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虹_作品展

 老樟xy67896789 2013-11-29
斋号依云楼,柳州画院美术师、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柳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曾入中央美院书法研究室学习,师从王镛、陈平教授。


参加展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提名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首届书法楹联展
全国第二届书法楹联展
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第二届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虹文庄书法心象展
兰亭诗韵当代名家书法邀请展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
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等。


曾出席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全国首届书法研讨会。


书法作品先后在《书法报》、《书法导报》及《中国书画》杂志发表,书法作品收入多部作品集。

个人照片.JPG

优秀回帖,赠送高虹著作《一云行墨》
高虹书法作品展示: http://www./thread-8391398-3-1.html

高虹国画作品展示:http://www./thread-8391398-6-1.html

高虹油画作品展示:http://www./thread-8391398-7-1.html

且听风吟


关于高虹艺术的一次谈话



参与者:徐忠平/王鸿/陈量/高虹


时间:2013年5月15日


地点:柳州一云楼


  
    楔子:艺术家高虹深居桂地柳州,在长达30年的艺术实践中,深居简出,过着异世独立荣辱不惊的清贫生活。2013年5月中旬,自驾云游近两个月的艺术家徐忠平、王鸿到达柳州。 1995年徐忠平、王鸿与高虹皆是中央美院王镛书法高研班的同学,此次为老同学相聚,一云楼歇脚。青年艺术家、知名记者陈量适时也在柳州采风,四人相约围坐一云楼,畅所欲言,故有此谈话。


