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的星光璀璨时:历史上的青岛

 五马山麓 2013-11-26

人类的星光璀璨时:历史上的青岛

飞烟轻似梦 等级:狐天神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一九二八年出版的《人类的星光璀璨时》(SternstundenderMen-schheit)便是他的历史特写(historischeMiniaturen)的专集。茨威格在书的《前言》中说,在人类历史上必然有漫长的岁月平平常常地流逝而去,但是总有那么一些难得出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短暂时刻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它们宛若黑夜中的璀璨星光。又说:“我试图从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记述下那些人类的星光璀璨时刻。”——历史上的青岛也同样充满“人类星光璀璨的时刻”
  
  《墨子》:“墨子寄于太山。”这里的太山经考证是青岛崂山。墨子成为最早客居青岛第一代学者,以后还有东汉末年的郑玄字康成,也在青岛客居教学。崂山北部的“书院村”,至今遗址还在。淄博张店区与淄川区交界处的黉山,那里早年有汉末大儒郑康成开设的书院。“黉”是学校的意思。张店区在隋代之前曾经是昌国县。昌国一词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乐毅被封为昌国君。今天在张店还有一个村子叫昌城村,在村边有一块石碑,上写“昌国故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毅古文名篇报燕王书,一直脍炙人口为人称道。
  
  东汉末年大儒郑玄郑康成受教于马融先生。马融讲课有个特点,那就是在自己讲坛后面设置绛帐,帐后是演奏音乐的声妓,讲坛周围则有侍女环列左右。马融老先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若悬河开讲,讲坛下是他的学徒,这里面就有郑玄。当郑玄学成以归,马融感叹道:“康成这小子,有种。听我这三年,眼睛从来不斜视我的左右。”郑玄家中的一个婢女有一天跪在台阶下的泥土中,一个婢女不解问道:“胡为乎泥中?”。此婢女答道:“薄言在愬,逢彼之怒,”附注:这两句均引自诗经。后人在此评论到,郑玄大儒真是道学,怎么舍得让弱女子跪在泥土中呢?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陪齐景公到少海去游玩,在那里齐景公一连玩了三个月。少海就是今天青岛胶州湾。
  
  《吴越春秋》记载,勾践在即位25年的时候,把国都迁到青岛来,“号令秦晋齐楚,以尊辅周室,歃血盟”,成一代霸主。
  
  《越绝书》载:在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化名陶朱公弃官到齐国海滨,就是今天的青岛一带。
  
  据《史记》载:好忽悠的秦始皇在琅琊(就是今天的青岛)遇上更忽悠的自称“千岁翁”的安期生,这个安期生在李白的诗中也提到过。安期生告诉秦始皇,因为他服了海外仙山的神药,所以才长生不老。秦始皇听后大悦,第二年有个叫徐福的人,奉旨东渡寻仙访药,从此没有音信。
  
  比玄奘还早300年的法显和尚乘船回国被大风吹到一个叫“耶婆提”的地方,后来从那里做船在海上飘了飘,最后有一天飘到了崂山。这里附带交代一下“耶婆提”。有人认为“耶婆提”是今天的爪哇,也有人认为是今天的美洲,一时众说纷纭,还没定论。
  
  在20世纪30年代,青岛成为国内仅次于北平、上海的文化重镇,沈从文在此创作了以青岛大学为背景的小说《八骏图》,老舍在这里创作了《骆驼祥子》,洪深在这里创作了剧本《劫后桃花》,王统照的小说《山雨》也是这里创作的,萧红萧军也是这里创作他们各自的处女作《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
  
  一、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设立“梨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中央乐团。首席指挥是道士吴筠,首席作曲是大名鼎鼎的李龟年。
  
  首席指挥在皇帝面前推荐李白,说李白文采好,乐团正好缺个写诗作词的。皇帝一听就马上下旨招李白进宫。满怀豪情的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当即就作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欣喜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然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在皇帝身边的日子,不如意,苦闷啊:原因就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皇帝压根就不把李白看成社稷之臣,他仅仅看作是中央乐团一个会写诗填词的词客罢了。而李白志向远大,鹏程千里,根本就不满自己现实词客角色的定位。于是,有一天,李白请辞。皇帝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而且“赐金放还”。临别前,吴筠对李白,来日我们相会在东海崂山。于是,二人洒泪告别。
  
  李白在济南正式“入道”,从此“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成为一个道教徒。
  
  李白来到东海边的崂山,赏日出,观晚霞,好不惬意。“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安期生是秦皇时候的人,见到秦皇的时候,自称自己活了一千岁。秦皇好不羡慕,于是第二年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东渡求仙访药,从此到秦皇死时杳无音信。
  
