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玉露清雨 2013-11-27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遵循发展规律进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同。一是探索和适应阶段(从教0—4年)。在这一阶段,初任教师主要是努力实现由学生角色转为教师角色,由原来的某些不切实际的理想转为面向现实,不断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总结反思,进而重新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以适应新的教育工作需要和取得领导、同事的认可。二是发展和稳定阶段(从教5—15年)。经过适应期后,教师角色渐趋成熟,随之进入专业快速发展阶段。教师的教育信念、阶值取向进一步确立和走向稳定,并表现出相当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三是停滞和重估阶段(从教16—22年)。经过一段快速发展之后,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有些教师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难以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心理压力大,有倦怠感,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四是持续成长阶段(从教23—30年)。在经过从快到慢的变化之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多种不同情况,有的教师不求进取,原地踏步;有的骨干教师在强烈的职业发展动机推动下,保持高昂的发展态势,在改革和创新中成长为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有的教师通过总结反思,突破“高原期”的障碍,走向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行为趋于更加合理、有效,思想变化更为丰富和深刻。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以下几种策略。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学校发展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因为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教师的发展不仅是造就学生和达成学校目标的手段,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体现。现代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是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管理的目的。管理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第一要义,只有把人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融为一体,管理才是科学的、成功的。因此,对教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单纯地对教师的“管束”、“要求”和“使用”上,必须关注教师由生存需要向发展需要转变,把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使命,使每个教师都能发展、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出蕴藏在个人身上的财富。

2.全面发展

教师发展的内容应拓宽到将教师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来关注,包括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方面都获得满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一个整体,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即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即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发展等方面。因此,应当全方位地拓宽教师发展,从单一的教学技能发展到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发展,从专业技能发展到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求得教师职业需要与生活需要的均衡与协调,使教师能从自己的成长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甜、理解生命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教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师的关注从“手段人”转变到“目的人”的飞跃。   

3.和谐发展

教师是学校组织的一员,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发展要与学校组织发展保持和谐。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要求,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即在这样一个联合体中,人不再是“单子式”的相互矛盾的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我”与“小我”、社会与个人、他人与自身之间有着内在统一,形成共同创造社会、有着共同利益的联合体。教师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的协调发展问题。要从学生的发展,走向师生的共同发展,从教师个体的发展走向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从教师群体的发展走向教师群体与学校整体的和谐发展。

4.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努力适应不同时期的教学需要。以青年教师为例,其成长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合格教师阶段,此段作为新教师,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急需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逐步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后,不断积累经验,增强教学能力,从而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二是称职教师阶段,经过一段教学实践磨炼,形成比较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有了独立的教学实践能力,才形成比较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骨干教师阶段,此段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和他人经验,形成一定教学风格,并有科研论文发表,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四是学科带头人阶段,少数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学科教学专家,这些人有很强的学科指导能力,教学业绩突出,多被评为省、市学科带头人,成为“名师”。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每个教师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奔向更高目标。

(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自己的成长状态,素质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肩负的使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克服自身发展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二是能鞭策自己努力工作,有了工作目标、生活目标、学习目标,就有了理想追求,如果每一步的目标具有操作性,就会鼓舞自己克服困难,不断争取每一步的胜利。三是有助于抓住重点充分发挥潜能,规划具有可行性,可以激发斗志,分清轻重缓急干工作,把自己尚未显现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怎样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呢?

1.确定发展目标

教师确定合理的目标是制定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目标,即基本专业素养的要求;问题性目标,即针对专业素养存在问题确定的目标;拓展性目标,即依据个人优势而定的高层次发展目标。选定发展目标和确立比较长期的贡献时期,需要分段设计,每个阶段要有分段目标,即把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比如新教师立志 3年成为合格教师,须做到:为人正派、爱学生、爱事业;善于学习、研究和探索,教学上受学生欢迎。10年后成为优秀教师,须做到: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教法灵活,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且有影响力。20年后成为专家型教师,须做到:德才俱佳,教育学科理论功底深厚,学科知识精湛,勇于改革创新,科研成果丰硕,教育教学成绩卓著,在市、县(市、区)范围起教育示范作用,并得到同行专家的公认。  

2.制定发展规划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多种形式,一般分三种:长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规划(3—5年)、短期规划(1—2年)。制定长期规划一般比较难做,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足够的前瞻性。教师制定的专业发展规划大都是针对性很强的中短期规划。

