里到底住着什么样的一群人?

         也许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8700多万人,不可能每个人的性格都一样。但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总有些东西是一样的,通过反思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轨迹,总能概括出一点东西。这些个概括,说其为文化积淀也好,为风土人情也好,都是一样,也都不妨只是几个形容词而已。谓之,豁达、情义、执着。

         说四川人豁达,有几层意思,一是自己看得开,对别人也能理解。活在天府之国,自古就没遭过太大的罪过,除了张献忠之流,荼毒了太多的生灵之外,历史上的四川人祸相对较少,再加上盆地的山水实在养人,于是,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四川人来说,世上本无太大不了的事情。既如此,又何必跟自己、跟别人过不去呢?而四川人的豁达也还不仅仅只限于这样的与人为善,豁达还体现在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曾经听过很多人口中会挂着这样一句话——“有啥子了不起的嘛,天塌下来,无非也只是多了一层盖的被子嘛!”看似玩世不恭,但仔细想想,可还不是这个理么?源着这样的想法,谁又会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死命跟自己掐、跟他人掐呢?有了这样的豁达,四川人的生活理念中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和讲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20岁走出眉山,在外辗转46年,何曾又改过豪放豁达的这样一种性格?说四川人豁达,就在于此。

         说四川人情义,可以分开讲。先说川妹子。四川女子大都性格刚烈、直爽,看似火爆、泼辣,可实际却爱恨分明、温柔贤惠。就像“辣妹子”里唱的,川妹子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干练勤快,但对人却急公好义、热情似火。川妹子讲情义,对家人父母、对朋友姐妹都极为尽心,两肋插刀之事,兴许她们做的比男人还多。蜀人家庭,很多都是女方持家。川妹子虽然性格属刚,可对于家庭琐碎之事依然尽心尽力,安排的极为合理妥当,既主内又主外,前前后后忙的不亦乐乎,其冰火两重天之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再说蜀中男子。如果是川妹子外刚内柔的话,四川男人可以形容为外柔内刚。四川男人讲情,话不多,有名的“耙耳朵”,怕老婆,但在一个家庭中,这种表面上的“怕”其实质则是包容与支持,更多的时候,他们扮演的更像是一种幕后者的角色;四川男人讲义,“袍哥人家,岂能拉稀摆带?”曾经泛滥的袍哥文化便是这种“义”的典型写照。四川人喜欢聚会,大凡有个可庆之事,便会邀约朋友三四,齐聚一堂。这样的聚会并不需要在什么酒店或饭馆,路旁一茶馆、街边一小摊,随处皆可坐、随处皆可食,重要的不是吃饭,重要的只是朋友坐在一起海阔天空的氛围和热闹。四川人的情义有时候很含蓄,并不那么张扬的表现出来,但却深入心底,是一辈子的事情,认定了一个朋友,便无所谓自己和他的区别。别人对自己的好,四川人也会记得。这种情义不是,也不会挂在嘴边,只会放在心底,就像那些个小朋友们在路旁举着粗陋的牌子,只写着简单的“谢谢”二字,但所有的感情都已经表达的相当清楚了。

         说四川人执着,指的是自己的追求。旁人一般会觉得盆地的安逸会磨平掉人的追求,但却不然。这种安逸的环境也许会让人的性格中带着一些懒惰的因素,但却并不能完全代表性格的全部。四川人一般都并不安分,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也许是生活的压力,说不清楚,反正都不是老老实实能待的住的人。想想诸葛亮那六出祁山,有时候真觉得他累不累啊?放着天府之国的乐子不享,图什么匡复之业呢?但转念一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激励与追求,放马南山,兴许魏国也早就打过来了,哪里又来的安逸生活?这么一说,似乎道理便通了。四川人心目中对于人生的规划兴许也都是这样,年轻时在外努力打拼,到一定程度就快快乐乐回家养老。这样的规划,简单、明了,也很符合四川人的性格。

         关于这个盆地,关于这个盆地里的四川人的性格,说不说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过的,而且这么说甚至都不一定能完全的概括。但从去年开始,从去年的这些事情开始,心底忽然觉得,以前看似这么熟悉的性格,因而也就这么不起眼的性格,原来竟然也是如此的亲切。如果说2008年的512号让我们记住了什么,那就是这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