  在崂山的太清宫,李白遇到老友吴筠。于是两人坐在巨石之上痛饮。吴筠说,“面对如此美景,太白仁兄何不慨然赋诗,我来为你谱曲,何如?”于是,李白作了一阕《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
  
  天上飘飘的白云啊,在做着济世救民的梦;
  人间的怒放的鲜花啊,还在永远地期待。
  
  
  二、
  
  苏轼在山东密州做太守,密州的辖境就在今天的青岛一带。苏轼任职密州期间,作风简朴,史载“斋厨索然”,并且还经常在荒郊野外效法屈原大夫“采杞菊食之”,行为酷毙帅呆^_^
  
  青岛境内的琅琊台就在密州辖境内,秦皇汉武屡次登临,苏轼慕名去访,途经一个叫常山的地方,苏轼写下一首诗,诗中道:“西望穆棱关,东望琅琊台”。穆棱关是齐长城著名关口。
  
  当时密州辖境的胶西是著名的港口,与高丽、日本经常贸易往来。朝廷打肿脸充胖子,花巨资在港口建超繁华超一流空前绝后的国宾馆。这一举措引起密州百姓集体大流亡,以致于庄稼无人耕种而荒芜。正如苏轼在《高丽亭馆》诗中所说:“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余。尽赐昆耶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在诗里面反映的忧国忧民的情绪,比起那些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人来,是要进步的。
  
  崂山也在密州境内,苏轼以未登为憾。他在《盖公亭记》一文里面说:“(崂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
  
  
  三、
  
  顾炎武到青岛崂山去看望隐君子黄宗昌。黄宗昌是当地名士黄嘉善的侄子,明亡后在崂山隐居撰写《崂山志》,书未竟作者亡,《崂山志》出版时,顾炎武为之作序。
  
  顾炎武受黄宗昌的感染,索性在到这山中隐居,用林黛玉的话,“我们两个做和尚^_^”。顾炎武在这山中潜心著述,写出了一部《崂山考》。在这里面对崂山名字来源提出新说:崂山最早为劳山,天下苦秦久也,故谓之劳山。
  
  黄宗昌和顾炎武两人瞻仰当年郑玄书院遗址,顾炎武有诗记之:
  荒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顾炎武的《崂山歌》极有气势:
  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
  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原气包鸿蒙。
  ……
  此山之高过岱宗,或者其让云雨功。
  ……
  
  后来顾炎武受黄培诗案的牵连而入狱,黄培是黄嘉善的孙子,黄宗昌的侄子。为了这个案子关押了100多天才恢复自由。
  
  
  四、
  
  孝妇河是一条自南向北流经淄博的河流。上游(博山)出了个赵执信,中游流经淄川,孕育了写妖画鬼高人一等的蒲松龄,桓台地居孝妇河下游,也有一位文人问世,他就是王渔洋。
  
  王渔洋是当时文坛领袖,诗歌主张“神韵说”。曹雪芹受这一说影响很大,如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
  
  王渔洋比蒲松龄大6岁,但两人一个为官作宰,一个穷教书先生。身份的悬殊并影响两人的友谊。蒲松龄聊斋成书付梓之时,王渔洋慨然为之作序。
  
  他们两人到过崂山,而且都写过同一题目的“作文”《崂山道士》。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因其文采可谓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相对来说王渔洋的《崂山道士》却因其记载简略文采一般冷冷清清地躺在《池水偶谈》里面孤芳自赏。孔子所说言之不文传之不远,这话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果然不错^_^
  
  《池北偶谈》有一段关于琅琊台的记载:“琅琊台上,秦碑高数丈,形制其扑,无蚨首,今可辨者,仅‘臣斯臣疾’数字……”
  
  王渔洋虽然是淄博人,但把崂山看作自己的家乡,如在《池北偶谈》中说“吾乡劳山”。——劳山也是我乡也^_^
  
  五、
  
  王渔洋游崂山之后,与蒲松龄闲聊中提起崂山,于是在蒲松龄32岁那年也来游崂山,同行者蒲松龄的好友唐梦赍。唐梦赍号豹岩樵史。豹岩是豹山的一道观名,豹山在淄博周村区王村镇南三里,山顶有一巨石,形似一只蹲伏于地蓄势待发的豹子,故名。古时候山上建有寺院,名豹岩观。在王村西铺毕家执教的蒲松龄常常与好友唐梦赍等人登临豹山,把酒赏景,诗歌唱和。
  