   【王  鸿】:这次和徐公从北京来到柳州一云会所很吃惊,看到高虹最近画了很多油画,这让我很意外,一个多年从事书法、国画的艺术家现在开始画了很多西画,而且油画画的也很有意境,能把多年来对中国文化的修养、书法的那种意味都加进去,我觉得很好,很有独立的面貌。而后看了高虹最近的书法作品,作为一个女书法家,不像一般的女书法家写的那么纤细柔弱,在她的字里不乏女性的这种细腻、敏感,同时她的字也很有这种卓异,有一种意境在里面,很新雅,尤其看了原作以后,之前看的印刷品看得比较多,看原作比较少,看到原作有耳目一新之感。徐公你说呢。
   【徐忠平】:我和王鸿游走了50天,到了高虹这我就敢发脾气,敢耍赖,有到家的感觉。高虹和我是同学,她跟我的妻子玲子有如姐妹之间的感情,不见外。她几次到北京去都是住在我家,她跟玲子俩处的像姐妹一样,所以我到这来也像回到家里的感觉。我就觉得这几天因为人多,有点闹,如果要静下来有这个工夫我还真想静静地待上一段时间,挺舒服的。
  高虹给我总的感觉,她个人的艺术品鉴特别重要,她天性里有这种品鉴能力,使她能在中国当前所谓的女书法家中脱颖而出,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作为一个个案存在着,只不过没有引起更多的探讨而已。实际上作为一个女书法家,对碑的那种认识那么深,而且她又有很深的写帖的功底,最后能够写的很清雅,很高古,以当代的视角来看我始终有这个观点:我认为在女书法家中她还是应该排在首位。当然咱们不是为了想排而排,我们在品鉴一个人的时候要给她一个位置的感觉,要给她一个说法,对我们自己也是学习上一个参照。而且高虹在她小小的工作室中,玲子之前电话里就跟我说过,说高虹这个工作室做的非常小但是非常精道。给我们东北人一个启发就是,我们什么东西都是太散,随意性太强,缺少精致性。其实这个精致性,好像每个人天生的一种性情和气质。王鸿他不是精致,他是实在的那种研究学术型的,高虹是精致型的,无论生活方式到生活环境,她都要求每个地方要符合她的心性要求,哪个气不符合她眼睛就瞪起来了,那没办法,这就是天性。
  这种天性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去年在全国十届书法大展中那件六尺小楷也算她一生中追求精致的登峰造极之作,我希望你告别精致,那就是最后一个绝品。因为我个人还有一个另外对人生的感触,你从精致中再走出来,再散淡。这个散淡看似散淡,可能你精致又在里面起作用。所以从你的油画中也能看出你想要求精致,但你精致不了自然性,这种自然性也包含着散淡在里边,这样反而让人看起来更轻松。我不反对精致,但我觉得精致过了头就让人望而生畏。因为现在的人活着越来越希望活得自然一点,潇洒一点,或者随意性强一点。因为我一生中过于散淡,过于不讲究,导致我学术性不够,但是我自己还坚守我这个东西,因为坚守这个东西有个好处,让心里头时时刻刻在人生各个角度上放下来,放下来以后,尤其是我们这个年龄,给一个更大的生活的后退之路。我们的后退之路将来不是在精致,肯定我们不是在观察,又不是在社交上,我们的后退之路完全是在纯粹艺术的、自由的、放松的游戏上,甚至和那些最可爱的朋友身上,其实我们交了最可爱的朋友,心志相同的朋友,我们生活有一定的基础,就完满了。告别精致,我的观点还是让高虹告别精致,因为精致一过了头人活着还是相对要累,对什么也放不下来,其实我不是精致,我这个人是挑剔,我对自己也挑剔,对别人也挑剔,但是我不够精致。其实我们每个同学互相之间就是取长补短,在这个上面比较有意思。
  其实要说学术我愿谈更多。从高虹书法来说,她的风格非常突出,但是我还是希望她写一些放松的大字,这和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系,你还是把自己的气提着来操作的,总是一有作品就要求写的讲究,能不能玩耍一下,就像孩子做游戏一样,经常漫不经心地写点东西,或者笔道里边多加进一点心性的东西,像你这个古意太强。你的结构和你的古意,大家对你的佩服是你这么多年深深的研究过这个东西,你有很深的结构的底子,所以它怎么变它都没事,它变来变去都不离所谓的书法的底。我致命的问题是缺这个,但是你有这个基础我觉得你现在反而没利用这个东西。所以说像昨天老乐写的那件作品,其实我喜欢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才气,还是那个字能够解放自己,能把自己的精神解放出来。其实他为什么这么写,因为他生活比较严谨,在一个单位里边,相对的他要找到另一种宣泄,找到自己放松的一个状态。像高虹,恰恰我们生活中平时并不是很紧张,并不是很严谨,所以我们有时候要求自己要严谨一点。人和艺术有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东西,但我觉得无论生活怎么样,艺术到最后还是要和人的心性不断地有一个互相指问,指问自己。比如说我跟王鸿这一道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我的这种散漫,这种漫不经心,这么多年,我认为80%应该说是对的,但是总有那20%我没有审慎地去思考去研究进步。所以说这个缺陷太大了不行,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以后要思考的东西,思考很快乐,并不等于我马上艺术就改变了,带着快乐去思考,然后慢慢去改变自己。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人要不断的去品鉴自己,去研讨自己。