制定规划大致分为5步:第一步,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和学校环境分析,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第二步,自我成长历史和素质分析。包括个人成长的历程和现阶段的专业素质状况分析,找出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步,总目标与发展预测定位。包括终极发展目标设计,成才类型设计和成才层次设计。第四步,确定分项目标与任务。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班级管理目标,教育改革和科研目标及每阶段的学习目标。第五步,制定专业发展策略,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及评价考虑。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需要伴随个人情况的变化和学校的发展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3.设计操作措施

为实施规划,要设计具体行动措施,这样可以防止纸上谈兵不落实。以实行3年中期规划为例,需要做到5点:(1)学习。列出一份3年教育理论学习书目。(2)专家引领。拜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为师,定期邀请参与教研、听课、评课,力争每年上两节研究课。(3)建立教师教学档案。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学评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4)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5)实践反思。从每一课到每一阶段,都要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三)参加校本研训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二是职后培训。近年,伴随教师教育的发展,在总结过去教研与培训分开进行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学院统领”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和研训一体的教育模式。所谓“以校为本”,即以基层中小学研训为基础;“区校联动”,即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学院统领”,即市教育学院作为教师教育的责任主体,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要在工作规划、研训内容和模式、评价标准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行动。

“研训一体”模式,有两种操作形式:一是以中小学为单位的研训机制,二是以市区院校培训机构为主的研训机制(教师教育中心,研训部)。“研训一体”,顾名思义,是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整合为一体,不再分家,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的迫切需要。实行校本研训,旨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指向。研训内容,主要围绕“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来进行,就是选择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训对象。具体研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教师方面:(1)新阶段教师应具有哪些角色职能?(2)如何贯彻落实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3)应该转变哪些不适应、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思想理念?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4)怎样修炼教学基本功和提高教学实施能力?(5)应该掌握哪些信息技术?如何提高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6)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如何有效执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7)教师心理健康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调适和解决心理倦怠问题?(8)教师应该拓展和更新哪些专业知识?如何进行?(9)怎样进行教学总结反思和开展课题研究?(10)城乡教师存在哪些差异?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教学方面:(1)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2)在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3)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特点?(4)怎样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5)如何实行高效教学和创新教学模式?怎样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6)怎样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学科教学如何实施德育?怎样提高德育的实效性?(8)怎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和搞好校本综合实践活动?(9)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办法?(10)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研究制定新的评价标准。

学生方面:(1)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有哪些特征和规律?(2)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教师怎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3)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如何实行学生自主管理?(4)学生学业成绩不良或学习浮躁的原因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5)后进生有什么特点?怎样转化后进生?(6)什么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指导实行?(7)学生应该弘扬学习哪些传统优秀文化?怎样进行指导学习?(8)如何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9)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10)怎样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11)怎样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发展(成长)规划和指导实施?等等。

校本研训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自我反思。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反思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经验与问题等。二是团队合作。通过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深度对话和课题研究合作,或通过观看课例录像,案例解析等形式进行。三是专业引领。由于教师水平存在差异,为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实行市区集中研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可采取专题讲座、文献学习、交流探究、现场观摩、网络评课、教学开放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训质量和水平。

(四)参与科研实践

教师参与科研是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科研的目的;一是探索教育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二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升自我素质水平,获得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成果。

1.通过科研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可以验证理论假说和探索教育规律。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封闭教学必须要打破,课堂教学必须广泛接纳课本以外的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能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大课堂学习、观察、体验,寻求知识、经受锻炼,增强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能够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既要了解学生赖以生存的变化着的家庭、社会环境,又要深谙在这个大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规律和技能的掌握,没有现成的“本本”作参考,只能靠自己在科研实践中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以有效的方法进行专项研究。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对教学的悉心研究,就没有对教学规律的深层把握,就不会在变化无穷的教学中具有应付自如的能力。

2.通过科研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基本方面。同时,作为人类经验和文化成果传递者的教师,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的创造力量。纵览人类的浩瀚文明史,内中浸透了教师的智慧和辛劳。在中国,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人,既是彪炳史册的名师,又建树了恩泽华夏千秋、惠及东方各国的儒家文化;在外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既是享有盛誉的教师,又是成就卓著的教育家和研究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外历代为师者的智慧奉献,人类文明发展史将会怎样。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教育教学中的某些“已知世界”需要重新判定,许多未知领域需要从头认识,旧的观念需要更新,新的理论需要创建。然而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获得正确的“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观念更新和理论创建呢?单靠读书不行,单靠实践也不行,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采取科研方式来进行,在科研实践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学习,在研究中进行探究,往往更有效。在我国实行这种研究的教师不在少数,诸如李吉林进行的“情境教育”和邱学华进行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就是有力的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