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言要搬迁村民两天疯盖“隔夜楼” 却是一场空(图)

 秋天的海 2013-11-27

正在建的砖房

正在建的砖房

【盖房潮】家家忙盖房瓦工很吃香
  
  谢岗村下辖谢岗、新庄等多个村民组,村民数百户。昨日10时许,记者驱车沿着环湖北路驶入谢岗村,发现村路两旁,几乎每户都在忙着盖房子,家家都在忙着搬运沙土、红砖,连附近瓦工都成了香饽饽。

村民李女士说,一周前,村里有人说下个月这里就要拆迁了,根据相关的拆迁安置政策,有不少村民家中的房屋面积不够,所以才抓紧加盖。
  
  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听说下个月底我们都要搬离这里,为了保护水源地。”李女士说,还听说“回迁房和现住房分配比例为1:2”,随后就有村民开始建房,之后,“隔夜楼”风潮席卷了这个村庄。
  
  但村民谢师傅只盖了两天,隐约觉得这是谣言,最终停工了。记者走访了解到,几十家村民们增盖的房子,绝大多数没打地基,房梁很细,这样的房子能住吗?

  
  【小算盘】盖房180元/m2补差要260元/m2
  
  村民称,这些临时建房的基本都是自家房屋面积不够的。“传言说是按照人口来分回迁房,每人分30平米,但每人要用60平米的民房来换,如果民房的面积不够,就要按每平米260元的价格来补。”村民吴先生称,像他家共8口人,能分到240平米的回迁房,但是他家现在的房子面积不够,所以这几天抓紧时间盖了200多平米的临时砖房,让自建房面积达到480平米。
  
  记者留意到,村民临时搭建的房屋,均是包工包料包括窗户都承包给瓦工,瓦工计算修建房子每平米的花费约180元。“建房子每平米180元,但是房子面积不够要按照每平米260元来补,两者之间每平米相差80元”。
  
  【留隐患】两天盖好一栋房怎能抗风雪
  
  花钱临时建砖房,只是为了等待相关部门的拆迁,这样做无疑费时费钱。对此,村民也表示无奈,称“政策”是这样规定的,他们只能想到这样的对策。对于短时间内村里出现的大量砖房,村民也有很多担忧。
  
  记者在建房现场看到,这些临时砖房盖的速度很快,既不需要打地基,也不需要精准的测量,只是用黄沙和水泥将一些空心砖砌在一起,甚至有些墙面能看到明显的倾斜。
  
  一名正在施工的瓦工师傅称,他们正在盖的砖房近100平米,两天就能建好。
  
  “像我们平时靠打工的村民,哪家都是花光了积蓄来盖房子,万一到时候不按时拆了我们怎么办?这些房子坚持不了多久,一场暴风雪可能就压倒了。”村民刘女士担心道。

 
  【一场空】谢岗村并未列入搬迁计划
  
  谢岗村是否真要搬迁?当日11时许,记者来到庐阳区大杨镇政府,主管该镇城建的吴姓负责人表示,按照有关搬迁补偿政策,人均按60平米的面积算,如果面积不够,可以以一平米260元的价格买面积,但是一些居民选择自己盖房子每平方米所需花费是180元,为了省每平方米80元的差价,很多居民盖违章房,最终还是要被拆除,这很不合适。
  
  关键是,“谢岗村基本不在水源地保护范围之内,未被列入搬迁计划。”吴姓负责人称。2011年,有关部门已对所有的村庄住宅情况进行了摄像取证,对所有抢建的违法建筑全部登记造册,然后强拆,是为防止以后出现新的违法建筑,对违法建筑是不予补偿的。
  
  该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1年对水源地保护搬迁进行以来,以摄像为证,开始广泛宣传不要再盖违法建筑。“可一些村民从众心理作怪,一家看到另一家抢盖,也纷纷盖起来。”该负责人还说,对于这些速成的违法建筑,今天,镇政府会协同有关部门前往拆除。
  
  【大背景】三次搬迁保护“大水缸”
  
  大杨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7月至今,该镇对于两大水库保护区的居民,已经启动三次搬迁。每次搬迁,“无论是否属于搬迁地的居民,我们都力争让他们了解相关搬迁政策,但仍有少数人出来散布不符事实的说法”。
  
  据介绍,2012年8月,大杨镇启动了水源保护地搬迁工作,首批搬迁的村民近2000人。今年7月,该镇又启动了第二次搬迁,1300名村民搬离。加此次搬迁,共7300多名村民将离开水源保护区。
  
  11月1日,该镇第三批水源保护地村民搬迁工作启动,搬迁涉及十张村小张郢、书房郢、张小郢、岗头、五一、沈岗、老郑村民组;水库村仓房、王楼、茶庵、郭郢村民组,搬迁人数近4000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