  我和王鸿也聊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他这么多年的功力,他对物象的那种研究,包括书法功底的研究,应该说都是很深厚很成熟的,其实就是怎么出来的问题。怎么出就是你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像我现在需要想怎么进去的问题。陈量昨天跟我聊天聊的特别好,他说我现在是缺乏自信。其实他说了一句让我非常吃惊的话,他说你的线条和你的艺术的高级程度超过很多当代名士,但是他们都很自信甚至张扬,人家把自己都树起来了。你一看到人家长处又觉得自己不足,想着还要改变一下。实际上我内心知道他们的弱点,但是具体中我又觉得人家很成功,总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过来。这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引起我反思,我找出自己的长处坚持下去,但是反过来人家的长处也要学习,只不过我过去过于强调别人的长处,我常常把自己放下几个月,甚至一年,这样放下自己。所以我到今天我认为没什么成就的原因是:我总是放下自己。
   【王  鸿】:你老说自己没有那个什么,实际上精神面貌已经很强了。
   【徐忠平】:强不行,这个东西不能缺陷太大。我觉得谈艺术本质上是在谈人。
   【陈  量】:高老师这本《一云行墨》里我比较喜欢两件作品,一个是这个瓦上的书写作品,她这个作品从材料到书写全过程我都见证过了,到最后拍照印刷我都知道。然后是这个小横幅我比较喜欢。我认为这两张作品表现出她艺术的两个倾向:这个瓦上的作品,还是对笔墨构成,对那种民间墓志砖瓦铭气质的强烈渴望,对那种自然状态的希望,她希望内心处在那个环境里边,这是很禅学的东西,而且线条跟她以往作品不太一样,她以往的作品线条可能单一些、枯一些,但看她这张作品就显得很好,恰到好处,里边的韵味充盈起来了。这是随着民国诸如弘一、马一浮一脉的那种感觉,她这种就是民国气质,但也有现代气息。这两个并不矛盾,她自己内心里可能在创作时不同的变化,她就捕捉住了,并且表现了出来,这种能力一般的书者很难做到。所以非常丰满,作品里的诸多元素非常和谐地存在着。因为相对而言,碑版从民国至当代人们的关注似乎式微,当下的时代性和汉唐还是比较相似的,汉唐时候大倡那种繁荣的、流畅的笔墨,像李世民大倡王羲之的书法,他自己也学,全国人民都在学。现在体制内搞各种大展也是在大倡某一种东西,现在我们反过头来看唐代那些东西,他们所倡导的那些,我们会认为是有很大问题的。再过几十年,后人再反观咱们这个时代作品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反思。这就叫“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所以说大家到时候可能会看到,比如咱们三个在这聊天的文字记录,甚至看到高虹的书法,可能会想到那时竟然还有一些逆着这个时代走的一帮人。所以我感觉优秀的知识分子、学者往往是反时代的,具有反时代性,永远都是跟这个潮流反着走的,包括徐公身上都有这种气场,都有这种姿态。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高老师她这几年一直在广西这样一个环境下,这种体制内的环境下,坚守这种壁立一枝的姿态,这是非常厉害的。谢云先生给她写的信里边说:“在你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你的坚持胜于你的笔墨”。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艺术精神大于笔墨的。我第一天进到高老师的一云楼,看到她的这几张油画让我大吃一惊,我感觉基本上跟她的书法是如出一辙的,所以她内在的修为是很高的,一上手直接就是非常统一的感觉,艺术内在的统一,她画的莲蓬那个枝的线全是碑版里边的那种线,至少让我生发很多联想。
   【王  鸿】:而且是中国文人的那种精神感受。
