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规则就是暴力(二)

 野李子 2013-11-28

    我在玩具房里遇到这个小男孩,他正委屈地哭着。我蹲下身问他:“你怎么了?”他说:“他就说是假的!他就说是假的!”边说边哭,似乎准备冲出去打那个已经走开的孩子。老师忙解释:他对一个小朋友说:“能把奥特曼唤来的神光棒是真的。”另一个小朋友说:“是假的,那是电影。”小男孩说:“就是真的。”那个小孩说:“假的。”这个说:“真的。”假的,真的,假的,真的,然后这种冲突就使他打了对方,强迫别人认可自己的想法。

    我想了想,对老师说:“我们俩就扮演这两个孩子。”

    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着我们。

    我说:“这个神光棒是真的。”

    老师说:“是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把声音放大:“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的情绪在层层升级:“假的,假的。”

    我把手放在老师的胸前,轻轻地拍了一下,放慢了语速清晰地说:“你认为是假的。”我又轻轻地把手收回来,放在我自己的胸前,说:“我认为是真的。”

    我又把手轻轻地伸过去,放在她的胸前,说:“你可以认为是假的。”我再指指自己,“但我认为是真的。”

    我又说:“你认为是假的,对你非常重要。”我拍着自己说:“ 我认为是真的,这对我非常重要。”

   我又说:“我尊重你的认为,你也要尊重我的认为,你同意吗?”

    老师说:“我同意。”

    我们对视了一下,然后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两个孩子微张着嘴巴,呆立着,好象一个不曾有过的大门被打开了——原来可以这样。他们进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里,内化着,持续着……好一会儿,我暗示了一下,来到孩子的身后,做了一个手势给老师,打算转身离去。老师也忙来到孩子的身后,悄声对我说:“还打了人,怎么办?”我说:“好吧。”我们等待着让他把这个新的思维方式消化掉,等他回过神的时候,我们又重新演示了这一过程。

    我说:“这个神光棒是真的。”

    老师说:“是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把声音放大:“假的。”

    我说:“是真的。”

    老师的情绪在层层升级:“假的,假的。”

    我说:“气死我了,我让你说假的!”说着就要动手打。

    老师说:“打人是粗野的。”

    我连忙把手缩回来,说:“对不起,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是我更喜欢自己的想法。”

    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起,我也不应该强迫你,我尊重你的想法。”

    说完这些话,我们俩突然感到极度的愉悦,然后不由自主地把手握到一起,大笑起来。这种多元意识的建立,就是通过规则建立的,内在的世界就扩大了,内在空间的容量加大了。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觉得是在给孩子看了,接纳和包容多元意识,同样带给成人喜悦的感受。这之后,我们看到孩子眼神深邃而神往,释然而愉快,仿佛我们一起进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意识世界中。

    我们并不期待在一夜之间一切都变过来,我们期待在生活中规则可以建立更多元化的东西,不知不觉地改变。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的生活中,改变就在这种生活的细节中逐渐形成,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生命就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着。

如果儿童生活在这样的规则中,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建立起了以下的意识状态: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契约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评估意识、接纳意识、界限意识、包容意识、聆听意识、多元意识、权利意识、妥协意识、秩序意识。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如何限制孩子,我们只是限制了暴力,但是限制暴力的模式,不是就此卡住,而是打开了无数扇通往自主、独立、接纳、尊重、包容、合作、界限的大门。这样就会疏导暴力的情绪延伸到一个更加积极的、有爱的、支持的途径中,这才是规则的意义所在。

所以,根本上来说,规则保证了文明,保证了非暴力,保证了新的文化,保证了和谐,保证了友善。没有规则,我们就会陷入到纠葛之中,弱肉强食之中,这对夫妻生活、家庭生活、团队生活、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没有规则就是暴力。有了规则,就有了秩序,秩序之下无强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