  那年是夏季,唐梦赍、蒲松龄等八人同游崂山,第二日雨后海上出现海市蜃楼的奇观。两人十分兴奋,当即写诗记之:
  
  唐梦赍:崂山观海市
  望日天涯碧玉隈,返辕岭下化城开
  五云缥缈芙蓉岛,百雉崔嵬烟火台
  人物安期应共往,市廛徐福旧同来
  丽谯乍卷青峦出,指点诸峰首重回
  
  蒲松龄:崂山观海市作歌
  
  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特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三台:天上的星宿)
  方爱澄波洚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堄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
  (所见海市情景)
  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
  繦属一道往来者,山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郭化山邱,猎马百骑皆兜牟。
  (兜牟:指骑马的人戴着头盔)
  小坠腾骧逐两鹿,如闻鸣钠声*(外风内翏)飕。——
  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世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
  君不见,当年七贵赫如云,炙手热焰何腾熏!”
  
  唐梦赉《志壑堂文集》卷十二《杂记》载:“壬子之夏, 游劳山,见海市。时同行八人。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穷。连天一碧。再宿青玉涧,观日出。回至番辕岭,激雨初晴,东望海际,见一城在白云中,堞数十仞,炮台故楼,历历可数。俄见一人青衣出,路南行,后一人肩挑雨具从之,向西望若凝眸。吾辈者同人方惊疑,云去时未见此城,且迁海以后宁复存 此岛乎?询之土人从同行者,乃曰:“此海市也,是为沧州岛。”
  
  蒲松龄聊斋的《香玉》《公孙九娘》等篇均与崂山有关。当蒲松龄游览崂山上清宫时,见到有一株特别与众不同的白牡丹。身边的道士向他介绍:这株白牡丹花龄有几百年了,据说有灵性……蒲松龄听了,马上联想到吕洞宾与白牡丹的故事来,于是在夜间独自一人侧步月廊下,在空濛寂静中脑海出现了一个美丽的白衣少女……
  
  于七,抗清起义首领。失败后残部退到青岛的浮山,而遭官兵的“血洗”,于七据说隐姓埋名到崂山华岩寺出家。《公孙九娘》这篇小说开篇提及此事。
  
  
  六、
  
  民国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康有为来到青岛拜见满清遗老溥伟,溥伟请康有为吃混沌,康有为写诗做谢。这个溥伟一生有三次当皇帝的机会,可是造化弄人,命运没有眷顾他。一次是在溥仪宣布退位之时,王公里面的少壮派欲拥立溥伟,待溥仪正式下诏退位后,溥伟便大隐于青岛。一次是在袁大头当政的1913年,溥伟密谋拉拢张勋等人想通过武装复辟,无奈事机不密,未果。最后一次是918以后,日本人拟推出溥伟做皇帝的“明光帝国”,后来因故放弃这个计划,改为溥仪。
  
  康有为拜见溥伟之后便到青岛海滨游览,有诗为证:
  海水冥濛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
  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1923年,康有为再来青岛。买下昔日德国总督别墅,并且赋诗一首: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
    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
  
  1925年在青岛樱花怒放之时,康有为再来青岛并且到崂山太清宫一游,有诗记之:
  青山碧海海波平,汗漫重游到太清。
  白果耐冬多阅劫,崂山花闹紫薇明。
  
  康有为十分喜欢青岛,称赞“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 并赋诗:
  岛屿幽深是会泉,海山楼阁似群仙。
  月明穿过樱花路,尚想花开感往年。
    
  1927年康有为在上海过完七十大寿后再来青岛,谁知这一回的青岛之行,倒成了康有为人生绝笔。据吕振文《康有为墓志铭》记载,有一天,康有为与朋友在一家英国人开的饭店吃饭,“未终席,腹大疼”,急忙离开。第二天的“夜五鼓,忽急足来报,而公已逝矣,时二月二十八日矣”。
    
  1943年正式落葬于青岛的象耳山,由吕振文撰并书墓碑。文革中其墓被破坏,今天见到康有为的墓是重修的,地点在浮山西麓之茅岭,背山面海,墓后植柏六株,以纪念六君子,并由由刘海粟题写铭文:
  公生南海,归之黄海。吾从公兮上海,吾铭公兮历沧海,文章功业,彪炳千载。
    
  另外刘海粟还赋诗一首:
  
  华夏疮痍痛陆沉,公车忧愤集松筠
  一书上阙原非妄,万卷罗胸学是真
  海天南北思国泪,春花秋月故国情
  更新青史新人出,莫为前驱论不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