   【陈  量】:对,中国本土文人的精神。大家也知道,徐老师之前也是搞油画的,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因为油画本来就是一个外来的材料,外国人的一种绘画方式,如何使这种方式表现出一种东方的意思,可能这是这几年当代艺术里边探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反而像高老师这种没有接触专业油画训练的人,对当代艺术也没有更多的了解,也对国外艺术没有更多了解,反而画出来了。她只是感觉自己换了一种工具而已,但她表现的其实还是在写书法。她画那个东西,画她的瓶瓶罐罐,我们说她有莫兰迪什么的东西,我感觉也看不到,我感觉她是在写书法,本质上还是在写书法。所以有一次跟石虎先生聊天,他说画了一辈子画,最后发现一个问题,画到最后还是在叙述自己是个中国人,中国人骨子里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所以高老师她不管呈现出什么样的风貌,包括她之前画的很多的国画,还有很多写生的东西,包括现在的油画,其实本质上我认为跟她在书法上传达的精神本质都是非常一致的,非常统一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理解。而且来到柳州我感觉这里的人文环境、自然风光,对高老师现在这个状态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她虽然祖籍是东北,她的书法里边也有那种豪迈的东西,但是通过在柳州这么一个细腻的环境滋养下,她把一些东西给化掉了,给磨合掉了,更多的是一些桂地人文的精致的东西,这种精致跟江浙的精致不一样,这种精致还有一些疏野田园之气,没有过多地人文化的疏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这两天在这边看到这些自然风光天地物象,能感受到它们对高老师的艺术的影响。所以说一个地方会养一种艺术和一种艺术家,所谓的艺术地理学吧。二者有很多内在的相似之处,这是我在这看到最明显的一个东西。包括吃的水果,像昨天吃的榴莲,还有荔枝,非常细腻的这种食品在北方是很难吃到的,咱们北方就是大馒头大桃,很粗的感觉,在这边是非常细腻的感觉,包括从高老师她的艺术里面也有这种东西的呈现,所以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她自己的艺术也很可能会改变身边的一些艺术爱好者,这些自然风光景观,还有地域的这些感受,她也会传达自己的内心,通过自己的内心表达到笔墨上,呈现给大家来看。
  别的我感觉也不需要谈的太多,什么名望啊那些,因为我自己也是个本体论者,就作品论作品,别的咱们都不谈。就光作品来说,我感觉至少在南方我是没见过第二个有高老师这么全面修养的女艺术家,而且在当代书法家这个阵营里边也很难找到像高老师这种有综合修养、且作品的风格如此强烈的女艺术家。因为现在随着她年纪的增长,作品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表达出她充沛的感情,这是在当代的书法家里面很难体现的。但是我给高老师一个我自己的小小希望,在往后的岁月里,其实我并不希望高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像她现在搞油画,可能下一步以后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艺术门类,以后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书画家。我感觉书画家在当代本质上是一种非常低劣的称谓,因为现在整个书画界非常糟糕,贬低了这个尊贵的称谓。各位是我的前辈,应该都对此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在这么一个时代里,咱们其实应该把自己放在整个在艺术史的长河里,然后努力做一个脱俗的--艺术家,这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在我看来,高老师现在已经大步迈到艺术家这个领域里了,全面的人文素养的支撑,哲学历史的、文学诗歌的、音乐舞蹈的,各种素养的激活,她会让后人记住她,她的作品一定会经得住历史的无情淘洗的。
   【王  鸿】:高虹这几年我觉得非常注意自身的这种修养,书法就不用说了,后来改画国画,又接触花鸟、山水,现在又开始画油画,从她收藏的东西,家里、一云楼这些小的摆设,我感觉很有艺术品位,证明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陈  量】:比如一群人在一起说起高老师,别人讲她是个书法家,我其实不愿意这样讲,我更愿意把她定为一个艺术家,因为至少在我看来艺术家是整体有非常综合的素养的一个人,包括她对玉,对石头,对民族饰物的这些研究和收藏,我觉得都是一种素养。
   【王  鸿】:包括唱歌。
   【陈  量】:对,音乐、舞蹈、唱歌。
   【徐忠平】:她的歌声至少在书法界来说是首屈一指的。
   【王  鸿】:而且可能由于是一个北方人,东北人,又在江南生活,所以她的作品里尽管是写碑,总有那种很精致的东西,而且这种细致不是我们现在讲的这种所谓技巧的讲究,更多的是情感,这个很难得的。再进一步的说,我觉得以后是不是再增加一点帖的东西,刚才徐老师说的这个,碑的古的东西感觉很够,很足,更增加一点今的东西,可能在这个不乏古意的情况下更有一种韧劲,现实里更增加一种韧劲可能会更好一些。
   【陈  量】:让高老师自己也讲讲。您画油画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要画油画?
   【高  虹】:我画油画,因为我看玲子画画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引起我们一些朋友的兴趣了。其实开始画画的时候只是一种好奇,看到她画以后我有种冲动,但是真正我体会画画乐趣的是它的过程。有时间我能一直连续画40多天,每天画,我感觉到艺术是共通的。你看我们学书法,虽然说中国书法和国外的油画材料不一样,但是我实际上用线条上都是一样的,所以艺术不分国界,这是我感觉最深的。艺术真的不分国界,包括唱歌,欣赏音乐。
  原来最早的时候我不懂油画,我看梵高的《向日葵》,我当时不太理解,但是我一直都在关注,我看《向日葵》那个画面那一条条的线条,我就激动。因为我们画国画和写书法都注重线条,我就觉得我们书法和我们国画的线条要求比较接近,我认为油画也要讲究线条,只是说法不一样罢了。
   【徐忠平】:你说得好。照我说来,也是缘分的事,这么多年断断续续,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紧密,缘分很深的。但是有陈量加入进来以后好像有一个更新新生的力量,艺术上非常新的东西在刺激着我们,让我们充分去羡慕,充分获得生机这种感觉。而且我觉得陈量谈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我们要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看高虹,因为我觉得高虹的艺术更多是一个女性自觉的产物,你看她的天性,品鉴能力,性情,还有她的生活经历,她所处的身份,这么多年和这些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甚至很多老的艺术家的交往。还有地域,南方的这种灵机,充盈的绿色等等,都是外面养育了她、滋养了她。但是我觉得对她提出一个愿望,我们来了她显的忙乱一些,以后手机尽量减少一点,外交也减少一点,反正我是觉得,我原来给她写文章,我说你这个女性的年轻篇,这个美那个美,到年龄大了,铅华落尽了,心就静下来了,那个时候大艺术的境界会出现的,因为她曾经接触过萧娴这样的大家,接到气了,你看我的老师游寿先生可能她一生对我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要接我们恩师的气。但是我还是觉得高虹的画是这样,也许她将来真的就变成了一个大油画家了,这个无所谓的,这不影响你写字,或者你将来又回到字中来,相互之间在各中游走,这个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背后你的思考,背后你读什么书,思考什么,你的生活行为、方式这个特别重要。
   【王  鸿】:这回我和老徐出来这点给我感觉很震惊,他真的是很纯粹的一个艺术家,他对什么小事都看的很淡,但是你只要说今天要画画他有兴趣了,不吃不喝,真的到山里头去了,一天画十几张、二十张画。看到你们这种精神就觉得至少我的生活方式需要反思。
   【陈  量】:他这种状态堪称一个艺术家,这跟书画家的状态不一样,书画家是小心翼翼地写字,非常谨慎的那种感觉。徐老师是那种在郊游方面都是比较随意的,在随意那种状态,完全是一个艺术家的状态。我刚才说,我们要用艺术家的标准来看您自己,看自己在干什么,反观过来感觉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很有意义。在写字的时候不太去强调一些书法内部的条条框框,用一个艺术的感受来看自己的作品就越发自然。比如说我们看您的油画,就不需要用专业的那种油画家的感觉去看,站在一个艺术史的角度,站在一个大的文化里看,它就不是那种很小的东西,非常大。您未来的五年里边有什么样的计划?
   【高  虹】:我觉得我一直以来都是自然而然的。
   【陈  量】:不去计划?
   【高  虹】:对,好像我都没计划什么,偶尔的想到要做一点什么事情,但是我这个人可能相对比较懒散,我还是顺其自然,我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
   【陈  量】:这种状态其实就挺好。
   【高  虹】:但是最大的愿望就是回老家,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贵阳,办个展览。
   【徐忠平】:你也有那个情结?
   【高  虹】:我有这个情结,所以有个朋友希望我在北京搞一个个展,他说来帮我弄一下,但是我还倒不想,可能我像人家那种想出名的欲望也不是很强烈,再加上我觉得一个人名气要和自己的水平相符,否则的话我会感到心虚的。我最大的愿望还是回到我生长的地方,不是东北老家,是贵阳,我从小在那里生长、在那读书、在那工作,然后调来柳州的。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